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头晕两年,原是耳朵里这颗小石头“离家出走”了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朱丽 荆彤

武汉一女子经常头晕发作,认为忍忍就能好。忍了两年,57岁的张阿姨(化姓)退休后愣是晕得不敢出门:“晕得厉害时,看到家里的房子都快翻过来了。”无奈之下,张阿姨四处求医,终于找到病根是耳朵里的耳石“离家出走了”。

张阿姨原本打算退休后安享精彩生活,却因为持续的头晕症状而过得异常艰难。两年来,简单的抬头动作都会引发剧烈的眩晕,使得她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起床躺下就晕、看到房子天旋地转、不敢动、一动就转……现在已经晕得没法正常生活了。”再也无法强忍的张阿姨,来到了武汉市第四医院的神经内科求医。接诊的副主任医师罗志秀为张阿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除了颈椎病、脑部疾病等可能导致头晕的病因后,判断患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即俗称的“耳石症”。

医生讲解耳石症原理

罗志秀解释,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是由于耳内位于前庭系统中的“小石头”脱落,“离家出走”到了半规管引起的。患者在改变头部位置时,耳石移动会刺激半规管,导致短暂的眩晕。这种病状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中更为普遍。

结合检查结果,医生建议张阿姨使用眩晕诊疗系统进行治疗。 “向左前倒,向右边转……”伴随着语音提醒,张阿姨在这台华中地区首台最新一代眩晕综合诊疗仪——srm-ix眩晕诊疗系统的“太空椅”上开始了治疗。她佩戴的眼罩上的双眼摄像机,将眼震曲线和运动轨迹同步高清显示在控制台的显示屏上。

罗志秀介绍,通过眼震特点,系统精准定位到了“离家出走的耳石”黏附在半规管上。随后根据耳石脱落的地点,系统自动设定治疗方案。待医生确定方案可行无误后,“转椅”便收到系统指令,通过转动主轴和辅轴,调整患者,利用重力将脱落的耳石移出半规管,实现全自动化定位、定量、定速及精准的诊断和复位。最终经历了几次治疗后,张阿姨发现她多年的病症竟然消失了,头部活动再次自如。该院神经内科主任曾晓云介绍,耳石复位是治疗耳石症的关键,这是一种非侵入的物理疗法。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设计一系列动作,帮助耳石回到正确位置。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会立即感到症状缓解。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