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爆火之后,大模型落地金融场景难在哪?如何解决?

2023年09月05日23:23:02 财经 1447

2023年服贸会期间,大模型在各领域的应用成为热门话题。9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就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对百融云创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百融云创”)AI创新负责人陈昀彰进行了专访。

陈昀彰直言,当前大模型应用还存在诸多难点,提升算力、优化算法等技术手段之外,从业机构还需要充分的行业Know-how,注重对大模型落地场景的深入挖掘,“模型-行业理解-应用”将决定大模型企业的成败,未来垂直类场景应用和模型能力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深入挖掘落地场景

2022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在金融圈、科技圈掀起狂潮。AIGC、⽣成式⼈⼯智能、语⾔模型、⼤模型等概念层出不穷。进入2023年后,业内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也加入到大模型领域的比拼中。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过往采访的情况,当前金融科技领域大模型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智能交互层面,距离其大范围落地还有一定距离。其中,生成式AI更是存在“模型崩溃”“机器幻觉”等弊端。

针对这一现状,陈昀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技术上来说,大模型的应用难点有很多。例如模型训练的数据存在一定偏差、模型具有“黑箱”特性以及在涌现行为出现的同时还存在“预测困境”等。

ChatGPT爆火之后,大模型落地金融场景难在哪?如何解决? - 天天要闻

“生成式AI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会生成一些事实性错误。”陈昀彰表示。例如,对于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中未曾覆盖到的信息,大模型会按照上下文的概率进行事实编造,从而导致发生大模型“幻觉”的问题。

如何应对上述技术难点,陈昀彰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陈昀彰指出,提升算力、优化算法之外,还需要充分的行业Know-how、行业知识库以及对于落地场景的深入挖掘。简而言之,“模型-行业理解-应用”将决定大模型企业的成败。

在陈昀彰看来,当前在大模型真正落地的环节,更多用户还是将其当作“玩具”,还不足以作为“工具”使用。但实际上,⼤模型建设的业务拆解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应⽤场景,这决定了⽤户所需要的功能、⽤户能以何种表达⽅式与这些功能产⽣链接。强化“工具”能力让大模型自主完成指令,在场景应用中能够解决非常大的问题。

陈昀彰以百融云创企业内部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公司员工提出请假需求是常见的场景之一,通过百融对话大模型,能够直接找到发起审批流程,极大地压缩了中间沟通过程带来的信息损耗。

ChatGPT爆火之后,大模型落地金融场景难在哪?如何解决? - 天天要闻

据了解,BR-LLMs百融⼤模型采⽤MoE模型路由⽅案,将不同场景的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模型,这其中包括对话⼤模型、编程⼤模型、扩散模型等⽣成式模型和判别式模型,在保证应⽤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训练成本,全面提升业务转化效果。

大模型将在更多垂直领域落地

在采访过程中,陈昀彰多次强调,企业建立大模型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才能发挥最大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模型在向外输出的过程中,不仅仅面临准确性、稳定性方面的考验,在隐私数据保护上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百融大模型如何解决数据隐私这一问题,陈昀彰指出,百融云创的定位并不是大模型的厂商,而是将大模型的能力包装成业务场景应用。在其他业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中,通过有效授权让百融大模型的运转更顺畅、成本更低。

“其次大模型的训练是不断沉淀的过程,面对金融行业的使用场景中,我们考虑将大模型工具和行业大模型给到银行,银行根据其具体业务在开发工具下进行微调,这样能保证数据在银行系统内部流转。”陈昀彰补充道。

ChatGPT爆火之后,大模型落地金融场景难在哪?如何解决?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大模型并非是行业内的全新概念,从最初的智能客服到如今的生成式AI、决策式AI,科技助力下大模型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也满足了更多金融场景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加快了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对于下一阶段大模型的发展,陈昀彰认为,生成式AI和决策式AI的有机融合发展料将是一大方向。比如针对生成式AI在权衡一些对冲性的信息时,不能做出正确取舍的弊端,可以在模型建设中加入决策式AI的决策树等算法,通过引入显性的逻辑规则来判断相互矛盾的信息,进而给出最优解。

陈昀彰指出,目前整个AI产业呈现出“百模大战”的格局,随着技术的演进发展,行业也将发展出几大不同的路径,即以科技巨头为主的通用型大模型、新兴创业公司主导的各类“小模型”,以及像百融云创这样的AI科技公司研发的行业大模型。后续,外界对于大模型的关注将转向其在垂直领域的落地,行业大模型势必将迸发更多势能,垂类应用和模型能力的结合也会更为紧密。

此外,陈昀彰透露,目前公司正与⾏业中的各个合作伙伴紧密沟通拆解场景。预计百融大模型会在⾦融⾏业的营销、客服、合规审查、报告⽣成、信息总结等多个场景中进⾏应⽤。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 天天要闻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7月1日消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据深圳海关统计,香港回归28年来,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万亿元,贸易规模增长4.2倍,年均增长6.3%。今年前5个月,经深圳口岸的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达6502.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近七成。(深圳发布)(来源同花顺...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 天天要闻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A股三大指数7月1日早盘涨跌不一,截至午盘,沪指涨0.21%,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跌0.58%,北证50指数涨0.21%。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813亿元,较上日放量487亿元。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板块题材上,光刻机、银行、创新药、电力、中船系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跨境支付、铜缆高速连接、固态电池概念股跌幅居前。盘面上,...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 天天要闻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秦嘉禾)本周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合并财务报表。根据文件,2024年PIF总资产同比增长约18%,跃升至4.32万亿里亚尔(约合1.15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沙特公布的“愿景2030”2024年年报中,PIF在2024底的资产规模为9413亿美元。PIF...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 天天要闻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杨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再度加快。2025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上半年超长特别国债共计发行5550亿元,占全年额度的42.69%,下半年剩余规模7450亿。财联社注意到,从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发行计划来看,下半年新的2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较原计划提前了10天,另外9月各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较原...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 天天要闻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今天,@证监会发布 微博显示,证监会更换了长期使用的机构标识,由套环改为三个V字形环抱。 证监会原来的LOGO由三个红色的三角构成一个公字图案。此LOGO寓意“三公原则”,表示中国证监会将....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 天天要闻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又有银行转债将被提前赎回。7月1日,杭银转债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日收市前,投资者所持杭银转债可继续在二级市场交易,7月4日为杭银转债最后转股日,7月4日收市后,杭州银行将以100.4932元/张的价格赎回未转股债券。截至6月30日收盘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 天天要闻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一、【早盘盘面回顾】财联社7月1日讯,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9606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63亿。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芯片股集体走强,凯美特气等10余股涨停。银行股展开反弹,建设银行等再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稳定币概念股持续走低...
亚士创能等投资成立家居用品公司 - 天天要闻

亚士创能等投资成立家居用品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亚士家居用品(江苏)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涤,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家居用品销售;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文具用品零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软木制品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吴涤、亚士创能(603378)旗下亚士家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