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2024年11月07日14:20:13 财经 8682

在此之前,余承东和雷军等大佬都曾不约而同的进行预测,大体意思是:未来的国内市场只会剩下几家车企,只有年销量超几百万台才能真正活下来,其他车企可能只会成为炮灰。在极为严峻的车圈“大逃杀”中,每一家车企都在尝试破局,然而有时境遇往往不跟随他们的意志所转移,如今“大逃杀”已经进入到提速阶段,未来已至,车企们的生存空间正在被进一步压缩。

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企业都是逐利的,而利润率正是衡量车企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近期,乘联会公布了最新的国内汽车行业数据。从数据来看,今年1~9月份国内汽车行业总收入为73593台,同比增长3%。市场成本64531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为3,360亿元,利润率降低至4.6%,同比下降1.2%。作为对比,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为6.1%,两者的利润率差距为1.5%。

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 天天要闻

从以上数据来看,今年1~9月份我国的汽车行业收入和成本支出都有着同比例的增加,整体走势比较稳定,但是企业利润率却有着不小程度的下滑,其中9月份的车企利润率已降低至3.4%,为今年最低。明明9月是销量旺季,车企们却陷入到了越卖越亏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长一点,就会发现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早已开启了下坡路。其中在2020~2023年期间,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6.2%,6.1%,5.7%和5%,整体呈现出下行走势。而与之相对的,我国的汽车行业年销量却在逐年创下新高,其中在2020~2023年期间,国内汽车年销量分别为2531.1万台,2627.5万台,2686.4万台和3009.4万台。那么为何我们的汽车产业在销量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利润率却持续走低呢?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指向三个字-价格战!

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 天天要闻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个观点,有很多网友认为价格战是比亚迪所导致,车叔认为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如今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走入存量阶段,需求端的乏力导致国内车市整体下行,车企们需要使出所有手段争抢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疑会导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也就是说有没有比亚迪开头不重要,价格战必然会在国内市场上演。

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 天天要闻

在这里我们列几组数据,其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脉搏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价格战已导致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其次,根据乘联会调查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乘用车降价规模已经达到195款,这一数据远远超过2023年全年的150款和2022年全面的95款。最后,根据乘联会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7~2022年期间,国内汽车行业单车利润率一直维持在2万元以上,2023年这一数据下滑至1.7万元,而在今年1~9月份,国内汽车行业单车利润率已经降低至1.6万元,其中今年9月份这一数据仅为1.1万元。

深陷价格战泥潭的车企们日子不好过,下游的经销商也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今年以来时不时就会传出某4s店跑路的消息,这便是最好的证明。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汽车产业的下游经销商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利润高低的问题,而是价格倒挂严重的问题,有些产品的售价,甚至要比进货价都低,完全是卖一辆亏一辆的状态。其中在今年8月份,经销商倒挂数据已经达到了-22.8%,很多经销商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 天天要闻

目前来看,严峻的价格战形势导致了车企利润率的整体下降,车企们的生存压力还在逐渐增大,举个例子,当前的国内车市好比一个高压锅,当压力达到临界值,便会进入到批量淘汰阶段。

市场上的热钱,车企和经销商少吃了一部分,剩余的有一些让利给消费者,另一些又被谁拿走了呢?答案很明显,那就是汽车产业的上游,即零部件企业和电池企业。就以有着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举例,该品牌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60.01亿元,同比增长15.59%,在第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净利润更是高达131.36亿元,同比增长25.97%。除此之外,根据18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2024三季度财报显示,有14家企业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利润率的同比增长,其中涨势最迅猛的双林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竟然超过100%,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车叔总结

利润率创新低,车企生存压力增大,车圈“大逃杀”加速 - 天天要闻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块美味的蛋糕,这块蛋糕很大,大到是全球体量第一,这块蛋糕又很小,小到养不活数量众多的车企。蛋糕就摆在这里,你多吃点,别人就少吃一点,“大逃杀”比赛已经进入到下半程,谁又能最终留在餐桌上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 天天要闻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7月1日消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据深圳海关统计,香港回归28年来,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万亿元,贸易规模增长4.2倍,年均增长6.3%。今年前5个月,经深圳口岸的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达6502.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近七成。(深圳发布)(来源同花顺...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 天天要闻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A股三大指数7月1日早盘涨跌不一,截至午盘,沪指涨0.21%,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跌0.58%,北证50指数涨0.21%。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813亿元,较上日放量487亿元。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板块题材上,光刻机、银行、创新药、电力、中船系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跨境支付、铜缆高速连接、固态电池概念股跌幅居前。盘面上,...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 天天要闻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秦嘉禾)本周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合并财务报表。根据文件,2024年PIF总资产同比增长约18%,跃升至4.32万亿里亚尔(约合1.15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沙特公布的“愿景2030”2024年年报中,PIF在2024底的资产规模为9413亿美元。PIF...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 天天要闻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杨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再度加快。2025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上半年超长特别国债共计发行5550亿元,占全年额度的42.69%,下半年剩余规模7450亿。财联社注意到,从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发行计划来看,下半年新的2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较原计划提前了10天,另外9月各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较原...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 天天要闻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今天,@证监会发布 微博显示,证监会更换了长期使用的机构标识,由套环改为三个V字形环抱。 证监会原来的LOGO由三个红色的三角构成一个公字图案。此LOGO寓意“三公原则”,表示中国证监会将....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 天天要闻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又有银行转债将被提前赎回。7月1日,杭银转债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日收市前,投资者所持杭银转债可继续在二级市场交易,7月4日为杭银转债最后转股日,7月4日收市后,杭州银行将以100.4932元/张的价格赎回未转股债券。截至6月30日收盘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 天天要闻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一、【早盘盘面回顾】财联社7月1日讯,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9606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63亿。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芯片股集体走强,凯美特气等10余股涨停。银行股展开反弹,建设银行等再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稳定币概念股持续走低...
亚士创能等投资成立家居用品公司 - 天天要闻

亚士创能等投资成立家居用品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亚士家居用品(江苏)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涤,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家居用品销售;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文具用品零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软木制品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吴涤、亚士创能(603378)旗下亚士家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