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尔滨”冻梨
喜迎南方小土豆爆火之后,
各地文旅机构
纷纷启动创新策略。
以河南文旅为代表的
“山河四省(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每天发布大量视频,吸引大量新粉丝,采用以题海战术为主的“量变导致质变”策略。
不少文旅机构选择邀请明星代言人
例如,内蒙古文旅邀请“凤凰传奇”成员玲花,湖北文旅邀请朱一龙,河南文旅邀请王一博录制宣传视频,河北则有赵丽颖助力。
有些地方文旅机构则积极利用ip资源
例如,吉林文旅推出《盗墓笔记》中的张起灵;河南洛阳推出“飞鱼服”,演绎“公主回城,钻石相赠”;江西文旅在网友助力下推出帅气“锦衣卫”。
在“花式整活”下,
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达到百万级别。
“各地文旅局都疯了”“山东文旅 我姓东”“河北文旅摇人了”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在吐槽之余也纷纷为家乡文旅局出谋划策,让多地文旅收获了一波热度。
相比之下,上海文旅显得相对低调。有网友调侃:“保持现状挺好,把流量让给更需要的城市。”还有人担忧现有的交通压力,“现在的人流已经不少,再多恐怕出行就更难了。”
实际上,上海文旅市场本就繁荣。
2024年开年,上海文旅市场迎来文化和旅游“双向奔赴”的“开门红”。“小冻梨”(北方南下游客)和“小土豆”(南方北上游客)齐聚魔都,入境旅行团及散客也络绎不绝。上海外滩、迪士尼乐园、人民广场等地客流如织,为市场持续繁荣发展注入信心。
不仅是外滩,上海全城文旅消费趋势越来越旺,呈现“暖冬”市场现象。2023年至2024年的“跨年季”,上海中心城区“演艺大世界”中外文艺演出荟萃,从文化广场正在举办的国际音乐剧节系列活动,到亚洲大厦的小剧场演出,上座率高,热门场次一票难求。爆款电视剧《繁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带热了外滩和人民广场黄河路等地“上新出圈”,街头的排骨年糕也已经排起了长队。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元旦假期上海市接待游客718.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27%;实现旅游消费118.06亿元,同比增长24%。上海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同比增长24%。
其实,在“网红城市”诞生的背后,一些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对此,有人认为,长期主义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如何借网红效应,把关注度变为客流量,是必须持续解答的问题。一时的情绪价值固然亮眼,但比起无限制的宠溺和包容,更为重要的是清晰的底线意识、更公平明确的市场规则,和在此基础上稳定、可预期的优质服务。
而上海文旅的“不响”,正是以不变应万变。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并不赞成游客大量涌入后过度挤压本地人正常的生活及出行空间。“短期火爆的情况下,本地居民可以暂时性地让渡一下个人权益,但长远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生活好的权利。旅游不仅是游客的美好生活,也应该是本地居民的美好生活。”因此,上海一直倡导“主客共享”,尽力让居民和游客和谐共处。
上海正在将城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让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共同享受日益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从武康大楼到黄河路、进贤路,再到黄浦江和苏州河亲水岸线,已有200余个家门口的好去处、星罗棋布的旅游休闲街区。
多名旅游行业专家认为,当下上海更需要加强的是大力推介入境游,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实操性强的资讯和便利措施,让海内外游客入沪就能感受到“上海服务”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