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18年,坑了4万人,骗走700亿,海银财富终于走到了“抓人”的这一步。这两天,一则警方通报在金融圈炸开了锅,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调查,主要人员将近20人被逮捕,包括实控人韩宏伟父子。终于盖棺定论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纪骗局”,终于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了,海银到底用什么手法套走了投资人的钱呢?这些资金又去了哪里呢?还能追的回来吗?今天这个事你要是看懂了,以后大多数的骗局都骗不了你。
海银财富,名字就很耳熟,经常在电视上打广告,这家公司是国内第三大财富管理公司,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中植财富和诺亚财富,中植系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诺亚财富也是一蹶不振,现在加上海银,三大财富管理公司几乎是被“团灭”了。
虽然结局都不怎么样,但海银还是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中植系的钱去了楼市和股市,这属于投资失败,好歹处置资产还能追回来一些,诺亚至今还在向投资者正常兑付,虽然撑得很辛苦,好歹也是撑住了,可海银财富不一样,这家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是个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投资者的钱既没有跑去股市,也不在楼市,就连打官司都不知道告谁。
2006年,41岁的河南人韩宏伟通过放高利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尝到甜头之后,他决定要在金融业做大做强,并发起成立了海银金控。
此后的200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家启动了4万亿救市计划,房地产开启了浩浩荡荡的黄金期。房价涨上去了,国内出现了大批高净值人士,这些人眼看着手里的资产暴涨了,但是又担心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就想找一个合适的投资渠道,就在这个时候,财富管理公司开始发展起来了,海银金控恰好踩中了这一波时代红利。
为了方便运作,韩宏伟把海银金控一分为二,海银系归到自己名下,分立出来的五牛系交给儿子韩啸控制,两个业务板块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海银系的主要业务是理财产品销售,面向高净值客户募集资金,而五牛系呢,学着P2P开始做资金管理,把海银系募集来的资金投资到上市公司、物流、物业等各大产业。一手拿着融资,一手握着投资,就是在这样的组合拳之下,海银财富自创了“自融自用”的奇葩模式,有多奇葩呢?说是令人咋舌都不为过。
海银指使一批体外人员,在海银和五牛的体系之外,注册了20多家皮包公司或者空壳公司,空到什么程度呢?绝大部分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别说工作人员了,有的干脆好几个公司共用一个注册地,更奇葩的是这些公司的注册资金,表面上看,注册资金基本都在上亿元,可实际上,实缴的资金大多只有1元,换句话说,只花了一块钱的成本,这些企业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成立了。
以这家叫做上海海轶资产管理的公司为例,一共发布了55只产品,合计募集资金104亿,表面上看,这家公司注册资金有4亿元之多,实力杠杠的,可通过公开信息压根查不到他的实缴资本,只能查到公司有两个实际控制人,我就想问,现在什么样的自然人还能一下子就募资100多个亿呢?
22家皮包公司,一共发行了465个产品,套走了700亿,更离谱的是,这些看似不同融资人,不同投资方向的产品,竟然还共用募资账户,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为了把这些假产品卖出去,海银财富把自己包装成了“印钞机”,2020年11月,海银财富在上海举办成立15周年暨客户答谢会,金融圈大佬悉数现身,几十位财经专家为公司站台,几百位高净值客户齐聚一堂,规格之高,仿佛处于财富的天堂。这样的高大上会议,在海银18年的历史中举办了不下上百次,为什么如此大费周章?主要还是为了让投资者心甘情愿的掏钱。
老投资人拿到的利息,实际上是新投资人交出去的本金,项目压根没有所谓的底层资产,钱都去了哪里呢?绝大部分被韩宏伟父子用于投资和消费了。消费的钱是有去无回的,投资更是一败涂地,最后,音乐一停,击鼓传花的游戏一结束,海银财富爆雷了。
投资者这才反应过来,买的产品是假的,融资人是空壳公司,底层资产也是假的,只有亏损是真实的。
问题出了之后,投资者蜂拥而至,韩宏伟出面承诺化债,想要拖延时间,可他提出的化债方案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以这个房产化债方案来说,海银说自己可以拿一批房产来抵债,1000万的房产抵债给500万的客户,多出来500万的差价得投资者再掏一笔钱。而且这1000万的估值是海银拍脑袋决定的,不是第三方评估的。
白酒化债就更扯了,500万的白酒不能直接抵债,必须掏两百万买,抵掉差价300万,投资者就纳闷了,不是茅台,也不是五粮液,什么样的白酒值200万?
投资者大呼上当,海银财富可真太行了,连化债都不忘割韭菜,债务是解决不了了,只能报警抓人了,现在人也抓到了,可钱恐怕再难回来了。
4万投资者血本无归,除了骗子可恨,投资者自己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正所谓贪字头上一把刀,高收益的财富管理,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为什么总有人铤而走险,不是被假象蒙蔽了双眼,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个人,可事实证明,觉得不会出事的,最后都出事了。眼睛一红,心就黑了,世道越乱,骗子越多,钱袋子捂得再紧都不为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