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中,有一场戏是网友们百看不厌的,那就是滴血验亲。
在看的过程中忍不住为甄嬛捏一把汗,太惊险了,不管哪个环节出错,甄嬛和双生子都必死无疑。
然而在我刷了十几遍《甄嬛传》时,我发现,滴血验亲这件事,看似是皇后祺贵人联合斐雯一起来向甄嬛发难,实则是甄嬛主动设置的局中局。
当年甄嬛因为被皇后设计,误穿纯元旧衣,看清了皇帝的真面目后心灰意冷,生下胧月三天便出宫去甘露寺修行。
后来甄嬛与果郡王互诉衷情,本来想着双宿双飞,但不成想果郡王在出公差的途中身亡了。
打击一个接着一个来了,眉姐姐传话,甄远道在宁古塔病危,让甄嬛想办法救,这时候甄嬛发现自己怀了果郡王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甄嬛只能回宫,她要借皇帝的手,皇帝的权力救父亲救甄氏一族,同时也为允礼报仇,为允礼的孩子上户口。
甄嬛立刻着手设计重回宫中,而在跟舒太妃解释的时候,她说自己回宫一是为了给果郡王报仇,再来是为了让自己肚里的孩子有个合理身份。
当甄嬛已经做好准备进宫时,果郡王又活着回来了,没办法,父亲需要她救,孩子需要名正言顺的身份。
之后在崔瑾汐和苏培盛眉姐姐的帮助下,皇帝在凌云峰与甄嬛再度相遇。果然在宫里看惯了浓妆艳抹和清新淡雅的皇帝,立马就对一身素净尼姑装的甄嬛动心了。
于是借着为太后祈福的名字隔三差五留宿在凌云峰,没几次甄嬛便怀孕了。
其实在这里皇帝也是有点怀疑的,后宫那么多女人,都好几年了,肚子愣是没有动静,怎么就来甘露寺几次甄嬛就怀上了呢?
皇帝其实心里也不确定甄嬛怀的就是她的孩子。皇帝才说甄嬛有福气,他来了几次甄嬛就怀孕了,这话听着好酸啊!
在宫里太后发现宜修越来越疯狂了,为了确保三阿哥是皇位唯一人选,疯狂的残害皇家子嗣,太后怕宜修一条路走到黑,到头来害了自己害了乌拉那拉氏一族。于是和皇帝一合计,把甄嬛接回宫中。
宫里关于甄嬛怀孕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连太后都在意故意问甄嬛,问她:你先前抛夫弃女一定要出家修行,咋现在又回来了呢?这性子转得太快了。
甄嬛知道太后起疑,把话回答得滴水不漏。她先是说她爹被治罪,她不恨皇上,而是恨诬陷的人。接着表态说自己识趣。皇上对自己有情,自己就顺坡下。
再说自己在甘露寺知道跟皇帝闹别扭的教训了,以后会安分陪着皇上。
但宫里关于甄嬛怀孕的流言蜚语一直不断,这让本就有疑心的皇帝更加怀疑了
甄嬛知道迟早有一天,皇帝会彻底追查这件事,与其到时候处于被动地位任人宰割,不如自己主动出击还有一条生路。
马上到了甄嬛十月生产的时间,甄嬛误打误撞被宁贵人的野猫攻击受惊,回宫产下龙凤胎。
皇帝摸着刚生产的甄嬛手有点冷,责备永寿宫宫女斐雯没有关窗户,本来吧在这里斐雯只要认个错就行了,皇帝也不会真的处理你。
偏偏斐雯是个死脑筋,非要和皇帝争执,说自己是听嬷嬷的话,屋里血腥味重,打开窗户的,不怪自己。说点啥好呢,斐雯是典型的拎不清,皇帝才不管那么多呢。
最后皇帝也只是让斐雯掌嘴二十下,而且是小允子执行,都是一个宫里的小允子自然给斐雯放水,让她自己动手,可压根没想到这斐雯对自己下手真狠,脸都抽红了。
这时候皇后正好看完甄嬛出来,看到一脸伤痕的斐雯,便假意的上去关怀。这一幕正好被屋里的甄嬛和瑾汐看到了。
甄嬛知道时机到了,立马让浣碧出来和斐雯说让她去内务府领这个月的月例,去内务府的路正好和皇后同路,于是两个人便一同去了。
甄嬛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料不到皇后这个时候会收买斐雯呢?
