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对于我们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做生意的人,那就是妥妥的回忆!”
元旦以来,电视剧《繁花》爆火,阿宝、李李、玲子、汪小姐等一众剧中人物,成为线上线下、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武汉大众设计策划顾问公司总经理林立一口气看完30集《繁花》,把观剧体会和亲历故事,做成3期短视频发在网上,取名《武汉的繁花》,受到大量网友点赞和评论。
汉商集团原总经理麻建雄在《繁花》时代往返于沪、汉两地,他也讲述了当年的盛况与趣闻,称武汉也有阿宝、李李。
国企辞职下海,“汪小姐”林立:
“王子沙龙”一顿饭吃了一千多
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建成通车,标志武汉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此前几年,像剧中汪小姐那样,从国有单位辞职下海的人已不在少数。
武汉的林立就是其中一员。1992年,林立从国营单位辞职,承包省摄影家协会的一个服务部,300元起家创业。1993年,她成立了广告设计公司,从小单子做起,做到后来接苏宁电器等大公司的单子,并到上海创办分公司。
1992年,辞职创业时的林立。
“《繁花》,把我们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做生意、下海的人感动了,它里面的很多场景、情节,就像当年我们遇到的那样。”林立告诉记者,开公司后赚了一点钱,这时股市走进大家的视线。她的一个好朋友易晖在沿江大道四唯路的老外国洋行仓库里做了证券部大户室的主任。
“我记得当时买的是昆百大,还有杭州百货。我的本金是十几万块钱,结果一个上午就赚了两万多,一下子高兴坏了,这比做生意快多了。”
于是中午叫了朋友到胜利饭店吃饭。吃完饭下午回来,继续开盘。“结果,砰!赚的两万多,没了,还赔进去两万多,像坐过山车一样。后来,我基本上都交给专业人士去炒,还赚了一点钱。”
2005年,林立(右)在上海为苏宁电器做vi设计,参加发布会的有苏宁总经理孙为民(左一)、同济大学设计学院林家阳院长(左二)。
公司有个副总李总,也跟着易晖到大户室。当时大户室起步是50万元,全是一人一台电脑坐在那里,大家耳朵都竖得蛮高,希望能得到么消息。李总穿得很有派头,嚷嚷着让易晖买武商股份。那时武商5元一股,李总让易晖就买了2000股。结果李总走后,大户室的人跑过来跟易晖说:“易主任,你们生意这么做不好啊,把个散户都引到大户室里面来了!”
开公司的人避免不了要请甲方吃饭,在汉口胜利街王子沙龙边吃边谈生意,一顿饭往往要过千元,那时候在单位上班月工资才一两百元。《繁花》中,李李在黄河路开的至真园,在里面高消费的人也多是为了谈生意。
“我大姐姐,当时她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做一个装修业务。我记得当时她请甲方吃饭,就是在王子沙龙吃了一千多块钱,当时把我‘吓得筛’。”
“我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有一个餐馆特别像电视剧《繁花》里面的夜东京。它就是绿园酒店,在汉口岳飞街里面,店子小,但是客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老板娘很会交际,叫菊菊。来的人都认得她,我的第一笔大单子就在这个绿园谈的。”
往返于沪汉,“范总”麻建雄:
武汉“黄河路”多为女老板
“90年代,武汉也有阿宝、李李……”汉商集团原总经理麻建雄和记者聊起电视剧《繁花》。20世纪90年代初,麻建雄作为汉阳商场常务副总经理到驻沪办事处蹲点,后经常往返于沪、汉两地,对上海、武汉的《繁花》时代印象深刻。
1988年,汉商集团前身汉阳商场,在上海南京路奥林匹克俱乐部召开首届工商联谊会,麻建雄(左一)与上海客户握手交流。
麻建雄记得,在1990年前后,长三角地区的无锡小天鹅洗衣机厂厂长朱德坤,带队到武汉荷花洗衣机厂“取经”。20世纪80年代末,港商就来武汉了。接着,温州商人来汉卖鞋子、扣子,广东、福建的服装、针织品也开始进入武汉市场。《繁花》剧中的范总,作为浙商代表,进入上海通过外贸批销三羊牌羊毛衫,都还晚于浙江商人进入武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武汉的国有商业为盘活经营,主动走出武汉。1988年,汉阳商场在上海南京路召开第一届上海经济区工商联谊会,100多家上海企业参加,轰动上海滩。
20世纪90年代初,武汉商业活动愈发兴旺,带动餐饮业的繁荣。“武汉没有上海黄河路这样餐饮集中的街道,分布在三镇的国营和新兴民营饭店,对下海创业者、江浙广东商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麻建雄说,汉口老通城、武昌大中华、汉阳祁万顺等国有老字号自不必说,90年代初都迎来了兴盛期。老通城当年有了积累,装修成中式的宫殿式风格。趁着这股餐饮业热潮,他所在的汉阳商场,也在顶楼开起了广式风格的望鹤酒家,将本帮菜与粤式菜结合,曾接待过田华、陈强(陈佩斯父亲)、唐国强、王馥荔等当红演员组成的中国影星代表团。
1989年,麻建雄(中)在汉口老通城酒楼接待海南黄海美公司董事长李敬忠先生(右),背景可见老通城中式宫殿式装修风格。
当时汉口保成路的香湖酒家影响最大,他们做粤菜,提供早晚茶,麻建雄第一次在这里吃到铁板牛肉。和《繁花》剧中的夜东京类似,小巧又有特色的,当属名为菊菊的女老板开的绿园酒店,在中山大道今武汉美术馆附近。
此间武汉民营餐饮一大特色,老板多为女性。武汉三五醇酒店的创始人孙桃香,当年就是在武昌解放路起步,如今她已是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这一时期武汉服装业迅速崛起,出现了太和、中英、雅琪、隆祥“四大名旦”,其中有两家的老板也是女性。
沪、汉城市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曾经在上海电视塔的地下城参观过上海城市发展史,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沪、汉的城市发展史有很多相关、相似之处。”
著名文学评论家、湖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刘川鄂,出版过《张爱玲传》《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他对上海、武汉的市民生活、城市文化都较熟悉。在他看来,上海的历史感、国际感、时尚感,基于近代相似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武汉同样有体现,《繁花》剧中人物,同样出现在武汉的餐饮社交场所。
他介绍,2015年夏天,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评审,他作为评委之一,全程参加评审。小说《繁花》一开始就被评委看好,每一轮投票都赫然在列。
在刘川鄂看来,这部剧的热播,可能与人们对90年代的想象有关。刘川鄂说,我们通常理解做生意不能讲人情、冷酷,但宝总重情重义的人设,吸引了更多观众代入这样的理想角色。
该剧三位女性都有独立的支线故事,可以看作是上海女性的颂歌。玲子精明独立;汪小姐有作为创业者的独特魅力;李李在感情和生意的漩涡中进退自如。三位女主尽管性格不同,但都与传统中国农耕文明的依附型女性人格大相径庭。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繁花》故事中,天时地利人和带给许多人成功,也让许多人遭遇了繁华过后的离散与悲凉。循环往替,岁月无声,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武汉90年代下海、创业富起来的一批人中,很多也逃不出这个规律。我的朋友中就有类似宝总这样的人……”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