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比腾讯更会借东风的了。
别人家的大模型花一年时间,每个月勤勤恳恳地更新迭代,才终于被看到。
而腾讯的元宝,1月份的ai web产品月活榜单上,还在20名开外,连知乎没什么人知道的ai搜索知乎直答,月活都比它多了近3倍。
但deepseek代码敲冒烟,元宝推广砸破天。
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借着deepseek之名,背靠自家好大爹疯狂撒币引流,自2月22日开始,元宝超越豆包,升至大陆地区appstore免费榜第二名,维持至今。
而在这之前,豆包还是国内用户最多的toc ai产品,靠着抖音这个流量杀器,整整霸榜了大半年。
但奈何,在做生态布局这件事,微信的入口,就是护城河。
deepseek努力,元宝撒币
“元宝到底投了多少啊?”
2月以来,不少网友表示快被元宝的广告砸懵了。
自从元宝接入deepseek之后,腾讯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从订阅号页面,到朋友圈,到公众号推文,去哪儿好像都逃不掉元宝的广告。
就连微信搜一搜,2月18日之后,一部分用户被灰度测试接入了元宝,而没有被灰度到的另一部分,腾讯则直接在微信搜索框下方放出元宝的下载链接。
如今甚至连微信的生活服务,也放了个元宝的下载入口,已下载用户点击可直接跳转至元宝app。要知道,在此之前,微信可几乎不会给任何外部应用导流。
而现在,腾讯在微信里能放广告的地方,几乎都给元宝上广告位了。
甚至于腾讯会议弹窗、qq聊天栏顶部,都被挂上元宝的广告。而这还只是自家的后花园。
众所周知,竞价排名一直是应用开发商最重要的推广方式。竞价排名简单来说是出售关键词,实质上就是拍卖广告位。pconline发现,如今打开百度搜索“deepseek”,搜索结果排名第一的就是元宝。
而在更为关键的应用商城,元宝除了包揽了appstore中“deepseek”关键词的广告位,在应用推荐栏也是首位。
这么说吧,deepseek越火,搜索得越多,元宝被看到的机会就越大。
元宝到底买了多少竞价词?
知道那个广告铺天盖地的游戏《无尽冬日》吗?元宝如今的竞价词数是它的2倍有余。
据appsa数据,截至3月1日,近7日,中国大陆地区所有app的竞价词条数排行榜中,腾讯元宝以79万的词条数,排名首位。
划重点,是appstore内的所有app(大陆地区)。
同样作为ai工具的纳米ai搜索,以24万的词条数,排名该领域的第二,而同期的豆包,仅有6万多条。
据dataeye数据,2月1日至14日,腾讯元宝投放力度始终保持在相对低位,日均投放素材量约2000组;2月15日起,投放力度迅速攀升,日投放素材量峰值超3400组,2月18日后大幅上涨,至24日单日最高投放素材量超1.1万组,已经超过豆包和kimi。
烧钱all in,成为元宝增长最为关键的动力来源。
烧钱就行了吗?
钱大砸特砸地投流,加上微信近14亿的月活确实也不是白用的。
据七麦数据,自去年5月底发布以来,元宝app在iphone端的下载总量为464万,而单这半个月的下载总量,就已经超过277万。
2月15日之前,元宝在iphone端的下载量日均仅有一万多,当时市场在统计aigc行业头部app的用户数据时,元宝还一度被遗忘。
但仅过了3天,元宝app的单日下载就翻倍增长至10万,并在2月25日单日下载突破50万,反超deepseek。
踩着巨人的肩膀,“超越”巨人。
据量子位报告,纵观整个2月,在ai应用下载量整体呈下滑趋势的大盘下,接入deepseek后的元宝成为2月唯一有明确增长的ai智能助手产品。
但只靠砸钱推广,永远是个无底洞。
事实上,这种高强度投放对ai应用来说一直都是常规操作,不管是kimi还是豆包,早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起量,靠的也是烧钱。
据appgrowing数据,去年下半年,kimi累计投放金额就超5亿元,单10月投放金额就超过2亿元。而同期的豆包,投放也超过4亿元。
目前从整个2月的数据来看,元宝的投放数仍远低于kimi和豆包。
但显而易见的是,2月中旬后kimi投放量显著滑落,据界面新闻报道,月之暗面近期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
对比deepseek在没有任何广告投放的情况下,7天就完成了1亿用户的增长,kimi用了一年多大量烧钱,却只获得了不足千万量级的日活数据,看起来确实前路迷茫。
元宝也砸钱,但元宝砸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kimi和豆包均选择在deepseek爆火的同期增大投放量,这种同台对垒遇上deepseek这匹大黑马实则胜算不高。
而元宝却直接以deepseek之名,点燃了这根引线。
早前元宝作为第一个宣布接入deepseek的ai助手,面对的质疑声并不小。
市场有声音认为,腾讯自家的混元大模型相比同行业本身就不具备太大的差异化优势,这种借势deepseek热度来给自家引流的方式,或将不利于自家大模型后期的宣发。
同时也会让人质疑,本来元宝也有自研大模型,不去优化混元,反而引入一个外部大模型,是否也是在间接否定自家产品的能力?
元宝给出的回答是,不到2周,已经进行了2轮重点升级。
先是2月17日加紧上线自研的深度思考大模型混元t1,当时距离其接入deepseek,仅过了5天。
据字母榜报道,有业内人士称,腾讯瞅准的就是字节自研推理大模型推出前的空档。此时砸钱推流元宝,猛推自家t1推理大模型,打的就是时间差。
2月21日,元宝融合混元的多模态能力,让deepseek开始具备识图的能力。
要知道,deepseek的v3和r1模型均为大语言模型,本身均不具备识图能力。官方版本中能上传图片,也只是抓取图片文本,无法真正理解图片内容。
这种不涉及底层模型能力迭代,仅是基于现有模块进行的轻量级升级,打的就是需要快速迭代的c端场景。
而如今,用户进入元宝,默认使用的也是自家的混元t1。这怎么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呢?
只有六小龙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ai圈还是热闹。
deepseek为期5天的开源周收官,梁文锋继续践行着他的“ai普惠”愿景。与此同时,网传deepseek r2将提前推出,进一步加剧了推理模型领域的竞争。
阿里、腾讯、字节、百度相继入局这场由deepseek r1引发的推理模型争夺战。
互联网大厂心照不宣地避开deepseek的正面战场,阿里的夸克刚上线深度思考,选择指着“友商”的鼻子宣战。始终没有接入deepseek的豆包,正在小范围测试自研的深度思考型推理模型,这种迂回战术,是自信,还是忌惮?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在deepseek这只当红炸子鸡面前,连kimi app的月活都被元宝反超。曾经被津津乐道的“六小龙”,如今再提起,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的已经变成了“杭州六小龙”。
市场竞争看似如火如荼,落到用户端的反应却显得冷静许多。
ai爆发2年有余,“榜一大哥”换了好几轮,即使目前的头部应用至今也难说用户粘性。有网友评论:ai未来可能就会成为基础设施,就像去加油站加油一样,谁家便宜去谁家,哪家好用用哪家。
ai搜索还没有赢家。而对普通用户来说,ai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