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被查给股市指出一条明路:必须减少资本对上市的干预

2023年11月11日23:30:06 财经 1969

11月8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根据《证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证监会决定对隆基绿能股东HHLR立案。

这里所说的HHLR是高瓴资本旗下的一家企业,2020年,HHLR受让隆基绿能股东李春安6%股份并于2021年一季度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5.85%。

高瓴资本被查给股市指出一条明路:必须减少资本对上市的干预 - 天天要闻

但是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隆基绿能的整体股价一直呈下降趋势,为了避免损失扩大化,于是HHLR就想方设法减持,但他们在减持的过程当中却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2023年3月,HHLR将持有隆基绿能0.85%的无限售流通股参与了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按照公告披露,HHLR持股比例应由5.85%减少至5.00%。

然而到了2023年第1季度末,HHLR持股比例却减少至4.98%,低于5%的关键分水岭。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根据隆基绿能三季报披露报告显示,高瓴资本通过转融通方式出借的股份已全部到期归还,归还后,HHLR持股比例为4.98%,相比出借前5.85%持股比例减少0.87%,但是在此之前,HHLR并没有披露任何减持信息,这明显违反了持股超过5%的大股东必须履行披露义务。

高瓴资本被查给股市指出一条明路:必须减少资本对上市的干预 - 天天要闻

那HHLR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把0.87%的股份给减持,而且不用披露呢?原来他们就是利用了转融通的一些漏洞进行操作。

高瓴通过转融通等操作使得持股比例下降到4.98%,从而规避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义务,持股比例低于5%之后,他们就趁着这个间隙直接减持隆基绿能的股份,而且因为持股比例低于5%,所以不用披露信息,避免披露信息导致股票下降造成损失,这个算盘打的真够精。

实际上在股市当中通过融资、融券、转融通等方式减持规避规则的并不只是高瓴,很多资本机构都有可能存在。

通过观察各大上市公司的IPO,大家会发现在上市之前的2~5年,这些上市公司会引入很多资本投资机构,这些资本机构有资金,有资源,懂规则,懂漏洞,毕竟他们是专业玩资本的。

高瓴资本被查给股市指出一条明路:必须减少资本对上市的干预 - 天天要闻

在这些投资机构介入之后,一家企业就会被包装得很成功,短期内不论是业绩还是利润都会大幅增长,但至于这些业绩到底是真实的还是通过一些违规手段包装出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资本机构把即将上市的企业包装得很成功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抬高市值,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IPO的时候,市盈率都很高,动不动就达到四五十以上,个别企业甚至达到六七十以上,这跟一些成熟市场IPO只有十几二十的市盈率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对于这种高市盈率,明显违背了企业的价值,注定是空中楼阁,其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一旦上市之后大概率会出现下跌。

对这种风险,我相信参与企业前期投资的这些资本机构最清楚不过了,所以在上市之后他们也担心自己手头的市值会缩水,于是他们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去及时套现。

但是按照现在股市的相关规则,大股东一般都会有一个禁售期,在禁售期之内是不能随便卖股票的。

但这也阻止不了一些资本机构减持的步伐,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融券,转融通等各种方式来规避大股东减持规则,这样就可以对冲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

高瓴资本被查给股市指出一条明路:必须减少资本对上市的干预 - 天天要闻

利用这些漏洞,在很多企业IPO之后,一些大股东以及资本机构就忙着通过融资、融券、转融通等方式将手头的股票在高位的时候借出去,然后再通过自己的代理人从券商融券做空卖出,钱直接落地为安。等大股东禁售期到了,他们再卖给代理人,代理人再还给券商,从而完成了闭环交割,顺利实现在高位减持,最终所有的损失只能由散户来承担。

那如何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除了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转融通各种规规则上的漏洞之外,我认为要从根本上避免一些违规操作,还是得从IPO之前的企业基本情况做起。

不能让一些私募机构等资本过度干预企业的IPO运作,我始终相信资本是逐利,是典型的机会投资者,他们只想获得短期的利益,不可能跟企业长期共同成长。

为了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他们肯定是通过各种包装,然后利用各种规则漏洞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很多企业在资本的包装之下,上市的时候市盈率很高,股票很高,但上市之后业绩各方面并不理想,所以导致股价一降再降。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我认为需要让上市公司回归到价值的轨道上来,不能让资本过度的包装,只有让企业真正回归到价值轨道,上市是为了促进企业的成长,上市之后企业业绩能够持续快速发展,这才能真正的让股民受益,让股市健康。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龙江证监局对黑龙江珍宝岛药业及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黑龙江证监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宝岛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偿还向哈尔滨湖时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双笙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