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介绍了中国经济第十一次波动,金融发展,本期讲国企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国有企业逐步露锋芒(共4088字,阅读需14分钟)
01
央企的行业重组
国有资本调整
经过“抓大放小”“三年脱困”,在国资委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条条块块束缚,将国有企业从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行业调整出去,重点选择了石油石化、冶金、机械装备、汽车、电信、煤炭、商贸、交通运输、建筑业、投资等21个业务板块。
如电信行业中央国有经济应继续保持控制力,重点控制电信基础设施,适时推动国有电信企业实现全业务经营。
发电企业关键要调整电能源资产结构,优先投入大型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煤炭行业主要提高央企对煤炭生产的控制力。
建筑企业发展方向是工程总承包公司,业务领域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设计、工程管理、设备成套、安装调试等高端市场。
……
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政策性破产和重组也已经向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
经过近10年努力,央企的行业重组、结构布局调整取得进展。央企数从2003年的196家减少到2012年的117家。
国有经济的比重在降低,其盈利能力和控制力却不断增强。
2002—2012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2.5万亿元,活力凸显。
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原油、天然气、乙烯生产,提供所有电信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50%多,生产了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
17家央企明确主业,逐步退出非主业领域。2012年,纺织、轻工等领域已基本没有央企参与,房地产、食品等行业央企占比不到4%。
央企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17家央企,绝大多数成为行业前三,不少央企逐步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中国建材、中国国际航空等一批竞争性央企,相继成为行业内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优化,央企在高铁、航天、能源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强。通过国有控股、参股,广泛吸纳非国有的社会资本。
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制,40多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央企60%以上的营业收入、80%以上的净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
从2003年到2011年,央企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
2012年,117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3万亿元,上缴税金1.9万亿元,10年间年均增速近20%。
国有股权划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到2011年底,已有2119亿元的国有股权转让收益划归社保基金。中央企业还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83.94亿股,为社保基金提供长期收益。
02
高铁名片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让人惊愕。
过去几年,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推动了中部地区发展。
2004年,中国铁路投资只有516亿元,2006年之后三年的投资额都在2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
2009年,铁路一次性获得1.5万亿的投资额度,当年度投资就翻番至6000多亿元。
2010年,投资达7091亿元,成为铁路、公路、城建基础设施“铁公基”中的铁三角之一。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能力,中国的高铁建设可谓一波三折。在高铁大建设中,铁道部全球招标,日本、德国、法国和加拿大公司参与了激烈的竞争,提供服务越来越多,价格越降越低的投标过程。
同时,采购中,坚持通过市场换技术,强烈要求采购必须有技术转让。
2010年7月,铁道部下属的工厂推出了中国第三代动车组CRH380,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快的有轮子的火车”,这一动车组的核心技术均由中国掌握专利权或自行研制。
高速铁路建设上的经验、技术能力,被视为国家能力,在后来“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最核心的经济能力之一。
201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跃居世界第一。
开启于2006年、在2009年达到高潮的高铁大建设,彻底改变了物流、人流及企业投资的走向,重构了城市格局,郑州、合肥、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因地处高铁枢纽,获得 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大建设中,负面效应也暴露无遗。首先是巨额债务压力。
到2009年末,铁道部负债总额已达到1.3万亿元,每年仅还利息就要支出733亿元。
其次是部门腐败,铁路被认为是“政企不分症”最为严重的部门,也是垄断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涉及上万亿元投入,整体运营极不透明,预算超标是普遍现象却极少被追究。
由于利益巨大,引来各路人马明争暗抢。在这一过程中,刘志军既是铁路建设“大跃进”的功臣,同时也成为官商勾结的牺牲品。
03
即刻搜索
从受人尊敬的乒乓女皇,到遭人嘲笑的“国企创业者”,邓亚萍用了四年时间。
退役后,邓亚萍先是担任申奥大使,然后公派赴英读书,归国后进入人民日报,担任副秘书长,并在2009年底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推出人民搜索(后更名为即刻搜索)。
在邓亚萍看来,她要把即刻搜索变成为“国家搜索”。
她确实非常勤勉,每天第一个上班、常常到深夜一两点钟才回家。国家也给予了足够支持。
除了上亿启动资金外,要求200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加入即刻搜索,还有200个北京户口指标。
各路政策支持下,很快即刻麾下聚集了来自谷歌、微软和百度的各路人才。
