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惜惜
编辑|南汐、Lydia、大富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日晞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2023年的911,曾经的直播带货届的“双子塔”,又倒了一座。看着凌晨到现在的热搜,薇娅估计能笑出声。
9月10日,李佳琦直播间里有网友吐槽花西子越来越贵了,李佳琦回复道:“不要乱说,眉笔一直79,国货品牌很难的,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番傲慢的言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其烦躁、鄙夷的表情更是引起众多网友的不适。视频片段迅速在网络传播,#李佳琦带货怼网友# 话题冲上热搜,紧接着凌晨一点,李佳琦个人微博发布道歉声明,#李佳琦就直播言论致歉# 话题又霸榜热搜,接下来的一天,李佳琦相关的无数个热搜又接连不断地出现,热度居高不下。
曾经直播带货届的卧龙凤雏,从去年年末薇娅因偷税漏税13.41亿元被封杀后,李佳琦的宝座也坐得并不安稳,多次的“翻车”让原本轻松愉快的直播间隐隐有了紧张的氛围,而薇娅的倒台,以及近些年来内娱明星层出不穷的税务丑闻,也像是一朵阴郁的乌云,死死地笼罩在这个前两年还欣欣向荣的新兴行业头顶。
曾几何时,直播带货行业异军突起,一晚上的直播所获的利润让人瞠目结舌。酝酿了几年的新媒体终于孕育出了最暴力直接的变现模式,一夜之间成千上百的人涌入这个行业。2020年,阿里巴巴在淘宝直播上的双十一预售活动的前30分钟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75亿美元总交易额。在2020年的一项调查中,三分之二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中通过直播购买过产品。如果做得好,直播商务可以增加品牌的吸引力和独特性,并吸引更多的网络流量。它可以加强在现有客户中的定位并吸引新客户,特别是热衷于创新购物模式和体验的年轻人。一些公司发现年轻受众的比例增加了 20%。直播商业具有娱乐性和沉浸感,可以让观众观看更长时间。它还缩短了客户从认知到购买的决策过程,即时的、转瞬即逝的优惠,甚至不给消费者去其他平台比价的机会,主播催促的话语,不断响起的铃声,极速减少的库存,使得直播带货的商业转化率接近30%,比传统电子商务高出十倍。仅在2020年,这个疫情初期的时间,中国直播商业价值估计就已经达到1710亿美元。《2022直播电商白皮书》中揭示,仅去年一年,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出售的商品总额估计就达到了5000亿美元——是2019年的八倍。
这样庞大的一个商业巨兽,如同黑洞一般吸引着无数人前往,如此庞大的利润诱惑下,也必定在不断催生新的乱象。仅在2020年,五一假期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共收到网购消费者投诉66798件。货不对板、虚假宣传、售后无保障等等问题频频爆出,这个崭新的行业成长得太快了,快到监管部门只能后他一步出台规范。但许多主播的翻车,是来自于将他们捧到这个位置的消费者。比如一直以情商和圆滑著称的李佳琦,这次接连道歉的源头,也是他的话语展露出来了对于消费者的不屑,这样的不屑快速打破了本就是泡沫的“朋友”幻境,当消费者意识到你和我不是一个阵营,你赚的远远比我多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曾几何时,李佳琦的出圈是因为替“猪猪女孩”考虑,拼命向品牌方讨到折扣,这样的“朋友”姿态是他一步步做到如今体量的最大支撑。如今,一句“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彻底击碎了观众的幻想,也许是李佳琦的收入太过可观,他无法感受到现在的市场环境是何等的寒冬,在本就严峻的经济大环境下,还将“没钱”归结于了个人不够努力,这样的傲慢理所应当地导向了消费者的巨大不满。他的粉丝大量流失,一夜之间60万活粉取消关注。这样的翻车与李佳琦上一次的消失不同,失去观众的主播,注定很难再次博得观众的信任。即使是在镜头前再次痛哭着道歉,这一次的眼泪,却只能收获到网友们更负面的揣测:李佳琦只是不想干了,不是不想赚了。
直播行业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争夺流量池、压价拼优惠、放大品牌声量的这些竞争焦点,转变到了一个诡异的战场:不犯错。最早时候李佳琦和薇娅的竞争中,李佳琦总是被薇娅稳压一头,薇娅已经上了福布斯榜单前百富,几乎成了权贵富豪阶层,李佳琦在大众眼中依旧只是一个赚得多的“小年轻”罢了。然而在李佳琦所有试图超越薇娅的努力见效之前,薇娅自动暴雷了。接下来就是李佳琦在直播电商领域独占鳌头,成为无可置疑的一哥。在无数竞争对手试图超越他无果之后,他又自己翻了。没人知道下一个带货届的一哥或者一姐会是谁,但我们能在这些事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想要登顶,“不犯错”似乎比一切试图超越、竞争的手段更有效。
这让人不禁发问,这种诡异的行业生态,还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吗?
这些乱象的答案,其实就藏在表象之中。以薇娅为首被牵扯出众多存在税务问题的主播,其背后是直播带货行业不尽合理的超高利润与部分主播的“贪”;那些因为不当言行一夜之间被封号查无此人的主播,暴露的是这个行业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弊病;而此次李佳琦所展现出与其早期人设极其不符的表现,更是给社会敲响一记响钟:当这个行业可以轻易地成为阶级跨越的阶梯,它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改变。
正是由于这些直播卖货主播的混乱基本盘,近两年来“翻车”、“消失”的主播越来越多,内娱被税务部门、监管部门严格审视的“待遇”逐渐也开始与带货圈共享。这是非法乱为的行业乱象导致行业监察力度加大的必然结果,与其说是监管的严格让行业生存环境变得紧张,事实上是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无奈之举。《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电子商务法》等文件与法规的陆续出台,也能让主播们先守好自己“不要犯错”的底线,再去思考“怎么卖货”的花样。
当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时代的风口,其初期注定存在诸多灰色地带,而那些吃到第一口螃蟹的人难免会触碰到这些灰色地带。规定不明晰的,往往是暴利的。但不要忘了,暴利的往往也是危险的。随着行业规定的确立与完善,那些曾经偷偷踩雷心却存侥幸的主播们已经被炸的炸,翻的翻,暴利逐渐成为可望不可及的历史,在看到李佳琦对着镜头痛哭的这一刻,让人不禁感慨:直播行业的红利期也许已经接近尾声。
参考文献:
科技日报《开展针对性监管,让直播带货走上正轨》
新华社《直播带货怎么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对平台提了六点要求》
人民政协报 《“直播带货”监管难题和解决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