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强神作,豆瓣评分9.8。前篇

前几天,一部新出的动画剧集彻底炸了!


刚出就飙到9.9分,截至目前,超过3万人评价,仍然维持在9.8分。


神作的称号,绝对当之无愧。

这部动画为什么能封神?到底好在哪里?


进击的巨人 第四季

进撃の巨人 The Final Season

作者谏山创通过诡谲奇妙的幻想,打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巨人世界。


但这个世界并非悬空架构的科幻,而是对人类历史和政治深刻的隐喻。

回顾《进击的巨人》,艾尔迪亚人隐喻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犹太人,艾尔迪亚人戴的袖章和纳粹时期的犹太人袖章极其相似。


长期以来,艾尔迪亚人被视做恶魔,因此被驱逐、流放、奴役。


《巨人》里艾尔迪亚人最后的“桃花源”帕拉迪岛,就是犹太人神话里的“应许之地”。

作者谏山创在犹太人历史的基础上,刻画出史诗般的艾尔迪亚民族史。


但是,艾伦的意义不只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艾伦最终发展成一位革命家,他的理想是砸碎旧世界,在新世界中实现真正属于艾尔迪亚人的自由。


在这个目的中,流血、威慑、革命教徒式管理,都是他的手段。


姑且不论艾伦的手段是否正确,理想能否实现,到目前为止,《进击的巨人》的立意之高是令人难以忘却的。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是少有的通过漫画,达到文学高度和政治思想史高度的作品。


漫画世界是人类历史的镜像,不同角色的冲突折射的是人类千年来几大主要思想的根本矛盾。

到了《巨人》最终季,随着艾伦·耶格尔“无悔的选择”,世界联军与艾尔迪亚人的决战,《巨人》的终极一问也就浮出水面.


那就是,在面对一个结构暴力和弱小者不断被边缘、污名化乃至死去的世界秩序,身为被压迫的国度一方,到底是选择终结这个秩序,哪怕付出毁灭性的暴力,还是选择接受压迫,默许秩序继续运转。

原作者谏山创借助一种极端的情境引领读者思考:


当世界联军把艾尔迪亚人视作恶魔,要消灭艾尔迪亚人。


身为这个民族的一员,艾伦·耶格尔究竟是选择发动地鸣,灭世,为艾尔迪亚的自由而战?


还是接受哥哥吉克的提议,用艾尔迪亚人的安乐死,来换取世界和平?

很多人把艾伦视作民族主义者,或者因他的灭世选择,而当作纳粹。


这其实是一种混淆。纳粹的诞生是一种民族极度压抑(又渴望狂热)、民族国家取代神圣,成为一切世俗事物决断者(而国家决断本身又无人制约)的产物。


如果说最初的艾伦,还是一个朴素的自由主义者,那么后期的艾伦,毫无疑问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一个渴望终结奴役历史的人。

尽管,他若选择的方式,注定令他与旧友决裂,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战斗。


所以,艾伦对昔日好友的忠告也是,去战斗,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


而与艾伦相对,吉克其实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一个拒绝乌托邦,通过实用经验来介入世俗,做出最有利于当前秩序决策的人。

吉克没有艾伦的乌托邦幻想,没有对自由决绝的执念,也没有民族高于一切的念头。


他是一个保守主义底色的活动家,为了现有秩序的完好,他甚至不介意牺牲在自己看来背负了原罪的民族。

至于韩吉、阿尔敏,乃至海的另一边的莱纳等人,他们乃是程度不一的自由主义者,或者具有人道精神的民族主义者。


他们与艾伦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止步于改良,后者要的是革命。


而这,正是漫长历史中,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常有的分界线。


在自由和平等之间,自由主义者更倾向自由。

而社会主义者固然爱自由,但强调自由要建立在反抗奴役之上,是以社会主义者更不能容忍奴役的发生,哪怕它以更体面的方式出现。


社会主义者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而自由主义者防范一个更坏的结果。


《巨人》最终的选择,折射的其实也是这种价值观上的根本分歧。

自由意志和理性秩序的冲突,这是人类恒久的问题。


漫画《进击的巨人》的主题之一,正是对自由意志的探讨。


主人公艾伦渴望去到墙外,看一看大海的模样。


埃尔文团长舍生忘死,奔赴对梦想的实践。

还有利威尔、三笠、阿尔敏等调查兵团的人,他们无不诠释着人类对自由意志的向往。


但横亘在他们面前最高的墙壁,既不是执政者的谎言也不是巨人的恐怖,而是强大的理性秩序。

在《进击的巨人》里,一个墙内人最理性的选择,恰恰是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安安稳稳地在谎言里度过一生,这样,他才能免于过早死亡的恐惧。


王家建立的国度之所以要竖立高墙,清洗臣民记忆,也是基于理性的判断——这份理性,为统治和秩序服务。


《进击的巨人》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漫画,作者谏山创画的是巨人,表达的却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冲突。

往往奇幻作品有两类:一类是提供现实里不存在的情境,探讨人类世界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伦理观念变迁。


另一类是以未来写今天,隐喻现实世界。《进击的巨人》属于后者。


《进击的巨人》热烈讴歌艾尔迪亚人(漫画中一个受压迫的种族)对自由的向往,但它也提出了很多矛盾境况,来揭示人类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残酷。

埃尔文团长最后的冲锋、大陆复权派的反抗,还有艾尔迪亚人在知道真相后对大国马来的反击等,被谏山创涂抹上了悲剧史诗的色彩。


仿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那是生命本能最原初的热情——对生之意义的求索。


残酷的是,人类对意义的求索,伴随的是幻灭。

这世上困难的并不是黑白分明价值观主导下的热血突击,而是一个人在看到自我和世界,乃至曾经体认的理想的荒诞后,是否依然有献身的勇气。


为了呈现这份残酷,《进击的巨人》处处是反讽、荒诞。

未完待续,后篇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