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们有一句话,a股专治各种不服。时间显示,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随着北向资金持续买入,北上资金持有资产,也持续上涨,a50指数已经开年以来不断创新高,那外资会不会成为例外呢?
外资集体看多a股有大环境的因素。美联储今晚举行议息会议,不出意外的话,加25个基点,此为市场的共识。美股之前走势显示,预期里面已经隐含了这个消息。靴子落地之后市场反应应该不会大。如果
美联储仍然加息50个基点,那就是意外了,市场估计会有一波下跌。目前来看美国加息以及政府债务危机,仍然有可能导致美股市场的崩溃。当下投资美股显然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在美元利息高企,欧洲冲突不断,大宗商品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优质股权资产成为炙手可热的标的,毫不意外。
接下来的变量是:新的资金何时入场?对于公募基金来讲,目前仓位应该说不算低,当然也不算高。有人说,国内极高的储蓄率仍然限制了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之后,居民对于投资风险偏好变得如惊弓之鸟,犹疑不定。但也有分析师看好后续资金的流入。
不过随着消费环境的走暖和利好政策的继续出台,个人相信风险偏好将会逐步提升,而从房地产和其他市场渠道来的资金将会逐步入场。
梳理基金经理的观点可见,有相当一波基金经理本轮行情踏空了。第一,可能没有想到港股反弹如此迅速,第二,可能对国内经济悲观怀疑的情绪仍然没有褪去。但我们都知道市场总是在极度悲观中触底反弹,在犹豫中上涨。
梳理开年以来上涨的行业和个股可见,一部分上涨是因为悲观行情和情绪的修复,另一部分上涨则是由于行业景气度高,企业业绩亮眼。而情绪的反转已经逐渐塑造了新的共识,那就是行情仍然会继续。
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的市场走势。东哥出国生子可以解读为悲观,而回国则成为乐观的因素。在成熟的市场观察者眼中,这种情绪无疑有一些幼稚和偏颇,但不乏为一种指标。
近几日外资对中国复苏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给出了乐观的期许。但由于地缘冲突导致的大宗商品热度能否维持持续的热度仍未可知。目前来说,赌经济快速过热,仍然有不小的风险,市场的风险偏好远没有达到正常。消费市场的企稳仍然需要更多的数据佐证。
不过我们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充足的信心。而权益市场现在显然是合适的投资机遇期。市场从反转到向好,可能只需要几个关键的节点。
随着主板注册制的逐步推进,叠加外资跑步入场,a股风格将日益国际化,散户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压缩。且玩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