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2022年10月14日20:49:34 财经 1888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陈晓平


百年金融巨头,走到危机关口。


10月以来,瑞士信贷濒临破产的消息,几经发酵,股价也连创新低,市值一度跌破百亿美金,最近几个交易日,才稍稍企稳。


这家166年历史的银行,连遭不幸,负面缠身,利润巨亏。破产传闻,似乎是最后一根稻草,在慢慢压垮残存的信心


履新3个月的新CEO,正尝试各种措施,挽救其坠落的命运,全球金融市场,则惴惴不安,担心雷曼兄弟式危机重演。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瑞信新任CEO科尔纳 来源:瑞信官网



有专家向《21CBR》记者表示,瑞信陷入困局,主要在其自身经营,更可能是一起孤立事件;全球央行也有前车之鉴,即便破产,也不致出现雷曼倒闭时的连锁反应。



忧虑蔓延



担忧瑞信的情绪,正在华尔街蔓延。


过去一周,瑞信五年期贷款违约保险(CDS)快速飙升,截至当地时间12日,达到335个基点的历史高位。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CDS,大体相当于债券违约的保险,基点越高,偿债风险越大,投资者们信心大降,正急切购买违约保护


年初,这项指标只有57个基点。


为安抚人心,CEO科尔纳在本月初,签署一份备忘录中,亮出家底,称公司拥有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6月末,尚且坐拥优质流动资产约为2380亿美元。


“这个剧本我见过,雷曼兄弟倒闭前也说过类似的。”不领情的华尔街日报记者,这样犀利评论说。


瑞信的忧患,集中在其潜在的偿付压力。


截至6月底,瑞信杠杆风险的敞口高达8730亿美元。有分析师预计,2024年,其将面临高达8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有观点认为,市场反应过度。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向《21CBR》记者分析,从财务层面判断,基于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较好的流动性,瑞信破产概率并不大。


CET1(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是衡量投行资本充足率的核心指标,在二季度,瑞信该指标为13.5%,接近汇丰的13.6%,更高于国际监管最低要求8%。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来源:视觉中国



科尔纳称,年内 CET 1将继续保持在13%~14%。


同期,瑞信流动性覆盖率为191%,其高质量流动资产,约为其净现金流出额的1.9倍,相对充裕。


“单纯CDS爆雷,尚不足让瑞信破产,在过去危机中,瑞信多次证明了自身的危机管理和融资能力。”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告诉《21CBR》记者。


有最新消息称,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有意收购瑞信证券化产品部门的部分资产。


10月7日,科尔纳又宣布,以约30亿瑞郎(约215亿人民币)的现金,回购部分公司债券


效果一度立竿见影,当日股价大涨13.05%。


可是,股价又很快回落。


截至10月13日,瑞信美股市值仅为110亿美元,只有高盛的1/10;其每股净资产为17.15美元,市价只能卖4.53美元。


危机并未完全消除。



孤立事件



瑞信人心惶惶、摇摇欲坠,不是偶然的。


过去十余年,瑞信收入停滞,业绩滑坡,尤其最近两年,几乎没有好消息。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它先后身陷金融公司 Greensill破产、Archegos Capital爆仓、为罪犯客户提供洗钱帮助等丑闻,冲击接二连三,声誉重创,且损失惨重,已连续多个季度亏损。


2021年,瑞信亏掉16.5亿瑞郎,今年1-6月,又亏掉18.6亿瑞郎,约合134亿人民币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羸弱的经营,正无情侵蚀这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瑞信成立于1856年,它是瑞士第二大银行、全球第五大投行,管理着1.62万亿美元资产。


很多人担心,瑞信的麻烦,是又一次全球危机的征兆。


在杨海平看来,瑞信破产传言背后,隐藏的预期心理因素及市场情绪,令人担忧。


“目前全球风险状况,确与危机前夜有可比之处,资产负债表脆弱性加剧、资产负债表的约束和广泛联结,在宏观流动性变化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找到风险的引线,火烧连营,造成大面积的风险传染。”


杨海平认为,这根引线,可能是资产重估的极端情况或者恐慌情绪下的流动性窖藏,将某家问题金融机构变成下个雷曼时刻的主角。


瑞士信贷与雷曼兄弟有相似之处。作为投资银行,他们在银行间市场起中介的作用,倒闭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北大汇丰商学院访问副教授张圣醒解释说,但他较为乐观,认为即便瑞信倒闭,相信瑞士中央银行也能处置有风险的业务,防止其传导到其他银行。


