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颠趾利出否:除旧布新,化民成俗;仰之行之,风随影从

《鼎》初爻为阴爻,故题“初六”文王所系爻辞为“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颠”,倒置。“趾”,足。初六体巽伏震,震为足,巽覆兑,口朝下,故曰“鼎颠趾”。

“否”,坏,恶。此指食之滓余。鼎为烹饪之器,倒置则可以清滓余。颠趾,除鼎中滓余之象,故曰“利出否”。

初与四应,四居互兑为妾,体巽伏震为长子,“主器者莫若长子”。母以子贵,故曰“得妾以其子”。

“咎”,过失。《系辞》说:“无咎者,善补过也。”初六阴爻居阳位,然承二应四,柔顺于刚,得阴柔之道,补其过,故曰“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悖”,违背。洗鼎弃秽,本当倒置,不悖常理;“出否”而鼎洁,更新而为用,旧贱而新贵,初六承阳应阳,是为“从贵”。

“鼎颠趾”,不悖常理;“利出否”,是因为仰从尊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