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却并非易事,它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相互配合。所以,即便是一些天纵之才,也并非事事时时都能成功。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贤相管仲,在他辅佐齐桓公之前,却是事事不顺,干啥啥不行。做生意赔本,当兵打仗往后逃,假如当初逃跑的时候被流箭射中,恐怕历史都将改写。可以这样说,管仲如果没有齐国当时特定的政治局面,恐怕也是泯然众人。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当真有这么一个能够通达世事、洞察人心,做什么成什么的天才人物,他就是春秋时期辅佐勾践复国成功的范蠡。
范蠡本是楚国人,因楚国是贵族统治的社会,出身平民的范蠡审时度势,就到了越国寻求发展。到了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范蠡开始进入越王勾践的领导核心,并与文种一起成为勾践的左膀右臂。在这期间,他为勾践出谋划策,训练军队,最终帮助勾践完成复国。此时,他在越国已经位极人臣,登上了政治人生的高峰,成为一位人生大赢家。但是,他没有被自己的成就冲昏头脑,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理智与清醒。他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勾践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决定辞官归隐,并劝文种一同离去。文种没有接受范蠡的建议,于是他们的人生走向了反面。文种不出范蠡所料死于勾践之手,而范蠡却挽着天下最美的女子西施之手,飘然离去,并开启人生的第二段辉煌。
话说范蠡和西施过了一段泛舟洞庭的神仙眷侣般的浪漫生活之后,他们来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这是一个很有异域色彩的名字,至于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本人实在不得而知。不过联系到当时还是春秋时期,后世的姓名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可能在当时这样的名字并非奇异。范蠡在齐国的一个海滨定居下来,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这一次他没有选择从政,而是从事农业生产。《史记》说他“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我们知道,从古到今,从事农业是很难发财的,而由农业快速发财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范蠡能够靠耕种快速致富,绝不仅仅如司马迁说的那样“苦身戮力”,肯定会有他的异于常人的独到之处。比如他的耕作工具和耕作技术可能远远领先于当世;比如他善于预测和判断市场需求,从而种植最有经济价值同时最易销售的作物等等。总之,范蠡的的确确靠耕种而快速发财致富了。不仅如此,他还因此成为齐国家喻户晓的大能人。有了这样的大能人凭什么只让他自己闷声发大财?必须要让他带领全体齐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范蠡就被齐人推举为宰相,再次成为一个国家的二号人物。
这样过了几年,也许因为再次洞见高层斗争对他的威胁,也许是受到“水满则溢”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影响,也许想再一次挑战自己,他辞去了官职,散去了家产,悄然离开了齐国,在现在的山东陶县定居下来,并且又改了个名字叫“陶朱公”。他之所以选择定陶,是因为他认为此处是天下中心,交通便利,货物云集,是最好的经商之地,因此,他这一次又选择了一个新的领域——商贸开始了新一轮创业。陶朱公经商不求短期的暴利,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讲求信誉,童叟无欺,很快又发家致富,并最终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富豪。从此,“陶朱公”便成为了富豪的代名词。
范蠡不仅自己神奇,而且还能将他的神奇传授给别人。他在定陶富甲天下之后,有一个叫漪顿的人慕名而来,向他请教致富之术,范蠡便收他为徒,并将自己的致富之术倾囊相授。神奇的是漪顿出师之后,并没有走老师的老路,而是选择了又一个新的领域——畜牧业,经过几年努力,漪顿也成为了闻名天下的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