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国HBO电视台曾经制作过一部名叫《火线》(The Wire)的犯罪题材美剧,因为质量极佳,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后来《火线》一连制作了5季,每一季的IMDB评分基本都在9分以上,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成绩。因为口碑实在太好,所以英国《卫报》还曾在2019年将其列入到“21世纪100部最佳电视剧”的榜单之中,而且高居第二。
《火线》第二季的第4集有这样一幕场景:巴尔的摩港国际装卸工人工会的财务主管弗兰克·索博特卡冲着他的侄子尼克·索博特卡说:“你看到这座桥了吗?尼克?你知道我们是怎么看它的不?一个象征。它象征着我们索博特卡家族,象征着我们的工会,也象征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它会永远屹立不倒,就像我们一样。”
弗兰克在这段对白中提到的桥,其实就是他身后的那座巴尔的摩市的地标,以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的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名字来命名的大桥。简称,弗斯基大桥。
说得更准确点,应该是“曾经的”巴尔的摩市的地标,是过去时,而不是现在时。因为就在几天以前,也就是当地时间3月26日的凌晨时分,弗斯基大桥塌了——不是像之前我们广州的沥心沙大桥那样只塌了一段,而是整座桥全部塌了,倒塌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人员和车辆落水,并且至少造成了6人死亡。
弗斯基大桥不光寓意非凡,在现实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据了解,该桥长约2.5公里,四车道,横跨帕塔普斯科河,是巴尔的摩外环公路上一条重要的交通纽带。弗斯基大桥垮了,不光往来帕塔普斯科河两岸的美国老司机们要骂娘,而且进出巴尔的摩港的船长水手们一样得口吐芬芳。
光弗斯基大桥突然倒塌这件事就够让美国人感到糟心的了,但更令他们感到绷不住的事情还在后头。据美国媒体报道,当时把弗斯基大桥撞塌的那艘船是新加坡籍的,名叫“达利”号(Dali),船长是一名乌克兰人,而船员则主要是一群印度人。
换句话来说,就是一名乌克兰的船长,领着一群印度船员,驾驶着一艘新加坡籍的货船,在大半夜把巴尔的摩港的交通命脉、美国人精神图腾之一的弗斯基大桥给撞塌了。
你别说,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奇妙的组合还真有点符合当今的国际局势。不知道这艘船的副船长是不是个以色列人,如果是的话,那回可真就算是把各路英雄豪杰全给凑齐了。
说来好笑的是,虽然弗斯基大桥的垮塌和我们中国人一毛线关系没有,但是本着“有事怪中国,没事中国怪”的魔怔心态,还是有些美国人硬把这一次弗斯基大桥垮塌事故的责任归结到了我们的头上。
比如美国老牌反华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这位老兄在弗斯基大桥垮塌之后没多久就在推特上骂开了,直接就把事故责任的矛头指向了我们:“这集装箱船是中国的?”
虽然他的评论区里很快就有人指出了“达利”号的船籍其实是新加坡,但是斯伯丁依然不依不饶,左一句“一艘船的旗帜归属,并不能真正告诉你所有的事情”,右一句“这艘船舶是在哪里注册的并不重要,那不一定是它的真正来源”,反正无论如何都是噘着一张死鸭子嘴,任凭你的开水有多烫,他就死都不承认自己的说法有问题。归根结底就一句话:
“一定是中国的阴谋!”
最令我觉得绷不住的是,这个家伙还在推特签名里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当全世界都奔向悬崖的时候,往反方向跑的人就显得失去了理智。”
就您这样的也好意思说这话啊?我怎么觉得全世界都挺理智的,就您一个是往悬崖跑的呢?
说到弗斯基大桥垮塌的新闻,我就不由得想起了上个月22日,我们那座同样是被船给不小心撞断的广州沥心沙大桥。沥心沙大桥是在2月22日上午8时52分被撞断的,11时05分我们就把涉事船主给控制住了,17时20分就把因故失联的3名无辜群众全都找到了。25日13时18分,三民岛全岛恢复正常供水,18时50分,沥心沙大桥受损部分开拆,同时抓紧修建便桥。3月3日11时47分,三民岛便民桥修成并投入使用。
从沥心沙桥被撞断,到失联人员被全部找齐,再到临时便桥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整个过程我们花了大约10天。虽然这个效率在我看来已经非常神速了,但是架不住咱们舆论场上有些人还是不满意啊。比如这位IP地址定在了美国的作家大V,在沥心沙桥被撞断的第二天就忍不住出来发表高见了,说什么“船撞到桥上,为什么船没沉而桥却塌了?这说明了什么?是船的质量太好?还是桥的质量太差?这难道是航空母舰吗?这不是被车给压塌了,就是被船给撞塌了,中国的桥到底是怎么建的啊?”
