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最早叫《39 28》,其实我们很喜欢那个名字,很吉利,很抓人,但开拍前我们还是把它改了。”电视剧《蛮好的人生》主题分享会日期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总台央视纪录频道《超级装备》《科举》总导演、“影海书香”系列活动策划人韩晶,邀请《蛮好的人生》联合出品人周瑜、编剧费慧君、制片人张玲燕、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开启一场对“蛮好人生”的开怀畅谈。
中年蛮好的,就是最好的
周瑜解释说,因为很多人会因为《39 28》以为这是姐弟恋的故事,觉得套路又来了,39岁的姐姐与28岁的弟弟恋上了。她说::“我们特别不愿意让大家有这种误解,因为我们不希望把它做成简单的网剧,而是希望做成一部全人群都喜爱的国民剧。”而当韩晶问周瑜,新剧名《蛮好的人生》有何寓意,周瑜表示,“蛮好的”才是最好的,是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年轻时别人说你蛮好的,你可能会不满足,因为‘蛮好’只是过得去的意思,而你想要最好的。但是到了40岁,你会觉得,蛮好的,其实才是最好的”。
韩晶补充说,《蛮好的人生》虽然一开篇就让女主遭遇生活的各种毒打,但却并未就此沉迷于悲苦叙事,而更关注另一个命题: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的不确定?如何在经历了所有风暴之后不让自己变成坏人?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它虽然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却摆脱了男女情爱的狭小格局,跃升到更宽阔的情感空间:爱自己,励志自洽,自我成长,自我接纳,自我超越。”韩晶说。
女主不完美,但很接地气
女主胡曼黎,堪称是《蛮好的人生》一大亮点。她精明、俗气、爱虚荣,热衷于搞钱,搞钱时的状态甚至被人嘲讽“像得了甲亢”。但她又励志顽强,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编剧着力塑造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主,而是一个不完美却接地气的当代上海女性形象。对此,编剧费慧君表示,作为上海女人,她观察到不少上海题材的影视剧几乎都呈现了两种极端:要么特别高端洋气,要么就是活在春晚小品里的“精明刻薄”,但那并不是全部的上海,更不是真实的上海。“我最喜欢的上海女人形象,是电影《股疯》里潘虹演的那个角色。有个细节特别绝。老公要出差,她问他去多久,老公说五天半,她刷刷数了五张草纸,然后第六张草纸她撕了一半。这才是上海女人,你不会觉得她小气,反而会被她热爱生活、精打细算又很爱老公的那种气息打动。”
费慧君回忆起儿子小时候自己给他辅导功课的情形时说:“当时我们有个妈妈群,群里有白领丽人,有董事长,也有我这样的专业编剧。但是每天到了晚上,我们都要讨论小学生的奥数题。这才是上海女人的真实状态,并不是永远衣着光鲜的白领丽人。”正因为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对屏幕展现的不满足,让费慧君决定,写一个真正接地气的胡曼黎。
剧组不差钱,花在刀刃上
作为业内人,韩晶深知一部剧的诞生是个巨大而复杂的工程,编剧笔下的每一行字,导演监视器里的每一个镜头,到了制片人那里就是毫不含糊的一张张账单。“业内也常有制片人为降低成本而要求编剧改剧本的,”韩晶笑问制片人张玲燕:“您对编剧提过类似要求吗?我看到剧中有不少植入,这个剧不差钱吧?”张玲燕诚恳道:“我们不差钱,但每一分钱都得掰开两半用,要花在刀刃上。”比如丁达尔就读的国际学校,虽然只有一天的戏,但也得订校服。不光是丁达尔,所有的学生都要订。“总不能丁达尔的校服很讲究,其他人的都稀巴烂吧?而且剧中时间是3月到6月,所以校服我们还得订两套,一套夏季校服,一套春秋季的。当时我无比想跟编剧说,你把这个戏给删了吧,好贵啊。但还是没舍得删,因为删了就不好看了。”
“影海书香”艺术赏析与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旨在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影视、戏剧、文学资源,邀请主创到场,与观众进行零距离交流,由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视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