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IPO解码丨IVD原料龙头菲鹏生物冲刺创业板,能否靠“三驾马车”拉动持续增长?

2022年06月29日23:53:05 财经 172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近日,自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鹏生物”)创业板过会后,菲鹏生物披露了最新一期的招股书,更新了2021年度的业绩情况。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菲鹏生物分别实现营收2.89亿元、10.68亿元和23.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61%、269.31%和118.44%;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745.49万元、6.33亿元和15.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53%、1001.95%和137.38%。

医健IPO解码丨IVD原料龙头菲鹏生物冲刺创业板,能否靠“三驾马车”拉动持续增长?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公司新冠与非新冠产品均实现较大业绩增幅,其中试剂原料收入5.99亿,同比增长76%;非新冠产品收入7.22亿,同比增长96%。IVD试剂核心原料+试剂解决方案+开放仪器平台三位一体创新驱动,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三驾马车”。

作为体外诊断上游平台企业,菲鹏生物主营方向为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开资料显示,其2021年营收远超同行业的诺唯赞18.64亿元和义翘科技9.65亿元,成为业内“优等生”。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拉动业绩增长

今年3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提出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鼓励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也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在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的阶段,国内多地采取“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效率,这也加大了抗原检测试剂的市场需求。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主要分三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抗体检测,其中核酸检测为临床病原学的“金标准”,主要原料主要为分子诊断酶;抗原检测是将蛋白片段作为识别感染的标志,可直接检测人体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主要原料为抗体,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会低于实验室的数据;抗体检测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用于感染溯源调查,主要原料为抗原。原料的优劣程度决定了终端产品的品质,抗原、抗体、诊断酶也是体外诊断质量控制重要的战略节点。

随着各类检测试剂在防控场景的深入应用,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格局,而抗原检测已在吉林、上海等地进行大规模使用。

报告期内,抗体是菲鹏生物目前新冠产品收入中占比最大的品种,抗体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亿元(占比总营收44.76%)、3.92亿元(占比总营收36.68%)和13.60亿元(占比总营收58.34%),2019-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224.25%,2021年同比增长247.44%。

此外,公司的诊断酶产品也增长迅猛。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菲鹏生物的诊断酶产品营收分别为2475.35万元、2.79亿元和2.55亿元,三年期内复合增长率达221.03%。与抗体业绩2021年出现爆发式增长不同,菲鹏生物的新冠诊断酶产品营收基本与2020年持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原料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22亿元,未来将持续保持15%以上增速,预计2024将达到200亿元。

近年,国内IVD企业也不负众望,逐步瞄准国产品牌发力追赶国际巨头。其中,诺唯赞以国内稀缺的酶及蛋白双平台布局,占据分子类试剂国产企业绝对地位;义翘神州是国内重组蛋白龙头企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单抗和重组蛋白生产工艺和技术平台;百普赛斯基于重组蛋白布局海内外市场,拓宽下游应用。

如何保持持续增长发力点?

但是,随着检测试剂和检测单价逐步下降,疫情带来的增长开始退潮后,菲鹏生物能否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鼓励本土生物试剂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的生物试剂供应链,进一步推动生物试剂的国产化进程。目前,多家国内IVD企业正努力打通IVD上下游产业链,部分企业选择从上游往中下游延伸,部分则从中游向上游拓展。

例如,艾伟迪本是IVD原料商,目前已发展为基于自主核心技术能批量化、高质量提供多种诊断核心原料和特色试剂方案的平台型生物技术公司;诺唯赞也从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的生物科技企业,先后进入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迈瑞医疗已完成对HyTest的收购,其表示将加强化学发光产品及原料的核心研发能力建设,解决体外诊断上游原料供应“卡脖子”问题。

招股书显示,菲鹏生物拟募集25.11亿元的资金中,拟投入8.76亿元于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解决方案研发、生产项目中,超过其试剂核心原料建设项目的5.25亿元。在研发投入上,招股书显示,菲鹏生物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4亿元、1.12亿元、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92%、10.51%和7.95%,研发费用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3%。

