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本届白玉兰颁奖典礼上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童瑶凭借《三十而已》赢过了热依扎的《山海情》,并正式成为了和周迅一样仅差一座飞天奖杯就能问鼎电视剧奖大满贯的准满贯视后。
更厉害的是目前女演员里拿到大满贯的也就蒋雯丽、萨日娜、殷桃、孙俪和闫妮五人,假如童瑶真的在年内继续凭《三十而已》拿下飞天视后,那她就是目前中国女演员里最年轻的大满贯得主,年仅36岁。
或者即便今年不行,只要她真如坊间传闻接下正午的下一个大饼大女主剧《生命树》,加上她现在正在和海清拍的双女主剧《心居》,两部齐冲,明年拿下个飞天视后好像也没有多大难度。
只是苦了热依扎,本来很多网友都以为她这次肯定稳拿白玉兰视后了。
毕竟水花这个角色,不管是从表演完成度还是人物影响力看,都是妥妥的标杆式角色。尤其热依扎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土著,竟然可以完美演绎出水花这个与自己生活经历天差地别的人物,绝对算是一个演员个人成长史上非常重大的突破了。
因此,昨天的视后结果一经宣布,网友们就直接炸了锅,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奖更应该给热依扎。
理由也很简单。
首先,单论演技,热依扎可以演顾佳,童瑶却演不了水花,热依扎胜。
其次,单说戏份和番位,《山海情》里水花对应男主,是标准的女主身份,而《三十而已》里江疏影才是一番女主,童瑶顶多算二番,不存在“水花戏份不够多所以不能当视后”的悖论。
况且再往远了说,童瑶的金鹰视后不也是在47集《大江大河》里只出现了前21集的宋运萍吗?既然童瑶可以击败戏份更多的蒋雯丽、孙俪、小陶虹、王茜华和赵丽颖拿到视后,为什么热依扎不可以凭《山海情》问鼎视后?
最后,如果评委们真的只是因为戏份选择了童瑶,那又何苦要在一开始让“不合格”的水花入围呢?
不得不说,热依扎这次真的可惜了,个人认为这个角色可以说是白玉兰视后遗珠史上仅次于《父母爱情》安杰的存在了。
说到《父母爱情》,这部剧当年也是蛮惨的。
年龄跨度长达50年,全程现场收音,群戏占比超大多数国产剧集……但凡看过《父母爱情》就知道,这部剧不管是剧本还是演员的表演水平都是近十年电视剧史上的佼佼者。
也是因为这样,当年白玉兰一宣布《父母爱情》入围,大众就认定了视帝视后的人选非郭涛和梅婷莫属。
谁知道真到了颁奖那天,白玉兰居然爆冷将视后颁给了孙俪的《芈月传》,最终《父母爱情》整部剧挂0,一个奖都没得,梅婷还转发了走红毯前的微博表示失望:
事实上不只是梅婷,许多观众对这个结果也是非常的不满,甚至就在昨晚颁奖礼后,还有不少观众翻出这事表示无语,认为《大丈夫》和《辣妈正传》根本比不上《父母爱情》:
只是有一说一,这事还真怪不着哪个演员,具体原因还得追溯到2012年的白玉兰颁奖礼。
和《父母爱情》一样,作为2011年公认的大爆佳作,那一年,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孙俪要凭借《甄嬛传》登上白玉兰视后宝座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视后最终颁给了小宋佳的《悬崖》,当场就给孙俪弄懵了。
对此有人解释,毕竟台词也算演技的一部分,既然两部都是好作品,那评委们肯定会更青睐原音出演的小宋佳。
谁知道打脸的来了,到了第二年,白玉兰居然把视后给了孙俪的《辣妈正传》,同时让兴高采烈来参加颁奖礼的《父母爱情》坐了一晚上冷板凳。
意料之中,网友们再次炸了,纷纷表示白玉兰就是“对人不对作品”,该给《甄嬛传》的不给,拿着这一届梅婷该得的视后“补偿”孙俪,有悖于表演奖项只针对当年作品评选的原则。