之后,每次温实初来请平安脉的时候,斐雯都在场,甄嬛故意让斐雯看到温太医的手搭在她的手臂上,温太医也正好露出了袖口绣的竹子。
果不其然。斐雯在发现这些小细节之后,立马向皇后报告,皇后多狡猾的一个人啊,她怎么可能亲自参与这件事,于是让斐雯去找祺贵人,由祺贵人揭发甄嬛,这样不管这件事能不能扳倒甄嬛,皇后都可以全身而退。真是好计谋。
祺贵人本就嫉妒甄嬛,她阿玛鄂敏陷害甄远道,致使甄氏一族流放宁古塔,甄远道差点死在了宁古塔。
她和甄嬛之间早已势同水火,她比谁都恨甄嬛,于是斐雯的到来正好给了她机会,二话不说去找大老板皇后揭发甄嬛秽乱后宫罪不容诛。
对于滴血验亲这件事,甄嬛可谓是信心十足,皇帝是天子,天子身体肯定不会随意伤害的,那弘曕就只和温实初验,那就没啥害怕的。
但万一弘曕和皇帝验血的话,甄嬛也有准备。大家还记得吗,玉娆一直帮甄嬛染指甲,染指甲里面会放白矾,甄嬛指甲上涂的厚厚的一层白矾,白矾进水,虽然不是亲生但依旧血液可以相融。
也就是说,滴血验亲不管弘曕和谁验血,甄嬛都可以全身而退。
只不过甄嬛没料到,皇后在滴血验亲的水里做手脚,在水里先放了白矾,致使弘曕和温实初的血相融,这招虽然危险,但胜算却大,一但皇帝认准了弘曕是温实初的孩子,谁还会去验第二次呢!
但皇后千算万算也算不到弘曕是果郡王的孩子,他的血不可能与温实初相融,甄嬛比谁都清楚,于是又把瑾汐和苏培盛的血滴进去结果都融合了。
皇帝一看就知道水有问题了,别人不敢说,苏培盛可是太监,早已没有生育功能了,他的血和谁都不可能相融。对于这点,皇帝可是深信不疑。
于是又有了第二轮滴血验亲,果不其然,弘曕的血和温实初无法融合,皇帝大喜,朕的嬛嬛果然是清白的。
之前的水是被人动过手脚的,而滴血验亲的水,是皇后亲自准备的,在皇帝的质疑下,皇后辩无可辩。
为了给皇后脱罪,绘春主动站出来,说她接了一把水,忘了自己刚淘澄过白帆。
虽然皇后本人逃过了惩罚,但从这件事起,她失信于皇上,从此,失去了管理六宫事务的权力。
水中的白帆,到底是不是皇后做的手脚呢?其实剧中也有过暗示,但原著中说得更明白,在水中加入白帆的,不是绘春,而是甄嬛自己。
剧中,皇后宫里的太监江福海来叫甄嬛时,槿汐正在给她用凤仙花包指甲。美女小主们都知道,把凤仙花捣碎包指甲时为了更容易着色,通常会在凤仙花中加入白帆。
原著中,甄嬛去皇后宫中之前,也是用凤仙花包指甲的场景。滴血验亲时,孩子被扎后哭了起来,甄嬛一时心疼孩子,抢着抱他时,故意把护甲伸进了盛水的碗中。
这就很明白了,水中的白帆是甄嬛自己放的。
甄嬛先是假意让儿子和温实初滴血认亲。结果自然是两血相融。皇后以为已经成功,放松了警惕,但接下来,甄嬛马上反杀。
温实初借机发现白矾的存在,立即说出真相。皇后百口莫辩,为了尽快摆脱嫌疑,只能找一个宫女顶罪。
而第二次滴血认亲,皇帝并没有再相信温实初和六阿哥的检验结果了。而是自己亲自下场,和六阿哥滴血认亲。
但是浣碧偷偷掉包了滴血认亲的孩子,原著里有个珍妃,生了个儿子,和甄嬛的双生子是同一天出生的,滴血验亲时浣碧抱着的是珍妃的儿子,代替了甄嬛的儿子。他们父子的血,自然相融了。从此之后,皇帝才对甄嬛,再也没有怀疑。
滴血验亲这一局,虽然险象丛生,但结果最终还是如甄嬛所以预料的一样,甄嬛用这一局,彻底打消了皇帝对双生子的怀疑。同时打击了了皇后,虽然不能完全扳倒皇后,但皇帝已经开始厌烦皇后了,并且取消了她的六宫协理之权。
而之前死心眼记恨甄嬛出卖甄嬛的斐雯呢,则是被甄嬛杖毙了。斐雯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且如此不忠心的人甄嬛怎么敢留活口呢。
滴血验亲过后,甄嬛一路开挂,一句“姐姐追着姐姐”“皇后杀了皇后”揭开了纯元皇后的死,甄嬛彻底扳倒了皇后
甄嬛真是好聪明,即使身处逆境,处于弱势,她依旧能够主动筹谋,绝处逢生。从甘露寺回宫是这样,滴血验亲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学学甄嬛,沉着应对,不要气馁,即使眼前处于不利地位,或许结果就有了转机。
甄嬛可以,相信我们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