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A.lmm
资历竟和实力画等号?“老戏骨”滤镜早该打碎了。
当下影视圈盛行的“老戏骨崇拜”,好似年龄与资历直接等同演技高低。
却忘了,“老戏骨”一词本是对演技精湛者的敬称。
当皱纹成了演技招牌,套路表演被美化为“艺术沉淀”。
观众不禁发问,演技评判的标准何时成了“熬资历”的赛场?
那些被捧上神坛的演员,真能担得起“老戏骨”之名吗?
01
提起赵雅芝,观众第一时间想到的。
往往是《新白娘子传奇》里那身着白衣、仙气飘飘的“白素贞”。
这个经典角色,让她收获了长达三十年的红利。
可与此同时,也成了她演技突破的枷锁。
双手交叠、颈部微颤、眼神飘忽,连台词节奏都与“白娘子”如出一辙。
在《上海滩》里,她与周润发搭戏。
却被观众评价为“像AI读剧本”,面部表情僵硬,让人瞬间出戏。
在《京华烟云》中,她饰演的姚木兰本应是外柔内刚的大家闺秀。
却被她演绎得端庄有余却力气匮乏,活脱脱像个“木偶人”。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方式,在《上阳赋》中暴露无遗。
她饰演的长公主本应是权谋场上的高手,却因肢体语言过于柔美。
被观众调侃“慈祥得像在给女儿熬汤。”
而同剧组的惠英红,仅凭一场“怒斥叛军”的戏份。
就惊艳全场,将赵雅芝的“优雅套路”衬托得黯淡无光。
即便在现实题材的《不完美的她》中,赵雅芝依旧保持着古装剧的仪态。
面对女儿被虐待的情节,她的悲痛表情好似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
情绪始终隔着一层“优雅滤镜”。
如果是赵雅芝是被“优雅”困在原地。
那么章子怡也曾用“少女感”证明,影后走下神坛也会摔得狼狈。
02
章子怡的演技表现,似乎总在“用力过猛”与“浮于表面”两种极端状态间徘徊不定。
《上阳赋》开播当天,“章子怡演15岁少女”的话题便迅速占据热搜榜。
剧中,她僵硬的面部肌肉、空洞得如同“盲人”的眼神。
以及可以做出的娇憨嘟嘴表情,让观众直呼难以接受。
在与青梅竹马相处时,她的眼神飘忽不定,好似AI一般缺乏情感。
遭遇灭门惨案的哭戏,只见干嚎却不见一滴眼泪。
朝堂对峙的关键戏份,气场竟被杨祐宁全面压制。
尽管她曾怒斥片方营销“少女感”,但真正让她口碑崩塌的,其实是演技问题。
在电影中,她能精准把控微表情,收放自如。
然而,到了电视剧里,却只剩夸张的“五官乱飞”。
反观周迅,在《如懿传》初期同样因“扮嫩”被观众批评。
但她凭借后期黑化的精彩戏份成功逆袭。
相较之下,章子怡的失败显得更为彻底。
剧本将女主塑造成“玛丽苏工具人”,而她处理所有情绪时都采用“端着演”的方式。
甚至摔倒时都要维持“国际章”的体面。
当观众发现影后连“痛”都演不出来时,所谓“电影咖降维打击电视剧”的幻想彻底破灭。
如果说章子怡是败于从电影到电视剧的“水土不服”。
那张国立则证明,若长时间待在舒适区,“老戏骨”也会逐渐沦为套路化的表演者。
03
张国立的演技,犹如他演了三十年皇帝那般。
始终端着架子,仿佛永远正确无误。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他微服私访时需维持“天子威仪”。
回宫议政又要摆出“明君”姿态,以至于演什么都像在重复自己。
在《也平凡》里,他饰演的老警察破案时,连皱眉幅度都与《金婚》中的佟志毫无二致。
这种套路化表演在《小舍得》中更是登峰造极。
他教育外孙时,台词节奏竟与和《老爸当家》中训女儿时一模一样。
更让人诟病的是他的“演技说教”。
在《我就是演员》里,他批评李汶翰“演戏不是靠脸”。
可转头却对自己公司的签约艺人网开一面。
这种“双标”行径,与他塑造的“清官”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显得荒诞至极。
在《坚如磐石》里,他以“瞪眼式演技”诠释高官。
而观众却被雷佳音的微表情深深打动。
可见,真正的演技无需资历来背书。
而《末代厨娘》堪称他最典型的“翻车现场”。
他饰演的太监总管本应阴鸷狠辣,却硬生生演成了“和蔼老爷爷”。
连训斥手下都带着《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诙谐。
当同辈的陈道明在《庆余年》中仅凭一个抬眸就震慑全场时。
张国立的表演却陷入了“教科书式正确却毫无新意”的困境。
而相较于张国立的“温和套路”,张铁林的“五官暴走式演技”更让观众感到不适。
04
若内娱要评选“最省力演技奖”。
那么,张铁林的“瞪眼、梗脖、咧嘴”表演模式,大概率会毫无悬念地夺冠。
在《还珠格格》里,他饰演的皇阿玛吹胡子瞪眼,虽可归咎于琼瑶剧的浮夸风格。
但到了《铁嘴铜牙纪晓岚》,他演的乾隆无论生气、惊讶,甚至和妃子调情,都是瞪眼。
网友不禁调侃“眼睛不累吗?”
这种“瞪眼式演技”在《吕不韦传奇》中更是登峰造极。
本该是运筹帷幄的商人吕不韦,被他演成了“市井泼皮”。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的“演技自负”。
在《声临其境》中,他为《狮子王》里的木法沙配音。
全程用“乾隆腔”,被陈凯歌委婉指出“声音太硬”。
而在《老家伙》里,他饰演的退休老人本应充满生活气息,结果走路却甩袖子。
活脱脱一个从紫禁城穿越来的“太上皇”。
这种“皇帝后遗症”,甚至对年轻演员产生了不良影响。
张睿在《长安诺》里模仿他的表情,被观众痛批“东施效颦”。
老戏骨真正的价值,在于用户岁月沉淀出对角色的精准把握。
而非躺在功劳簿上重复过去的表演。
惠英红60岁仍能在《血观音》中饰演心狠手辣的恶妇。
王志文在《叛逆者》中咳嗽声都充满戏感,这才是“老戏骨”应有的水准。
反观赵雅芝等人“演技停滞”、章子怡等人“水土不服”。
张国立等人“舒适圈养老”、张铁林等人“表情包批发”。
本质上都是对观众审美的轻视。
资历可以是演员的勋章,但绝不能成为掩盖不足的遮羞布。
当观众用“老混子”来称呼某些“老戏骨”时,这些演员真的该醒醒了。
毕竟,演技才是演员永不退休的硬通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雅芝
百度百科——章子怡
百度百科——张国立
百度百科——张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