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三十三卦遁卦(1)

《易经》第三十三卦 天山遁 干上艮下

卦象结构:干上艮下

卦名:遁卦 天山遁

遁,逃避、躲闪、隐、消失之义。

说文解字》:“遁,迁也。”逃也。

《广雅》:“遁,避也。”退避也

从卦象上看,干上艮下,山之高,居天之下,天不可逾越,有退避之象。

卦象属性看,干上艮下(外键内止),虽外表强健上进,内心却已止欲思退,有避世退隐之义。

卦象和属性符合遁之义,故取名遁卦。

易经第十五卦谦卦(坤上艮下),以山之高,居地之下,内心平静而顺乎外,谦和之义。

谦卦,是君子入世在世的修身守身之道,君子善终之道(彖曰:君子之终也)。

遁卦,就是君子避世出世的退隐保身之道,君子遁世而无闷,知进退存亡,潜龙也。


《易经.序卦传》:恒者,久也。物不可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恒久之道,源于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日月有升有落而恒久,四时节气变化阴阳消长而恒久,物极必反,万事万物恒久必退(物不可久居其所)恒卦之后,即为“遁”卦(故受之以“遁”)。

恒卦“上六,振恒,凶。”点出了久居其所而不退,则凶。

遁卦,就是讲如何退而避祸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