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领孩子看了《长安三万里》,对于有些网友诟病此影片“改编历史太大”、“贬低李白抬高高适”之类的评价,我感到很无语!
历史影视化这件事情,本来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改编,正史野史也原本就是共存于人类的视野和文化餐桌上的!
这部影片令人震撼的地方很多!
第一、少年李白和少年高适的相逢
那个时候的大唐还是开元盛世,盛唐的波澜壮阔,没有从那个时期走来的人大概永远想象不到,我们作为后人也只能可怜的从书本从影视里找到一点点影子!
那个时候的李白和高适都是怀揣一身的梦想,李白的洒脱不羁和高适的沉稳木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他俩一起到了长安
长安的市井繁华,正如他们二人之前耳闻的,甚至比耳闻的更绚烂多姿。李白自恃一身才华,四处叩门,奈何商人出身的他,纵有一身才华又能怎样?作为观众的我们,又何尝不替他惋惜?我一直在回味李白的那句:生在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第三、将进酒一出,李白携众人傲游神境。
这也是最令我震撼的场景,初中学李白的将进酒,没觉得怎样,初背觉得拗口,再背觉得还行,后来工作以后再读觉得李白豪情万丈,衬得起一群肝胆相照的酒友!
如今一看影片,不禁振腕叹息:一群身负才华的诗人,却因统治者的无能,朝廷的衰落,身陷如此境地,真是可悲可叹可惜!
同时也为李白的一身才气,为他的多情多才而伤感,当然,同时也情不自禁的随他神游太空仙境!
四、影片的确在褒化高适
说实话,不是这部影片,我真没对高适有过这么大的关注,即便我是个文史迷,唐诗迷,我也是只关注他是个边塞诗人,写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我绝对不知道他在领兵作战戍守边关这方面的故事!
他的运筹帷幄,不仅惊呆了程公公,也惊呆了我,最后持枪大败敌军,给了郭子仪收复长安城提供最大保障,更是令人啧啧称赞!
影片到了最后,那句“为了长安”太振奋人心了!
多好的影片呀,可是有的网友就要黑它,影视创作难免有改动,你接受不了证明你没达到那个高度那个领域,并不到作品不行!还是先提升一下自己但是当下最应该干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