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融合、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这场产业论坛“洞见新未来”

2024年04月28日09:35:21 财经 1377
脑机融合、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这场产业论坛“洞见新未来” - 天天要闻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 文 冉衡 摄影 北京报道】脑机融合是未来健康发展的方向吗?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是什么关系?量子信息科技产业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未来空间的发展会迈入智能时代吗?未来材料的研发需要哪些支撑要素?未来能源将会应用在哪些领域……

4月26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聚合新动能,洞见新未来”为主题,邀请了主管领导、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围绕未来产业的培育机制、发展路径与创新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洞悉产业新机遇、新变局,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推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政策和机制创新为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提供“助推器”,深厚的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有利于打造服务未来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空间载体。

我国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论坛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现场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量子信息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未来产业之一。如何构建量子信息科技产业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陆军认为,可以按照“提升信息系统现有能力、形成信息系统新质能力、探索形成信息系统未来能力”三步走战略实施,构建量子电子混合算力网,打造世界级量子电子科技产业集群。

脑机融合在智能制造、智能生活,特别是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院长陈世卿在主旨演讲中说:“脑机融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专注于研究脑、保护脑、开发脑和延伸脑的研发项目,正尝试通过‘脑科学+AI+智能超算’的创新模式,驱动人类‘第三脑’加速发展。”

毋庸置疑,未来产业仍处于产业萌芽阶段,如何准确把握其发展焦点与趋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在主旨演讲中亮明了观点:“我国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聚焦细分赛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加快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生态体系;三是加大资本支撑,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四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典型案例推广。”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需要政产学研用各界群策群力。

论坛现场,围绕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具身智能等一系列话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部部长甘斌,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安筱鹏,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TO蒋宁,蚂蚁集团3D引擎技术负责人兼首席架构师王卓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维君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学院院长甘中学,成都菁蓉联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昆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分享谋划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忠实建议。

此外,本场论坛还举办以“构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活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韩健担任主持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军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谢小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彭世权、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建林共同参与,碰撞前沿思想,积极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深圳平湖金融基地某工程10·11机械伤害事故查明,造成1名工人死亡 - 天天要闻

深圳平湖金融基地某工程10·11机械伤害事故查明,造成1名工人死亡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应急管理局公布《龙岗平湖深圳市东顺达建筑废料处理有限公司 “ 10·11 ”一般机械伤害死亡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 年 10 月 11 日 16 时 13 分许,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辅 城坳社区金融基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 1 人死亡 , 直接经济损失约 135 万元。经调查认定...
揭秘私有化风波:卢麒元公开信揭露张维迎团队野心 - 天天要闻

揭秘私有化风波:卢麒元公开信揭露张维迎团队野心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的强有力支撑。然而,近期却有一股“私有化”的暗流涌动,试图打破这一稳定的经济格局。经济学者卢麒元的一封公开信,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花,让人们重新审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