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雅趣(164)习俗 疑虑 传闻 禁忌——符咒的起源和传闻



网友的提问是:这个“符”是干什么用的符?奶奶家里一个房间贴的“符”,房间门口贴了三张,有很多年了;房间最近打算用起来!

简单的理解和回答是:“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不笑又不叫,黄纸似广告”!

网友拍图上显示的物品,其实就是普通的最低档的印刷品,这些最劣质最低档的印刷品,是卖钱混饭吃的混混们臆造出来的糊里糊涂的古古怪怪的物品而已。是一些社会上的“混混”,没有其它正当生活来源,为了谋生,出此下策,“馊主意”,翻印的印刷品,而且是近二十年内的低劣质量的印刷物品,社会上到处流传都有。

不是极为古板、深信不疑、执迷不悟、思想不开化的人,早就将那些无用的物品弄到哪里去了。

从内容分析上看,那是一些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式的物品:二十八宿,八卦图,古门神,假灵符的符号糅搓和缀合之物,与真正的门神或者灵符之类的要领相距十万八千里。想保留,可以继续挂在那里或者收藏起来,不想要可以撕下来当成废杂纸片将其用火焚化。

为什么会贴这种不伦不类的物品呢?而且贴的张数不少,只能认为张贴人的心里有阴暗面,有难言之隐,自信心不足,用这些不伦不类的物品自我慰藉,自我嘲解,自我安慰。

符箓是一种道教文化现象,是道教表达对鬼神和自然事物及神秘力量的敬畏,并试图达到天人感应效应的一种“文图”语言。

早在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有许多关于画符避灾和符水治病的故事及传说。东汉末年张角用符水治病传太平道:“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

除此之外,天师后裔还用所谓“木叶”“铁券”来治病防灾。如第十九代张天师张修,用一种木质“符箓”给人治病并治愈。书符作箓虽然主要是道教法式和斋醮科仪的内容,但是,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宗教崇拜性,其起源、功能、方法和过程都蕴含着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教符箓文化,起源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神力的崇拜,并在古代虫书和篆书的启发下,摹写云气鸟兽等等自然物,用特有的符号和图文方式记载在某种特定的物品和材料上,逐渐形成了符箓系统庞大而复杂的符图和文字。

其内容不但代表了天神的意志和旨令,而且赋予了人们众多的希望、祈祷和崇拜。

传说,古代度朔山的桃树能驱鬼避害,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祛病辟百鬼。所以,古人以桃木制成两块木板,左右各绘上“神荼”和“郁垒”的图像,称为“桃符”,这是最早的书符作箓。

符箓还与两汉时期谶纬及星辰崇拜和天道自然有关,方术士们根据“天道自然”“天神有符”的信仰而书作“符箓”,其内容为图和篆文或者图文结合,并被赋予神圣力量。

符箓被认为是能代表玉帝和神仙权力及神通的信物,具有大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力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六认为:“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随符摄召下降。”同时,符箓的形成过程,还将符箓与精气学说结合起来,认为符箓原本为天上云气自然结成,由天真神明摹写,始传于世,故有召劾鬼神和安镇五方等等的多重功效。

在道教中,赋予了符箓具有超出人力的自然神力,书符作箓成为道教徒的一项法术。据《三国志·张鲁传》记载:“张陵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太上老君传授青童大帝的二十四廖中,有“服开明灵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等等的符箓。

道教信徒们认为,符箓具有无为的功效,既能抵御自然灾害和呼风唤雨,又能驱鬼避害;既能保佑人们的安全健康,又能成为联系神仙与凡人的媒介,因此,而普遍被人们信奉。

道教中有服符的说法,即以符水治病和服食道符的方法。道符中有许多供人们服食以延生治病,其法大致有两种:

一、吞服。《世说新语·术解》记载:“郗情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于法开为合一剂汤,与之一服。”这是将服符作为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

二、以水冲服,即饮符水。北宋徽宗的时期,天下瘟疫流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书符投大瓮贮水以饮疫者,皆愈”。明初,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入朝京师,“求符者日以千百计,待吏不暇应接,闭关拒之不能止,乃录巨符,投朝天宫井中,人争汲之,须臾水竭土见,犹弗已”。

道教认为,书符作箓必须“中有神炁穴,内有坎离精”,主张“收为胎息用为窍”,要掌握内在的技巧,运用人体内的神秘能量——炁,须闭炁书作,或者向相应的方位吸炁吹于笔上书写。

道教符箓本质上为“精气”,如道教符箓道法汇编《道法会元》卷四《书符笔法》记载:“师曰: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炁合彼之炁。神炁无形而形于符……书符之法,不过发先天之妙用,运一气以成符。”

炁,是一个后来起用的汉字,《说文解字》里面收录了“气”和“气”,但是没有“炁”。炁字的出现与金丹法的兴起过程是基本同步的一个字,当代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规律。炁字应当就是金丹法兴起后,修真界专门创造的一个汉字,用以表述“先天炁”,因此,炁字主要是出现于道家典籍特别是丹经之中的文字。

符箓中的符与图,都是“空玄之炁”结成,是道法自然在符箓文化中的体现。在书符作箓的执笔上妙用神气,体现了道教符箓以内炁为本,遵循道的规律,“精气为用”的特点。

在书符作箓时,需要掌握具体的用符的方法,即要“明道法”,包括准备、识符、画符、运笔、用符等等环节。道符种类繁多,必须知其名称笔意、笔法、用途而正确使用,这是书符作箓的关键。只有遵循“道法”,不妄想乱写于纸上,才被认为是灵验的符箓。

道教符箓的种类繁多,有老君符、壶公符、天师符……有治病符、镇妖符、护身符、招风符、致雨符……道教将在炼度和九幽等等超度亡灵的法事中使用的符箓,称为阴符。在延寿和祈嗣一类法事中使用的符箓,称为阳符。

构成符箓的主要是符体字,有多种字体,不少符箓中还嵌有星图和神像……符箓的常用书写材料有纸、木简、桃板、铁札……少量符箓被镌刻于玉石、古钱、古镜及某些装饰物件上,以作为有“厌胜”功用的物品。

书符作箓有时间禁忌,如端午节是画符和造符水的吉日,而农历三月初九日和六月初二日等等的日子则不可乱作符箓。书符作箓还必须明确所画符形和文字的要求及下笔起落步骤,而且,还应掌握相应的“咒”“诀”“步”以及存想意念,并严格遵守各种相应的程序。

在书符作箓的过程中还包含有各种要求和戒忌。《道法会元》认为:“凡书符箓,先疑神定虑,物我两忘。”书符作箓前要净心,须斋戒浴身和净口虔诚,焚香祷告,三拜九叩。在思想上聚精会神,诚心诚意,清除杂念;在态度上认真严肃,净身净面,净手漱口。在物质上准备充分,备好祭物,备办“果”“酒”“香”“文具”用品,放置画符用具;在心理上念咒存想,虔诚威严。

不管何种符箓都要求做到各种戒避,主要包括戒贪财无厌、鲁莽从事、假公济私、亵渎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