可惜白玉兰的评委听不进去,到了2016年,他们又把视后颁给了配音且豆瓣只有5.9分的《芈月传》,直接推翻了当初坊间挽尊“甄嬛是配音才不给视后”的说辞,凭白又让闫妮陪跑了一届白玉兰。
刘琳比闫妮还惨,起码闫妮去年拿到奖了,可回顾刘琳的白玉兰生涯,陪跑2.5次的她至今也没拿到一个奖,被网友戏称为“从白玉兰的世界里路过”,希望白玉兰也给刘琳补一次最佳女配。
最可惜的是刘琳的德华,由于《父母爱情》入选的那一届未设最佳女配奖,所以刘琳就白白错过了这个机会,即刘琳老师的第0.5次错过。
第二次就更莫名其妙了,当初多少人看完《知否》,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就是大娘子。没想到到了报名的时候,童瑶用《大江大河》女主的角色报了最佳女配,于是刘琳又陪跑了。
再加上这一次的《觉醒年代》陪跑,一是因为赵纫兰戏份比较少,二是碍于网剧参评有限制,所以即便刘琳在同期的《隐秘的角落》里发挥空间更大,也无法凭借周春红这个角色报名本届白玉兰。
于是综合下来,刘琳已经陪跑2.5次了,可惜了四个这么好的角色。
类似的还有海清,陪跑四次最佳女主。尤其是09-10那两年,连爆《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三部剧,飞天和金鹰都拿了,唯独缺了个白玉兰。
最迷惑的是第16届白玉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海清在《媳妇》里更出彩,包括飞天和金鹰也是用这部剧评的视后。
谁知道到了白玉兰,居然是《蜗居》入围,《媳妇》败北。加上那一届的评委有海清的恩师黄磊,据说他在最后一轮力主颁给柏寒老师,认为“成就莫道晚,松柏不畏寒”,所以最终这个奖就落到了海清剧里的婆婆柏寒身上。
再后面,第19届《心术》输给了宋丹丹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23届《小别离》输给殷桃的《鸡毛飞上天》,26届《小欢喜》输给闫妮的《少年派》,每一次海清遇到的都是劲敌。
个人认为海清还是挺遗憾的,虽说她成名以后塑造的大多是妈妈角色,但妈也不是只有一种。
《小欢喜》里爱动手但又会在事后躲起来难过的童文洁,《王贵与安娜》里心比天高却莫名其妙平凡了一辈子的安娜,《蜗居》里为了买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妹妹堕落的海萍,还有《双面胶》里嘴硬心软扶贫凤凰家暴男的胡丽娟......
每个角色都特点鲜明,只是因为她们都是平凡人,没有一些偶像剧里独特的光环,所以经常性地就被忽略了。
况且怎么演妈妈就被默认不需要演技了?难不成海清还有人格分裂,不需要演技就能到位诠释这么多不同的妈妈形象?
同理刘敏涛在《琅琊榜》里的静妃,外表温吞不代表不需要演技,时至今日我都不明白这个角色怎么就输给刘涛的《芈月传》了?
不得不说,刻板印象真的要不得。
部分业内一边抱怨没有优秀的女性角色出现,一边又在评选中主观忽略某些角色的内在魅力,搞得最后“演技炸裂”成了人人都想争抢的香饽饽,那些没什么金手指光环但却更有挑战性的角色反倒成了备选,这不是很可笑吗?
要知道,颁奖典礼本质就是竞赛,而竞赛的唯一标准就是赢,一味地用“演好戏就行了”来安慰那些莫名错过奖项的演员,本身就是一种鸵鸟行为。
另一方面,颁奖典礼是面对全国演员的评选,如果白玉兰总是将演员的籍贯和某种类型的剧集作为重要的评选标准之一,那是不是有点伤害那些非沪籍的优秀演员呢?
希望以后白玉兰在这方面可以有所改进吧,不要让热依扎的遗憾再次发生在其他女演员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