事实上,瑞士央行已向美联储求救。


10月5日,其与之签订了超过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10月13日到期后,双方又达成超6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有了雷曼兄弟的前车之鉴,瑞士央行对投资银行的倒闭,相信会特别谨慎。”


张圣醒向《21CBR》记者表示,瑞信危机,源自其自身洗钱等丑闻,更可能是一起孤立事件,与全球宏观经济变化关系不大。


他也承认,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确实在增加。



重组自救



走出至暗时刻,瑞信正寄希望于一位老将。


今年7月,59岁的科尔纳受命危难之际,成为瑞信的CEO,其担任过资产管理部门主管等多项要职,其在瑞信就职十多年,行事果断。


上任后仅数周,科尔纳迅速组建了新管理层班底,邀请原德意志银行CFO入职,后者曾深度参与德银业务的重组计划。


瑞信扭转颓势的重点,即缩减投行业务,回归财富管理主业。


瑞信一度倚重投行业务,不断倾斜资源,其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


无奈,经济衰退预期浓重,企业发行股债的意愿减弱,市场低迷,加之风险事件连续暴露,投行业务沦为吞噬利润的“黑洞”,上半年就亏掉65.7亿人民币。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管理层已就投行业务进行战略审查,目标就是银行业务转向轻资本、顾问服务导向。


据称,投行业务将“一分为三”。


为减缓压力,科尔纳在大幅压低成本,在中期内,期望绝对成本基础降至155亿瑞郎以下


有消息称,他将忍痛解雇10%以上的雇员,大约45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瑞信全球的劫难,未影响拓展中国业务的节奏。


瑞信很危险,但它成不了雷曼 - 天天要闻


今年9月,瑞信刚刚宣布,准备以11.4亿元,从方正接手“瑞信证券”剩余49%股权,全资拥有该在华分支机构,且已任命一位新的总经理。


瑞信全球高管已表示,将在内地重点发展咨询、股权资本市场及股票交易等业务。


上半年,全球前三大IPO市场地为沪深京,中国逆势成长性已得到证明。


“若能顺利完成融资等工作,瑞信可能借重组,将战略重心从美国外迁,借助亚太新兴市场的比较优势,有相当概率能扭转乾坤。”陈佳预测,瑞信可能会从美国市场大量撤出投行业务。


按照计划,10月27日,瑞信将更新全面战略审查的进展,届时会披露更详尽的革新举措。


杨海平认为,考虑到当下预期因素及市场情绪,这家百年金融机构的未来,难言乐观。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证监会同意山大电力深交所创业板IPO注册 - 天天要闻

证监会同意山大电力深交所创业板IPO注册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据悉,山大电力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兴业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5亿元。招股书显示,山大电力成立于2001年,公司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
英诺赛科计划回购公司H股 - 天天要闻

英诺赛科计划回购公司H股

智通财经APP讯,英诺赛科(02577)发布公告,其拟行使股东于股东周年大会上授予董事会的回购授权项下权力。公司已决定,于本公告日起至回购授权届满期间,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及回购授权,以不定期于公开市场上购回股份。有关授权将于以下日期(以最早者为准)届满:(i)公司下届年度股东会结束时;(ii)公司的公司章程或任何适用法...
大和:小米集团-W芯片策略类似苹果做法 维持目标价65港元 评级“买入” - 天天要闻

大和:小米集团-W芯片策略类似苹果做法 维持目标价65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APP获悉,大和发布研报称,维持小米集团-W目标价65港元以及“买入”评级。 小米新品包括全新玄戒O1 3纳米旗舰处理器、全新旗舰小米15S Pro与小米平板 7 Ultra、全新小米YU7正式亮相。小米的芯片策略专注于内部使用,而不是外部销售,目标是建立长期的竞争护城河,实现硬体和软体之间的深度整合,这类似于苹果的做法...
ST百利子公司百利锂电终止对外投资 不再持有兮然科技股权 - 天天要闻

ST百利子公司百利锂电终止对外投资 不再持有兮然科技股权

智通财经APP讯,ST百利(603959.SH)发布公告,此前,公司全资子公司常州百利锂电智慧工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锂电”)以现金收购及增资的方式对兮然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兮然科技”)进行投资。百利锂电与王京旭和苏州驰合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苏州驰合”)于2023年8月签署了《投资协议》(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