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乐的掌心里有春天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藤桥人民法庭员额法官 潘丹丹
“潘法官,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能领到补助金,小乐也去特殊学校上学了,真不知道要怎样感谢你!”回访这天,温老伯紧紧握住我的手,粗糙的双手将我的手掌焐得温热。记忆的碎片悄然拼接,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见到温老伯的那天……
“法官,要是拿不到补助金,孩子就上不了学,请你帮帮我们。”2024年4月,温老伯紧紧拉着小乐的手来到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藤桥人民法庭,小乐躲在温老伯的身后,清澈的眼睛怯生生地看向我。
小乐是一名8岁的聋哑儿童,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彭某在生下小乐后不久便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多年,小乐一直由爷爷温老伯和老伴照顾。温老伯年过古稀,身体抱恙,老伴智力残疾,无劳动能力,一家的开支全靠低保补助勉强维持。
在村里的帮助下,小乐办理了残疾证并申领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但当温老伯去领取补助金时,却被告知自己不是小乐的法定监护人,无法领取。温老伯急得团团转,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了藤桥法庭。
“老伯你先别急,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将小乐的监护人变更为你。”我一边拿笔记录情况,一边给老人出主意。
“可是我这把年纪了,不懂打官司啊。”
“我帮你想想办法。”眼前是无助的老人和孩子,我想到可以通过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方式,帮助温老伯“打官司”。
送别温老伯后,我立即和检察院取得联系,依托鹿城区法检签署的《关于建立家事案件中涉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由区检察院支持起诉,为小乐开通绿色通道。
可是小乐的法定监护人彭某在哪儿?又如何证明彭某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小乐处于危困状态?为做足准备工作,我多次与区检察院沟通联系,向温老伯属地村委会成员、温老伯的家属和邻居了解情况,形成证明彭某未履行监护职责的笔录证据。同时,我也在努力尝试联系彭某,希望能借此机会修复破碎的家庭关系。
随着小乐报名入学的时间一天天接近,彭某的电话终于打通了,但她表示自己生活困难,明确拒绝抚养和监护小乐,也拒绝出庭。
“你是小乐的妈妈,如果这样不配合,会影响事实查明,拖延审理进程,小乐是个好孩子,不能耽误他上学啊!”我按捺住心里的焦急,不断向彭某释明法理,几番沟通下来,彭某终于同意以线上方式出庭。
庭审当日,由区检察院支持起诉,彭某线上出庭,鹿城区法院依法判决撤销彭某作为小乐监护人的资格,并指定温老伯为其监护人。彭某也当庭表示,以后会尽其所能回去看看小乐。
我捧着卷宗出来的时候,看到小乐正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在藤桥法庭儿童活动区安静地玩耍。我想告诉小乐这个好消息,但比划了一通终是词不达意,只好摸了摸小乐的头发。第二天,我便买了一本《手语入门》放到背包里。
“温老伯,小乐最近怎么样了?新学期开学了,我去看看你们。”三月末,微风和暖,沿海小城的春天到了。我买了些米、油和文具,来到温老伯的家中回访。听到我来了,小乐急忙跑出来。
“你好吗?”我俯下身用生疏的手语跟小乐打招呼,小乐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上下比划,露出一抹稚嫩的笑容,这是他在特殊学校刚学的手语,它的意思是“快乐”。
春日的阳光穿过窗棂,在小乐的掌心跳跃,窗外的玉兰树正抽出新芽。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办的每件案子都关系民生大事,我将永远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用司法的温度,点亮无数个小乐掌心里的春天。
(潘丹丹/口述 胡爽爽/整理)(潘丹丹,胡爽爽)
(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