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华语乐坛保卫战”打响?集体狂欢莫要变味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近日,无修音直播+赛后立即出排名的残酷设置,以及首轮竞演内娱歌手集体不敌外国歌手的现实,让《歌手2024》节目火速出圈。节目播出后,网友突然发现,台上能打的、拿得出手的华语歌手,只有那英。不忍心看着英子一个人在台上“乘风破浪”,网友疯狂“摇人”,发动一切自己在“内娱的人脉”,希望赶快有人来救场挽尊。

在网友们疯狂摇人的情形下,歌手韩红公开表示:“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请战!”此外也有多个歌手纷纷“请战”,网友称:这燃起来了,“华语乐坛保卫战”正式打响。华语乐坛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刀郎带着新歌重回大众视野。

一个音乐节目,竟然到了“华语乐坛保卫战”的地步,直接原因就是首轮竞演中国歌手和两位外国歌手,实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观众想看的是“神仙打架”,而不是“被按着打”。现在这么一折腾,观众的好胜心自然就上来了,也就有了后面的“网友集体摇人”“歌手组团请战”,目的就一个,要把失去的“场子”给找回来。

如今舆论情绪浓烈了,流量和热度都上来了,这些歌手才开始组团“请战”,那为什么不之前就报名参与进来呢?节目导演的说法是,直播这条路的选择,导致选歌手的范围变窄,邀约过程中,碰到过很多歌手因为直播的事情婉拒了。

敢来的“技不如人”,不敢来的还不如“敢来的”, 《歌手2024》节目,也成了一面照妖镜,可能也侧面暴露了华语乐坛存在的一些真问题:习惯修音、习惯录播,过于注重流量炒作而忽略唱功实力。行业里或许不少人都忘了,干干净净唱歌,好好用心打磨作品,才是这个行业的“金科玉律”。也难怪大家都说,这一期《歌手》节目,撕掉了内娱的遮羞布。

从这个角度看,《歌手2024》敢于刀刃向内,用无修音直播的形式来做节目,也确实不乏勇气和责任。之于华语乐坛而言,其所扮演的也是“吹哨人”的角色。这样的比赛,对于歌手们来说,是历险记,也是现形记,到底是流量型歌手,还是实力型唱将,上台就一目了然。

在看热闹的同时,更要看到差距,直面差距,知耻而后勇,并迎头赶上,这应该是此事该在舆论场激荡起的“主要回响”。可现实情况是,舆论陷入到了一种玩梗的集体狂欢之中,甚至还上升到了民族情感的高度,不乏对立、撕裂的情绪,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变味了。

网友们更多在意的是,国内有没有歌手敢上并能打败国外歌手,这还成了一种所谓的集体执念。“五旬老太守国门”“那英战列强”“长沙保卫战”“战长沙”等梗层出不穷,娱乐化的东西,和严肃历史事件如此相关联,是否合适?恐怕也要打一个问号。而节目所暴露出的内娱真问题、一个音乐节目的本质追求以及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反而没多少人关心。娱乐没问题,但得有个度,过度的调侃戏谑,只会消解事情的本源,与社会大众正向期待的方向渐行渐远。

当然,错的不是“集体狂欢”本身,而是狂欢的方向偏了。若大家都能回归音乐本质,回归文化本质,心平气和看待《歌手2024》的竞演,不要为了玩梗而玩梗,对每一个参赛选手都给予足够尊重,为歌手用心用情表演而欢呼,为节目的开放包容而欢呼,为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而欢呼,为华语乐坛洗洗脸、挑挑刺、正正冠,更好实现兼收并蓄,把嘲讽戏谑,转化成鞭策激励,为华语乐坛的凤凰涅槃加油打气,为国际乐坛的发展,发挥着我们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狂欢”,才是该有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