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2022年09月07日00:22:21 风水 1099

龙脉是华夏文明一支奇葩你很难说这就是封建迷信。因为自打三皇五帝到如今,皇帝们的陵墓是都建在风水比较好的的地方,也就是山水相依,要么地势险要,要么风景优美。

按照堪舆学的理论,所谓的龙脉其实就是比较著名的山脉。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龙脉是有着一定的走向的,站在中国的鸟瞰图上可以看出,古今以来的龙脉是以昆仑山脉的走向为中心,像一把扇子一样引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波涛汹涌,绵绵留长。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这也就带来今天的话题,在我国历代的龙脉中,为什么说有三个至尊的陵墓不能动?为什么说这些陵墓,有的不能挖,有的挖不开,有的不敢挖?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皇陵的事。

天下第一陵稳若泰山

有陵墓就有盗墓贼,这也是相生相伴的关系。可是你见过几个盗墓贼挖掘自己先人的坟墓?而位于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就是全体华夏人的祖坟,因此上几千年以来,即便是穷凶极恶的盗墓贼,也从来没有打搅过这座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的由来已久,这里到底葬没有葬轩辕皇帝其实已经并不重要,因为几千年来,这桥山的黄帝陵已经被公认为中华的根。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相传,黄帝陵有轩辕亲手种植的柏树,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流失,后人的不断种植,黄帝柏树已经繁衍到80000棵,被人们公认为世界柏树之父。

说到桥山就不能不说说子午岭,其实这是桥山的一个支脉,因为这道岭的走向与子午线高度重合因此而得名。也就是说,这条主线是划分子午分界线,或者可以称之为分水岭,而黄帝陵就坐落在这个子午分界线上,寓意非常深奥。

有趣的是,黄帝陵并不像之后的帝王之陵的传统走向一样,要么坐北朝南,要么坐西朝东,而黄帝陵的方位却是坐西北朝东南,与华夏的堪舆学说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大势完全重叠,这种现象一直是堪舆学家的难解之谜。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作为华夏子孙的始祖,黄帝陵是最早出现在《史记》里唯一的轩辕黄帝的陵寝。传延几千年的黄帝陵祭祀可以上溯到秦灵帝时代,自此以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帝王们纷纷朝拜黄帝陵,这已经是华夏文明的一种标牌和有机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黄帝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再加上历代的皇帝们倍加呵护,因此上几千年来,轩辕皇帝长眠于此,并没有人来打搅这位华夏的祖先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由此一来,黄帝陵不能动已经成为华夏子民的共同认知和约定俗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黄帝陵不能动这样一种强大的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秦始皇帝陵历尽磨难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寝历来备受关注。要说秦皇陵没人敢动并不符合历史,因为当年在楚汉争雄的时候,西楚霸王项羽就曾经光临过这里

我们现在很难说项羽当年惊动秦始皇是何用意,但是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一个支派,显然项羽并不是贪图秦皇陵的金银财宝,也就是说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有点想把秦始皇鞭尸三千的意境。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秦皇陵为什么会建在骊山,原因很简单。首先这里是大秦王朝的发源地,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圈。第二个意义就在于,依山傍水是秦皇陵的基本选址方向。

骊山是秦岭的一个支脉,位于秦岭北麓,东西走向绵延25公里,整体看上去像一匹黑色的骏马奔驰在广袤的大地。因为黑色在当时被升格为骊,故得名骊山。

秦皇陵规模宏大,是历代帝王陵修建时间最长的,规模最大的,因而也是耗资最多的。从秦始皇登基这一年就开始动工,前后经历39年,甚至在秦始皇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完工。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按照后来曝光的秦皇陵的结构分布来看,这位始皇帝是打算在自己的陵寝再现大秦的大好河山,不过这一点很好理解,帝王们想长长久久维系自己的统治,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错。

毕竟在当时,人们认为自己死后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生活,而这个推论似乎能够站得住脚,因而这在今天也是能够解释的清楚的一种生活态度。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一方面是为了笼络人心,再一方面也是为后人立下榜样,于是便开始修缮秦皇陵,并委派专人来看管秦皇陵,这也是守陵人这个职业的首发独创。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王莽乱政之后,天下大乱,秦皇陵也开始不得安宁。先是赤眉军在秦皇陵大肆破坏,后来是黄巢盗掘秦皇陵。我们今天对秦皇陵的基本了解,其实也是基于这一段时间的挖掘发现。

然而对于后人惊动自己陵寝的行径,秦始皇好像未知先卜早早就在自己的陵寝里设下机关,以至于叫冒犯者有来无归。这也就是经历几千年的盗挖乱伐,秦皇陵依旧是巍然屹立的原因所在,因为机关太多,所以不敢挖

