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澜与倪萍这段曾经打动万千观众的传奇爱情,以及那些被误解、被放大的争议。
用王文澜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是渣男,也不是抛妻弃子的无情人”。
他是否真的值得被聚光灯下的非议与标签?
作者-杨 编辑-杨
王文澜的名字之所以为人熟知,无疑是因为他是倪萍的前夫,倪萍,一位集才华与美丽于一身的主持人,代表了八九十年代人们对知性女性的终极幻想,而王文澜,文艺圈一位声名远扬的摄影家,却因为离婚后的一些传闻,成了公众眼中那个“抛妻弃子”的“负心汉”。
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王文澜和倪萍曾经的爱情是轰轰烈烈得不得了的,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他们的婚姻充分满足了粉丝们对才子佳人结合的全部想象,一个是摄影界的大师级人物,镜头中充满了深情与洞察,一个则是站在央视舞台上风华绝代的大牌主持。
他们闪婚,没过多久,倪萍为王文澜生下一个孩子,然而,孩子的降生并没有让这对夫妻的关系更加稳固,反而让纷争与矛盾悄悄萌发,外界总是喜欢把一个失败婚姻的责任归咎于其中一方,而王文澜恰好成了那个“靶子”。
有人说他事业心太重,顾不上家,也有人说他对倪萍疏于照顾,导致女方失望至极,不少人甚至毫不留情地给他贴上了“躲避责任”的标签,而最大的指控无疑是,抛妻弃子,但王文澜自己并不认同这些说法。
“婚姻走到尽头绝不是单方面原因,”王文澜曾在采访中坦言,“我们生活的节奏、观念,甚至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有巨大分歧,男人要顶着外界的压力,女人不也一样有自己的委屈吗?”离婚后,一度有流言蜚语说王文澜对家庭不负责任,甚至连孩子也不闻不问。
然而,细究下去却发现,在儿子因身体健康问题需要救治的那些年,王文澜几乎清空了自己的积蓄,他甚至为此抵押了房产,这些,外人却鲜有人知,一次偶然的访问中,王文澜谈及了自己在孩子生病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那个阶段对我来说,什么摄影、什么理想,都不值一提。
我每天只想着怎样治好孩子的病,下定决心要卖房子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父亲的责任,”尽管如此,舆论的眼睛却大多选择了视而不见,仍以片面的印象评价他是“无情无义”的前丈夫,在公众看来,离婚后的单亲母亲似乎自动成为弱者,而父亲则天然被设定为逃避后果的人。
这种“剧情”或许符合大众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期待,但对个体而言,却是巨大的误读,“有时候我觉得挺冤的,”王文澜后来说,“你可以说我对婚姻的坚持不够,但你不能否认,我作为父亲承担的那一部分,不但没有推脱,还拼尽了全力。”
不幸的婚姻有无数种结局,倪萍和王文澜这段感情的破裂,既是两人外界环境所致,也是内在差异的必然结果,倪萍一直在公众眼中是一位温柔而坚强的女性,她对事业的投入与对家庭的付出,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女性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
然而在她的自述中,婚姻的分崩离析让她“几乎失去了方向”,而在王文澜的视角里,婚姻中的倪萍或许过于追求完美,对他的要求也有点“苛刻”,“她好强,但我也有我自己的一些坚持,”王文澜透露道,“可能两个人的步频真的不一样,一个要快,一个要慢,走不下去就只能分开。”
其实,婚姻解体,不一定因为谁对谁错,而是生活的洪流下,两个人渐行渐远,离婚后,倪萍把更多心思放在了孩子和事业上,她的坚韧她的温柔,一如她主持的节目中展现出来的那般沉稳,并没有选择沉溺在苦难里痛骂过去。
而王文澜则继续在摄影的世界中行走,他以镜头记录时代,文字中也流露过对过往的一丝唏嘘,他们互相深爱过,也有过刻骨的伤害,但最终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去释怀,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后来,王文澜依然活跃在摄影圈,而倪萍则继续在荧幕前大放异彩。
两人虽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在为孩子治病的特殊时期,他们也曾重新站到同一条战壕,凭借家长的共同身份,用尽一切去为孩子争取健康的未来,“爱和责任在这里并不矛盾,”我们从这场家庭戏剧中看到了复杂的人性。
王文澜,并非什么弃儿的冷漠父亲,倪萍,也绝不是一味处于弱势的受害者,他们作为时代的缩影,在聚光灯下暴露了婚姻的脆弱,但同样,也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为人父母”的最真实定义,公众喜欢简单、直白的故事,但遗憾的是,真实人生往往不可能如此工整断句。
倪萍和王文澜的爱情与离婚,是一出复杂的家庭剧,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在生活的缝隙中挣扎求存的两个人,王文澜是否“抛妻弃子”?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定论,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剥开舆论标签后,或许我们能看见婚姻中的千百种复杂,远超那些单薄的指责与痛惜。
参考信源
央视网:倪萍丈夫首说家庭隐私 他们一家仍然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