邓亚萍相信“国家队”无所不能,她曾对百度公开喊话说:“我们本身代表的是国家,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履行国家职责。你不用打败我们,你应该多帮助我们,多给我们出主意。”
现在看来当时是多么幼稚,在商就要言商,大家就靠服务来赢得市场、赢得口碑,实力从来不靠“喊”。
可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即刻搜索对百度几乎没有构成任何意义上的威胁,它的市场占有率从来没有到过1%。
即刻搜索的失败再次证明,在互联网市场上,所谓国家资源并不足以成为核心竞争力。在以创新、卷、平台、垄断、996为标签的互联网江湖,邓亚萍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10月,即刻搜索与新华社的盘古搜索合并,600多名员工裁撤大半,邓亚萍黯然离场。媒体传言她烧掉了20亿元,而她在多个场合总以国家队自居的言论也成了笑柄。
客观来讲,人民搜索创立之初,请邓亚萍来做总经理,借“乒乓女王”的名声汇聚人气。这一点,从10天内关于“人民搜索”和“邓亚萍”的搜索结果便飙升至128万条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身为企业的掌舵人,除了聚拢人气,邓亚萍还需要懂管理、懂运营。但邓亚萍不是创业者,充其量是个职业经理人,对公司的掌控力与其他互联网创始人不可同日而语。
在搜索内容上,作为国家队的即刻搜索并没有将这张牌打到底,在受到大量嘲讽后,从“人民搜索”改为“即刻搜索”。但当时的搜索领域,百度、搜狗、360等一众公司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护城河,每年的投入更是百亿起步,而且已经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即刻搜索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特色,其背后的支持者,他受到市场质疑后,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04
宋林落马
即刻失败只能算是插曲,2014的国企发展,另一件事在国有企业系统引起了震荡,华润的董事长宋林“落马”。
宋林一直非常低调,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当上华润集团总裁时才40岁,是国资委体系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85年,宋林大学毕业后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华润,正值华润最艰难的转型时刻。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和部委到香港开设“窗口公司”,华润的垄断地位被迅速冰解。
在外贸垄断多年的华润转向内地,以外资身份进行战略投资,涉及纺织、服装、水泥、压缩机、啤酒、食品、电力、酒店、医疗、地产等诸多行业,从而奠定了由贸易向实业转型的基石。
华润也成为极少数不靠垄断存活的“中央企业”。它所实施并购行动,比如控股万科、收购三九,进入水泥、地产领域等,基本都属完全市场竞争行为。
经过多年开拓,华润形成七大战略业务单元、19家一级利润中心、2300多家实体企业,其中包括5家香港上市公司、6家内地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达40余万人。
再来看看宋林打理华润的业绩单。他于2004年出任总经理,当时华润的总资产为1012亿元、经营利润为45亿元,到10年后的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337亿元和563亿元,增长幅度均超过10倍。举目全球商业界,能够获得如此业绩者亦可谓彪悍。
很多为政者看来,国企成功俱得益于政府庇护,而在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自身能力的体现,但他们的收入与他的商业成功几乎没有等价关系,宋林没有一分钱的股份,也不享受分红激励。
这些经理人为了能保持自己位置或者高升,往往会进行利益的输送与保护,而这些正是造成了当事人最终落马的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涌现出一批旗帜性的企业管理者,其日后境遇也呈现两极化。
有些人先盛后衰,最后甚至身败名裂,如第一批放权让利试点企业首都钢铁的周冠五、红塔烟草的褚时健、三九医药的赵新先等。
也有一些人商而优则仕,如东风汽车的陈清泰和苗圩、中海油的卫留成等,而能够在经理人岗位上,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善始善终者,确乎寥若晨星。
个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国运一道,此刻构成了绚丽的旅途,最后汇聚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史诗篇章。
05
(2017)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选聘
自2003年开始,国资委就一直在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同时,促进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公开招聘。
但改革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对于垄断性国企、大型国企、中央企业,高层管理者几乎都出自行政性任命,这与其他方面的改革不配套相关。
国资委成立以来,已通过全球公开招聘方式,为100多家国有企业招聘了138名高级经营管理者、高级技术管理者。
但这些都是国资委直接操刀主持,并不是由国有企业的董事会自己选聘经营管理者。
2014年的“四项改革”中,宝钢、新兴际华、中国节能、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5家中央企业落实了董事会选聘和管理经营层成员的职权。按照党组织推荐、董事会选择、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新兴际华董事会选聘了总经理,宝钢、中国节能、国药集团选聘了6名副总经理,新兴际华董事会于2016年底又市场化选聘了全部经理层副职。
2016年起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改革进入实质性试点阶段,一大批企业开展了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并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人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整个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千军易找、一将难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流动,国有企业也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预告:下一篇,中国经济第十一次波动,国企故事——系统规划、整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