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基金观察及研究策略,欢迎关注本号。
01 1季度指数涨跌情况
2023年1季度已经收官,估计是一家欢喜一家愁。早几年重仓赛道的今年的一季度收益不咋样,甚至还面临不少亏损。而踩对节奏布局数字、人工智能等方向的收益应该会不错。
按通达信行业划分,今年以来涨幅最好的是互联网、电信运营、软件服务板块,涨幅均超30%。概念方面涨幅榜是AIGC概念、Web3概念、知识产权概念,涨幅均超40%。
跌幅榜方面是去年涨幅较好的保险、地产、旅游,但整体跌幅均未超5%。
一个季度涨幅超30%,对于行业指数来说其实已经算一波小牛市,而行业内的个股,其实今年50%以上的个股跑不赢指数,因为短期内指数快速上涨,权重股肯定是对指数贡献更大的。
这和2019年的半导体、2020年的新能源上涨极其类似,也是出现了一波市值快速扩大并占据行业竞争格局龙头的个股,随后行业板块内又出现了一些细分龙头并涨幅3倍5倍甚至10倍的个股,比如半导体里的韦尔股份、闻泰科技、卓胜微、斯达半导等,新能源里的宁德时代、隆基绿能、阳光电源、上机数控等。
可以说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对行业具有颠覆性创新的预期,那么这个行业将前途无限,特别是0到1的过程,然后再通过逐步提高渗透率去实现业绩落地。当前的人工智能随着ChatGPT的诞生是否会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非常值得期待。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行业也不会简单的复制,虽说AI这个方向比起新能源可能确定性没那么强,或者说业绩的落地没那么好兑现,但是这些其中的个股近些年都经过了非常惨烈的调整,这波行情启动前都在一个非常低的位置,技术面和情绪面上看都很符合资金抱团的偏好,所以这是一个赔率很高的行业,非常值得关注。
02 1季度基金涨跌情况
再来看看今年1季度的基金整体表现,毫无疑问指数型基金是一季度的大满贯,收益前20的股票/指数型基金当中,仅有招商体育文化休闲股票为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其余均是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
虽然场内的ETF基金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就算剔除这部分,收益前20当中基本也是这些ETF联接场外基金为主(就算该场外基金只投资于该ETF基金)。另外的明显特征是基金规模普遍偏小,甚至很多不足1亿,说明近些年属于市场抛弃的方向,今年终于迎来了咸鱼大翻身,正是应验了那句话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混合型基金一季度的冠军是蔡嵩松管理的诺安积极回报,蔡经理去年可谓是风口浪尖,旗下管理的几只基金去年最高跌幅-40%,基民直接把蔡经理给整得被“失联”了,今年一季度收获50%的收益冠军也算是缓过一口气,虽然该基金规模仅5000万元,估计一季报出来后又变成网红基买上去了。
另外其他的基本都是重仓互联网和数字板块的主题基金,规模基本都是1亿元以内,前些年也是被清仓大甩卖的那种,一度挣扎在清盘线附近,今年的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链大牛解救了这些水深火热的基金经理们。
另外一头的跌幅榜就没那么幸运了,跌幅榜的股票/混合型基金基本是清一色的新能源、港股通和医药等主题基金,而且混合型基金表现比股票型基金还要差,可见今年的主题基金整体表现是弱于宽基指数的。
新能源这个方向,今年的市场竞争其实非常激烈,也让部分资金选择逃离,特别是几个细分龙头(锂矿、隔膜、电池、整车、零部件、钙钛矿等),基本年初至今一直在阴跌,加上新热点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个方向的抽血效应。这个方向要起来,就得看本月逐步披露的年报和1季报数据了,而且还得看人工智能脸色,虽然长期逻辑没问题,但短期是个逐渐失去人气的方向,这个位置也没必要悲观,只是想快速起飞,估计难度不小,配合数字经济做些板块切换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03 每周跟踪
最后再来看看本周跟踪的这些基金表现情况。这周出乎意料的是跟踪所有基金中表现最好的居然是医药主题,涨幅超4%,另外海外的越南市场也有所回暖,军工、半导体则表现一般。
虽然本周旅游、餐饮在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有所表现,但是林英睿管理的广发睿毅今年还是负的收益。
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本周再创新高,虽然管理规模翻番,但是今年依然有13%的收益,无惧规模“魔咒”,作为主动管理的非主题基金,表现十分亮眼,算得上是既能无惧指数调整,又能实现稳定收益的一款难得产品。
而人工智能本周前面四天其实不太稳定甚至调整巨大,周五一天硬是拉回来了,所以本周也是处于微跌状态,下周依然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整体而言,行情进入到4月的年报和1季报披露窗口期,需要谨慎的是预期较好的个股踩雷,预期不好的倒无需过分担忧,因为之前早跌过了。另外基金的年报数据也已经披露完毕,看了部分基金经理的年报分析,其实对于后市的观点普遍是乐观的,特别是对于医药和TMT、数字经济等方向,而且4月中还有1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所以4月的行情还是值得期待,重点关注新能源、半导体、医药和人工智能的风格切换。
以上数据来源于东财choice2023年3月31日数据。内容涉及基金仅作为跟踪及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审慎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