要么说这年头玩回旋镖得谨慎呢,这也就才过去了一个月工夫吧?得,轮到美国那边的弗斯基大桥塌了。相比当初只被撞断了一截儿的沥心沙大桥,弗斯基大桥整座桥直接就垮了。而且参与救援工作的马里兰州警方和美国海岸警卫队还不像我们的救援同志那么负责给力,只救上来两名生还者就鸣金收兵了,还有6名失联人员直接就不管了,盖上死亡印章就当告一段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弗斯基大桥垮塌事故发生之后,估计是为了安抚美国的舆论吧,拜登还出来就这个事情念叨了两句,说他对巴尔的摩和弗斯基大桥很有感情,当年从特拉华州乘火车或汽车上下班的时候,就曾多次经过弗斯基大桥。
结果,美国的保守派媒体,如福克斯新闻和《纽约邮报》之流,马上就跳出来打拜登的脸,说他完全就是在扯淡。弗斯基大桥上只有车道,压根就没有建过铁道。拜登那所谓的“经常乘火车从弗斯基大桥上经过”的说法纯属虚构,根本就是为了凑热点而凑热点的。知道的知道这是堂堂美国总统,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来的无节操营销号呢。
虽然弗斯基大桥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实在算不上什么,但是美国人不是这么想的。我这几天在推特和红迪网等美国社媒平台上看了很多美国网民的留言,他们是真破防了,他们觉得被撞断的不仅仅是一座路桥,同时也是美国精神的一座图腾。
又或者,用我们中国人更熟悉的话来说,随着弗斯基大桥的轰然倒塌,美帝国主义的“龙脉”也随之断裂了。
1814年,麦克亨利堡保卫战在巴尔的摩港打响。是役,美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中成功守住了麦克亨利堡要塞。彼时彼刻,目睹了彼情彼景的弗朗西斯心潮澎湃,大笔一挥,很快便写出了《星光灿烂的旗帜》。1977年,大桥在当年麦克亨利堡战役发生过的地方建成,为表纪念,美国人遂以弗朗西斯的名字来为其命名。
尽管美国人的常用词典里头并没有“龙脉”这个词,但是你不能说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在他们语境里就不存在了。
所谓龙脉,无非也就是国运的某种具象化指代。它可以是一个比喻、一座图腾,抑或是一种象征。外在的物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外物只是表象,太过纠结表象的得与失,反而会丧失内在的自信。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弗斯基大桥垮了,美帝国主义的龙脉断了,可骂拜登,怪中国,有用吗?我不相信斯伯丁这群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就是没办法承认罢了。
《鹿鼎记之神龙教》里头有一场戏,林青霞饰演的龙儿和周星驰饰演的韦小宝说:“你面前的这堵墙,就是满清的龙脉所在,把它击碎了,康熙的江山也就没了,反清复明的大业就有希望了。”
韦小宝想了一下,反问龙儿:“但是现在人人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我真的有必要把大清的龙脉给断了吗?”
龙儿听罢陷入了沉思,最后两人终于还是没有下手。康熙和韦小宝达成了和谐,放了他们一家一条生路,《神龙教》的故事最后得以大团圆结局完满收场。
为什么韦小宝能忍得住不去打断大清的龙脉?一个是康熙的人格魅力,一个是天下百姓的福祉。韦小宝是没读过书,但他是明事理的,他知道自己这一掌下去,打断的不仅仅是大清的龙脉,同时也是整个华夏的国运。
《神龙教》上映多年以后,在张卫健版的《小宝与康熙》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刻画:九难师太孤身一人杀到了长城上,眼看着康熙就要小命不保了。危急关头,韦小宝挺身而出,不计前嫌,替康熙挡下了剑锋。
九难师太质问韦小宝为何碍事,韦小宝却说:
“你爹(崇祯)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父食其子,母食其女。但是现在康熙当政,四海升平,人人有钱赚,个个有饭吃,为什么还要杀他?就因为他不是汉人?汉满蒙回藏本是一家,为什么要拘泥于谁当皇帝?大家都是中国子民,为什么还要分这边和那边?中国子民要过的是好日子,谁能让中国子民过上好日子的,就是好皇帝。如果你可以保证,下一个上位的会比他好,那你就一剑杀了我,然后再杀了他。醒一醒吧!师父!”
如果把斯伯丁这群美国的反华魔怔人比作是美国的九难师太的话,我觉得小宝这话其实也可以说给他们听:
“你美称霸世界数十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父食其子,母食其女。现在中华复兴,四海升平,人人有钱赚,个个有饭吃,为什么你们还要将中国置于死地?就因为中国人不是白人?中国人美国人非洲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大家谁不是人?为什么要拘泥于来执天下之牛耳?大家都是人,为什么还要分这边和那边?全天下的老百姓,要过的是好日子。能让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才是好大国。醒一醒吧!美国的大聪明们!”
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上看,我觉得《火线》中以弗兰克为代表的美国工人阶级,比弗斯基大桥更有资格被称之为美国的龙脉。而撞断了这条龙脉的,并不是新加坡的货船,也不是船上的乌克兰船长,更不是他手底下的印度船员,而是美国政府,是美国人自己。
同理,中国的龙脉也不在沥心沙或任何一座大桥,无论它们修筑得多么宏伟。中国龙脉在修筑了沥心沙大桥的人、修复着沥心沙大桥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为了生活而终日奔波在沥心沙大桥之上的中国老百姓的身上。
沥心沙大桥断了,我们早晚会把它修回来,只要明事理的韦小宝们还在,中国的国运就断不了。
弗斯基大桥垮了,他们或许还能再修一座,但是没了弗兰克们的勤勤恳恳,只剩下斯伯丁们的疯疯癫癫,美国的国运一样续不回来。
桥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龙脉就是百姓,百姓才是龙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才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