因山为陵二帝双星座

乾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是帝王唯一的夫妻合葬陵寝,也算是唐高宗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地。历代的盗墓贼之所以没有过多惊动这二位,并不是他们名气大,也不会在乎这里是夫妻二人的领地,而是因为这乾陵确实挖不开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境况,全在武则天武后的睿智聪明,就是这位发明了封山为陵这个法子,才叫盗墓贼望而却步。

武则天的封山为陵其实就是直接把这陵寝给建在山上,在高达6000米的梁山直接开个洞,把二帝的灵柩直接放进去,然后用巨石封口了事。这样做不仅简单好操作,而且因为山体本身就是陵寝,盗墓贼也无从下手,只好泱泱离去

结语

今天我们回顾在我国的龙脉上埋葬的三位先哲,他们的陵寝之所以很少遭到盗墓贼的侵扰,关键的就是这些龙脉的点穴之地很是高超。这其中,黄帝陵是华夏子孙的根,没有人能动,也不忍心惊动自己的先人。

我国的龙脉上埋着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 - 天天要闻

秦皇陵是因为防守严密,机关重重,一般人还真的不敢挖掘。至于乾陵就更蹊跷,因为即便是强悍的军阀,也因为找不到下手的地方而半途而废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因为炎黄二帝以宽厚的人格魅力温暖着每一个人,也因此感召人们的积极向善,这一点尤为珍贵。

风水分类资讯推荐

易学风水入门——十天干己土,以及己土人的格局喜忌? - 天天要闻

易学风水入门——十天干己土,以及己土人的格局喜忌?

各位好,本期我们来了解下十天干中的己土,以及己土人的格局喜忌。《滴天髓》有云:己土卑湿,中正蓄藏。不愁木盛,不畏水狂。火少火晦,金多金光。若要物旺,宜助宜帮。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己土卑薄软湿,乃戊土枝叶之地,亦主中正而能蓄藏万物。
家里摆放神位,什么朝向最好?很多人都选错了! - 天天要闻

家里摆放神位,什么朝向最好?很多人都选错了!

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击文章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风生水起”每天推送的最新文章动态。感谢您的关注!很多人喜欢在家中摆放神位,祈求神灵庇佑。然而,你可知道,神位的摆放朝向大有讲究。今天,我们来探讨神位摆放的最佳朝向,提升家居风水。
解读老祖宗说的:“家开青龙门,赛过祖宗坟”,青龙门是指什么 - 天天要闻

解读老祖宗说的:“家开青龙门,赛过祖宗坟”,青龙门是指什么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我们的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富含深远智慧的谚语。其中,“家开青龙门,赛过祖宗坟”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例子。那么,“青龙门”究竟是指什么呢?这又是如何成为了家庭繁荣的象征呢?让我们一探究竟。“青龙门”在风水学中被用来指代家庭的正门。
门后的秘密:风水学如何决定你的财富与健康 - 天天要闻

门后的秘密:风水学如何决定你的财富与健康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重要学问,也是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和处理方式。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是“气”的流动和积聚,通过合理布局和观察环境,来达到调节家居风水,改变人的运势的目的。
属鼠的你,家里这些风水忌讳要警惕,别让小失误酿成大错! - 天天要闻

属鼠的你,家里这些风水忌讳要警惕,别让小失误酿成大错!

点赞加关注,评论一句我接,从此一顺百顺!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风水学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生活哲学,更是一门关乎家宅安宁的神秘学问。特别是对于属鼠的朋友们来说,家居风水布局上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运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那些不容忽视的风水忌讳吧。
搬新家记得,这“3处”放硬币,“寓意好”建议收藏! - 天天要闻

搬新家记得,这“3处”放硬币,“寓意好”建议收藏!

搬新家记得,这3处放硬币,寓意财运亨通,生活更如意——你可千万别忽略了新房刚搬入时,是最适合进行一些风水布局的时候。不仅为了美观,更为了家庭运势。在这之中,放置硬币便是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很多人可能对此并不在意,但你知道吗?硬币的摆放位置,实际上关乎着家庭的财运和和谐。
梦见逝去的亲人,是上天在给你这五个提示,大吉大利 - 天天要闻

梦见逝去的亲人,是上天在给你这五个提示,大吉大利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梦,是心灵的窃窃私语,是潜意识的涟漪。当我们在梦中与逝去的亲人重逢,那朦胧的身影,那熟悉的笑容,仿佛是穿越时空的深情呼唤。在民间传说中,梦境被认为是阴阳两界的桥梁,是生者与逝者沟通的神秘之地。
一图搞懂“风水煞” —— “开口煞” - 天天要闻

一图搞懂“风水煞” —— “开口煞”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看似神秘而又无处不在的事物,而风水学中的“开口煞”就是其中之一。它虽然无形,但却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接下来,我将继续为您揭示更多关于“开口煞”的奥秘,以及如何应对它带来的潜在影响。首先,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开口煞”的定义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