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2021年09月16日21:21:22 财经 1523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暴涨的海运价格,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发展的机遇?在全球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海运成了全球化趋势中货物运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相对陆路运输,海运的成本只有陆路的1/30,就更不用提更贵的空运了,因此全世界96%的货物都是通过海运运输,哪怕是在集装箱没有发明出来以前,海运也是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您喜欢本期不要忘记点赞关注。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其实集装箱的费用从2020年起一直在涨,比如在2020年2月从中国运送到美国西海岸的报价为1200美金,但是当时间来到11月份的时候价格已经突破了2000美金,到今年的5月已经涨到了5400美金,然而海运费至今还在涨,为何说海运费的保障是中国发展的机遇?这与中国是世界工厂分不开关系。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在前不久联合国颁发的通知中就曾明确表示,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产业链的国家,而这些暴涨的运费中绝大多数的连接点都是中国,根据中国海关颁布的数据中国在最近的情况下创下了近30多年来的最高增速,在集装箱出现前,全要靠工人的搬运,但是在科技化之后,集装箱可以说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在海运蒸蒸日上的如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将原本繁忙有序的海运市场打乱,中国作为在疫情中恢复较好的国家也率先开启了海运贸易,机遇在哪儿?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中国因世界工厂闻名世界,中国的快速崛起让欧美等西方国家感到害怕,因此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方向进行转变之前,他们想率先一步让中国制造业受到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冲击,比如越南想成为世界工厂,一直敌视中国的印度,如今美国更是希望美企撤出中国市场,甚至还在说服日企也这样做,将在中国发展的制造业一步一步拆分到其他国家,这样便能对中国制造业实行精准打击,缺少利润的制造业就会像渴水的鱼但是再也等不到足够的水来滋润,因此甚至在疫情前期还流传过“中国制造业已死”的消息。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然而现在不论是印度还是越南都在饱受疫情的折磨,他们的工厂开开停停,要知道对工厂来说,不能正常复工就意味着每天遭受巨大损失,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企业收入或者现金流断裂,就比如为了响应美国政府的芯片安全策略,富士康、台积电等芯片产业搬到越南、印度等地,这些高端制造产业链一旦停工停产,就可能会引发多米诺效应,因此一些高端制造产业又只能将厂地搬回中国,比如三星的芯片工厂已经从马来西亚又搬回了西安,富士康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福利策略,台积电也打算在中国建厂。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那些环绕在我们周边的国家也因为一次疫情,彻底打破了原先在西方发达国家扶持下发展的“虚假繁荣”,并且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谁也不敢断言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最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就有着先发优势,更不用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货物还有着足够庞大的内循环,集装一箱难求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与恢复情况,为什么这样说?,以往海运公司为了不让货轮空着回来,一般也会在对岸攒满一船货物回国,不然返航的成本远远不划算,但现在一箱难求便是因为国外的工业体系并没有恢复,能进口什么产品?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于是就有些老板宁愿不要货物也不愿承担这笔费用,因此倒不如赶紧回到中国重新拉送货物运输,尽管也有些货轮会选择等一等将货物堆满货轮,但即使不限制产品种类也依然填不满依然是赔本生意,于是大部分的船都是空着回国,而那些高昂的运费成本自然也就只能由消费者买单,于是紧接着而来的就是集装箱不够用了,要知道中国生产了全世界90%的集装箱,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产能依然跟不上货轮的旺盛需求。

海运价格暴涨十倍,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一箱难求的局面何时会打破 - 天天要闻

于是那些曾经被废弃掉的集装箱又重新回到商场上,进行废物再利用,那些旧货柜现在也成了各大公司“哄抢”的稀罕物品,以至于现在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原本在欧美装货运的船只现在在那边抓紧时间装集装箱,来到中国后就赶紧带着这些空箱子装货,巨大的供应链失衡导致了哪怕是中国都无法弥补,这也就直接让那些欧美商人失去了议价能力,因为找中国订货的商家太多了,中国制造业已死?不,它还相当茂盛,如果您喜欢本期不要忘记点赞关注,也欢迎您在下方评论留言,您的支持就是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期不见不散,提前祝您中秋愉快,记得吃月饼~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7月5日起,燃油附加费价格上调 - 天天要闻

7月5日起,燃油附加费价格上调

请点击下方关注“中新浙里”“星标”新妹不迷路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迎来上涨。7月1日,从第三方出行平台获悉,有航司发布通知称,自2025年7月5日零时起(出票时间)调整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800公里(含)以下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1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向每位成人旅客收取20元。此次调整相较于上个月均上涨了...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 天天要闻

香港回归28年来,与内地货物贸易值年均增6.3%

7月1日消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据深圳海关统计,香港回归28年来,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万亿元,贸易规模增长4.2倍,年均增长6.3%。今年前5个月,经深圳口岸的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达6502.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内地对香港地区进出口值近七成。(深圳发布)(来源同花顺...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 天天要闻

A股午评:三大指数早盘涨跌不一,银行板块集体反弹

A股三大指数7月1日早盘涨跌不一,截至午盘,沪指涨0.21%,深成指跌0.32%,创业板指跌0.58%,北证50指数涨0.21%。全市场半日成交额9813亿元,较上日放量487亿元。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板块题材上,光刻机、银行、创新药、电力、中船系板块涨幅居前;多元金融、跨境支付、铜缆高速连接、固态电池概念股跌幅居前。盘面上,...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 天天要闻

沙特主权基金PIF又“增肥”:总资产增至1.15万亿美元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秦嘉禾)本周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合并财务报表。根据文件,2024年PIF总资产同比增长约18%,跃升至4.32万亿里亚尔(约合1.15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4月沙特公布的“愿景2030”2024年年报中,PIF在2024底的资产规模为9413亿美元。PIF...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 天天要闻

规模7450亿,下半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出炉,首发定档7月14日

财联社7月1日讯(编辑 杨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再度加快。2025年我国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上半年超长特别国债共计发行5550亿元,占全年额度的42.69%,下半年剩余规模7450亿。财联社注意到,从最新发布的三季度发行计划来看,下半年新的2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较原计划提前了10天,另外9月各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较原...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 天天要闻

画说热点|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了!

今天,@证监会发布 微博显示,证监会更换了长期使用的机构标识,由套环改为三个V字形环抱。 证监会原来的LOGO由三个红色的三角构成一个公字图案。此LOGO寓意“三公原则”,表示中国证监会将....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 天天要闻

今天,这只转债最后交易日!不操作或将损失超30%

又有银行转债将被提前赎回。7月1日,杭银转债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日收市前,投资者所持杭银转债可继续在二级市场交易,7月4日为杭银转债最后转股日,7月4日收市后,杭州银行将以100.4932元/张的价格赎回未转股债券。截至6月30日收盘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 天天要闻

【午报】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银行股迎集体反弹,稳定币与固态电池概念双双陷入调整

一、【早盘盘面回顾】财联社7月1日讯,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9606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63亿。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芯片股集体走强,凯美特气等10余股涨停。银行股展开反弹,建设银行等再创历史新高。下跌方面,稳定币概念股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