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针 会科研 中大八院护理博士展现“十八般武艺”

你眼中护士是什么样?病房是她们的战场,打针、换药,治愈患者,也抚慰心灵。在更广阔的天地,科研、教学一线同样绽放精彩。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的长足进步,护士的服务内涵逐渐从单一临床服务向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延伸,涌现出了一批能科研、能攻关、能教学的新锐。她们从临床需求出发,把科研和护理融会贯通,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专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护理部副研究员李彩霞博士——一个“90后”护理精英,看看护士妹妹的另一面。

博士,你会打针吗?

“你平时真的会去临床打针吗?”“还是全职科研?”这是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打针是最基础的护理工作。我之前有近一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目前属于科研系列人员,通过科研解决临床问题。为了跟进临床,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听夜查房、参与行政查房等工作。计划后续直接参与临床工作,这是脱离不开的,本行。”李彩霞说。

今年1月,中大八院通过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成功引进护理青年科研菁英李彩霞博士,这也是该计划引进的唯一一位护理人才。外表瘦弱、文静的李彩霞,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可认识她的人会由衷地佩服: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赴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攻读博士,获“最杰出护理博士”荣誉,并在毕业后留校受聘为博后研究员。那打素护理学院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二。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乙肝相关肝癌防控、癌症预防及筛查、护理研究方法学等,以第一作者发表代表性学术成果近11篇,其中4篇中科院一区,3篇刊发于护理学顶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if 8.1)。她担任madridge journal of nursing编委、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 等20本国际期刊审稿人、第四届国际健康会议护理专题评审人、菲律宾女子大学护理会议资源发言人等。学术成果曾获asia-pacific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编辑精选论文、国际肿瘤护理大会最佳汇报奖等。肝癌筛查系列研究被列为推动联合国健康促进目标的支撑文献。

救死扶伤的梦想一直在那

“从学士白衣到博士袍,再到博士后的学术殿堂,我的护理学之旅经历了由排斥到接纳,由坚守到创新的转变。临床为我的护理科研之路描绘了深远意义,也为我的人生旅途点亮了璀璨明灯,”她坦言。

最初考进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李彩霞跟其他医学生一样,有着救死扶伤的梦想,也有对未知的那些零零碎碎工作的忐忑。入学后,与同窗们一样,她对护理这门学科颇有些排斥。然而临床实习中的一次偶然经历,让她对护理有了全新认识:

在肝外科,她遇到了一位晚期肝癌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而拖延治疗,直到病情如山倒时才来就医。“他的眼泪、朴实与经历深深触动了我。那一刻,我意识到护理不仅是疗愈身体的技艺,更是心灵的抚慰者,是温暖与关怀的传递者。”于是,李彩霞立志深耕护理专业,发奋苦读,期盼以更专业的知识,为患者带去更多的慰藉与帮助。

本科毕业后,她考入复旦大学,开始新的学术征程。每当被问及考研初衷,“想帮助更多的人”,这便是她内心深处的回答。为了解决肝癌患者的痛苦,她聚焦晚期肝癌患者的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研究得到了国际护理学者认可,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学习岁月,她领略到了癌症预防与筛查的重要性。“我意识到提高肝癌的早诊早治率,方能真正改善患者的预后。”于是,李彩霞开展了六个阶段的肝癌筛查研究,成功提高了乙肝患者的肝癌筛查率。

李彩霞从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博士毕业。

然而,她发现,即使能够发现早期肝癌,肝癌患者及其家庭仍然承受着长期痛苦。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她开始探索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乙肝,从而规避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在香港,她联合国际学者专家,开始了乙肝消除相关研究,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在乙肝筛查、疫苗接种和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每一次研究的突破都更接近答案,回想着一路,很庆幸,正在靠近最初的那个梦想”,她讲给别人,也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把科研创新书写在临床一线

今年年初,经过中山大学严格的评选,李彩霞成功通过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考核,来到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扎根中大八院,开始了临床、科研深度融合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临床实践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为护士职业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重回临床一线的李彩霞,以谦逊的态度向临床护理前辈们请教学习。

“科研做得好,也得会打针,把科研创新书写在临床一线”,在医院举行的人才发展座谈会上,著名骨科专家、院长沈慧勇教授对李彩霞寄予厚望,也对护理专业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大八院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好评。

在李彩霞的背后,这所中山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学科建设为工作主线,着力打造“高精尖国家队”,在不断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强化临床与基础的相互转化,建立以临床研究部、医学研究中心为支撑的科学研究中心。2019至2023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0项,进入全市卫生系统科技第一方阵,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多项重大项目。医院先后获批建设广东省骨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系全省唯一获批的骨科疾病领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辅助循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营养代谢和重大慢性病精准防控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深圳市强直性脊柱炎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重大慢性病精准防控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平台。

与此同时,中大八院护理团队紧跟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守安全、保质量”的同时,着力打造特色学科建设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年初,成功获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点,成为深圳首个拥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医疗机构。5月6日,广东省护理学会联合广东省岭南南丁格尔护理研究院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护理学会成立95周年暨国际护士节大会。会上,护理部主任符霞荣获第三届“岭南杰出护理工作者”、大外科护士长黄月娇荣获“十佳仁心妙手护士”。

符霞介绍,医院十分重视护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目前,护理教研室现组建了拥有丰富护理临床实践、护理管理和研究经验的师资队伍。16名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名,获得博士学位者4名,他们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公共卫生护理、重症护理、老年康复护理、骨科护理、癌症防治护理等国家重点医疗卫生领域科研影响力逐渐提升。接下来,中大八院将以专业实践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在专科及专业能力上具有强大理论知识、精湛临床技能的高层次护理人才,通过高级护理实践全面推动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同时,加强护理顶层设计,夯实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圳乃至大湾区护理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