据悉,我国IVD上游原料市场规模较为固定,因此对于大部分试剂原料企业而言,在单一产品限制产能和销售额的前提下,增加产品线和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是上游企业的内生冲动。

此前,亦有报告指出菲鹏生物的客户较为分散且单个客户销售额占比相对较小,报告期内,菲鹏生物前五大客户名单的变动也较大。菲鹏生物在招股书中强调,其不存在对单一客户重大依赖的情况,公司主要客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冠诊断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增加较大,使得客户结构产生一定变化。

菲鹏生物董秘欧高兵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不会从产品形态上往下游拓展,不会去跟客户竞争。而在目前的阶段选择登陆资本市场是因为现阶段行业的整合期已经到来,只有顺势而为利用好收并购的手段才有下一步发展动力,长期保持龙头优势。”

疫情暴发后,国外的试剂检测需求也同步增长,为国内IVD原料市场带来出海窗口期。菲鹏生物也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上游诊断原料领域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实现了诊断原料的本土化规模供应以及向欧美发达地区的出口销售。2021年,公司试剂原料和试剂半成品的境外收入超8亿,占比约35%,2019-2021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超220%。

欧高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伴随着新的第五代抗原检测原料产品的推出,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优势渐显。未来,将不断开发更高性价比、更高性能的原料替换原有产品以提升绩效。

新冠带来的行业大扩容十分可观,但多方观点认为IVD原料行业的增长红利期并不会长期存在,因此找准下一步业绩的可持续增长发力点尤为重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长赣高铁:环保硬仗下的隐秘博弈,万亿投资背后的生态觉醒! - 天天要闻

长赣高铁:环保硬仗下的隐秘博弈,万亿投资背后的生态觉醒!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一项重大基础设施的推进都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大剧,而长赣高铁的建设进程正是这样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年初,它还是舆论的焦点,承载着湖南、江西两省人民的期盼,仿佛一列即将驶出站台的高速列车,准备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留下自
AI够聪明了,但够“善良”吗?答案是…… - 天天要闻

AI够聪明了,但够“善良”吗?答案是……

过去二十年,人工智能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AI 绘画、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正逐渐走向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版权、隐私、伦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抓住“双碳”转型机遇,德力西芜湖、濮阳、温州三大工业基地实现“零碳工厂”认证 - 天天要闻

抓住“双碳”转型机遇,德力西芜湖、濮阳、温州三大工业基地实现“零碳工厂”认证

在跨过创业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之际,中国电气行业龙头企业——德力西集团再次明晰发展目标。6月8日,德力西4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举行,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德力西将致力成为中端市场的全球智能终端电器第一品牌。 40年前的6月8日,浙江温州乐清柳市镇上园村,胡成中和几位亲友签订《合作经营企业协议书》,决定创办...
四个月后,巴菲特再次出手! - 天天要闻

四个月后,巴菲特再次出手!

时隔四个月后,巴菲特再次出手增持西方石油。美国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文件显示,6月6日至7日期间,伯克希尔连续两天增持西方石油普通股,合计增持了256.55万股,耗资约1.53亿美元。截至目前,伯克希尔持有这家能源生产商25058万股,按西方石油的最新股价59.48美元/股来算,持股市值约149亿美元。巴菲特的上一次增持,是在今年...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4月末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32家 - 天天要闻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4月末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32家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境内股票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为3632家。分行业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前三。协会统计显示,4月当月,境内股票市场新增首发上市公司5家,首发募
一篇文章告诉你今年牛肉为啥便宜 - 天天要闻

一篇文章告诉你今年牛肉为啥便宜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能感觉今年牛肉出奇的便宜。昨天(六月八号),笔者到威海本地超市买肉,牛上脑一斤才19块,和猪五花肉基本价格相同。新鲜牛霖肉也不过30元一斤左右,买回去家里人都挺惊讶的:现在牛肉怎么这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