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剧照
李光地,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着不少的戏份,不过,电视剧的改编大大抹杀了李光地作为康熙朝名臣的风采,所谓的与康熙皇帝女儿蓝齐儿格格的爱情故事更是无厘头,令人看来哭笑不得,要知道,李光地比康熙皇帝大十二岁,生于1641年,那时明朝还未灭亡,时当崇祯十四年,又怎么会被康熙皇帝的宝贝女儿看上呢。
李光地是康熙皇帝非常器重的大臣,为康熙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均有大功。康熙十二年,朝廷采取断然措施撤藩,逼反吴三桂,第二年,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吴三桂,并与台湾郑经配合,使福建陷入战火。同年,李光地返回故乡,耿精忠与郑经听说后都曾找人与他联络,希望李光地能够加入叛军阵营,被李光地断然拒绝,他带着家人躲进深山,不停搬家以躲避迫害。在颠沛流离之中,李光地分析了福建面临的形势,并作出了非常具有预见性的判断,他向康熙皇帝密陈破敌良策,封在蜡丸之中,派遣家人携带蜡丸从小路日夜兼程赶往北京,找到内阁学士富鸿基向康熙呈递。
康熙展开蜡丸,看到了李光地的谋略:“闽疆褊小,二贼割据,兵革不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李光地建议清廷以主力猛攻福建,切不可坐失良机,以防发生其他变故。他向康熙报告了自己调查的情况:“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郑经)拼命于漳潮之界”,平叛大军正可以挑选精兵万人,借口进攻广州,从赣州到汀州,横贯其中,切断三路叛军之间的联系,使其彼此不能相顾,不战而自溃。对于福建的特殊地形,应该怎样排兵布阵,李光地都有精到见解。康熙大喜过望,按照李光地所言调兵遣将,很快就剿平了耿精忠。清军进驻福州后,康熙皇帝特命都统拉哈达等寻访李光地,终于在漳州相遇,拉哈达将情况奏报康熙,康熙马上下旨,擢升李光地为“侍读学士”,以表彰其功勋。
李光地画像
三藩战事结束,康熙立马就将眼光放在了台湾的郑氏身上,可是朝中大臣皆认为八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轻举妄动,主抚之人,十有八九。康熙无奈之中,曾向李光地问计,光地慷慨陈词:“郑经已死,子克塽幼,部下争权,征之必克。”可以说,李光地已经洞悉了台湾郑氏的虚实,向康熙皇帝指出机不可失,坚定了康熙皇帝收复台湾的决心。
渡海作战非同小可,谁能担当大任,一直是横亘于康熙心头的一件大事,正是李光地极力向康熙皇帝保荐了施琅。施琅原本是郑氏臣属,虽然两家有仇,不过施琅还有长子族侄在台湾任职,于是朝廷许多人认为施琅不足信任。李光地联合福建总督姚启圣,一再上疏,称施琅一家有七十三口被郑氏诛杀,双方仇怨不共戴天,若非施琅,水战恐无胜算。康熙信任李光地,力排众议,并告诫群臣:“施琅不去,台湾不平”,下令由施琅统率清军进攻台湾,施琅果然不负所望,于康熙二十二年攻克台湾,完成了统一大业。
康熙回想李光地,曾经给予其高度评价,他说,李光地从来没有欺骗我,当年平台湾时,举朝无一人有所建议,只有李光地告诉我能够成功,最终才能收复台湾。晚年的康熙,在热河赐给李光地一块亲笔御书的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谟明弼谐”,并亲口告诉李光地:“这四个字在我心底埋藏很久了,总想等到你八十岁时,送给你祝寿,现在你要返乡了,我把他写出来赐给你。”君臣和谐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