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2020年10月25日22:04:02 娱乐 1959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1930年感恩节,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第一次见到6岁女孩黛茜,难以忘记她湛蓝的眼眸。

这是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12岁男主第一次见到女主角黛茜时的场景。

这部2008年上映的电影,时隔12年后,仍然让人念念不忘。

豆瓣评分8.9分74.5万人打分,显示“好于98%爱情片”“好于98%奇幻片”。即便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这部电影的评分也高达9.8

《本杰明·巴顿奇事》也是一部载入电影史的作品。甫一上映,斩获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艺术指导、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3项大奖,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等10项提名。

“百度百科”用“爱情奇幻电影”来定义《本杰明·巴顿奇事》。但它绝不仅仅是为了讲好一个爱情故事。

01

披着“爱情”的外衣

除了《本杰明·巴顿奇事》之外,这部电影也译作《返老还童》《奇幻逆旅》。无论怎样翻译,片名都离不开2个字——奇、逆(返)。

奇,指的是男主角本杰明·巴顿——他生来是个怪胎。

双眼因为白内障几乎失明,很可能失聪,有严重的关节炎,肌肤失去弹性,手脚僵硬,全身的机能衰退——这些都不是婴儿的病症,而是快进棺材的80岁老人。

他才刚出生,身体就老化了。神奇的是,随着逐渐长大,他变得越来越年轻——不再坐轮椅,不用拄拐杖,开始长个子,头发变多、变黑……

本杰明身上的“奇”,源于他的“逆生长”,也就是“时光倒流”。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概括这部电影,那么只能是“逆”。

“时间”是这部电影的叙述逻辑。

电影里那座永恒倒转的金色大钟,作为意象反复出现。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如果说“时间”是电影的核心逻辑,那么“反战”是底层基调。

电影开头,发生在医院。老太太黛茜行将就木,女儿卡罗琳和母亲道别。仿佛走马灯一般,老太太讲述起家乡发生的一件怪事。

1918年,家乡的小镇盖起了一座火车站。他们请来了南方最好的的钟表匠盖图,做一座华丽的大时钟。

盖图先天失明,娶了一个克里奥尔女人,两人有一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参军。一天早上,他们收到了一封吊唁信,儿子战死。遗体运回后,他们将儿子埋葬在家族墓园。

几个月后,大时钟完成了,火车站启用的早晨令人难忘。当天,人山人海,老罗斯福总统都去了。人们发现,时钟是倒着走的。

在质疑声中,盖图回答:我是故意这么做的。或许时光倒流,战死的儿子们就能返回故乡,种田、工作、生小孩,过着长寿、美满的生活。也许我的儿子也能活着回来。

盖图从此消失不见,有人说他悲痛过度而死,有人说他划船出海。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子,虽然只有不到3分钟。

这个钟表匠痛失爱子的故事,是一切失控的开始——可以看做本杰明的人生“时间逆流”的原因。

事实上,本杰明的一生与战争,或者说与时代的轨迹相连。

02

历史的见证人

1918年,本杰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晚降生。

他的父亲托马斯·巴顿参战,欣喜归家之后却发现,妻子难产而亡,而儿子却是一个“怪胎”。无法接受现实的父亲,认为是儿子带来厄运,将他丢弃在养老院门口。

18年后,本杰明离开了养老院,成为一名船员。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拖船(tugboat)停在俄罗斯港口摩尔曼斯克。本杰明在这里工作,住在一间名叫“冬宫”小旅馆。

他遇见了初恋情人伊丽莎白——她的丈夫是英国驻摩尔曼斯克贸易代表团首席部长沃尔特,他同时还是间谍

沃尔特每晚都会外出,直至黎明前夕返回酒店。正因如此,本杰明和伊丽莎白在晚上见面,日出前分开,不能说“我爱你”——这些是规则。

一天晚上,伊丽莎白没有出现在旅馆大厅,不告而别。第二天早上,1941年12月7日清晨,本杰明得到消息——日本偷袭珍珠港。拖船受美国海军征召,负责维修和捞救工作。

至此,本杰明第一段恋情告终,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用船长迈克的话来说,就是:“上了船,就是美国海军了。”

一艘载满1300人的运输舰被鱼雷炸成两半,等他们赶到现场,却被敌方的潜水艇发现。拖船撞毁了潜水艇,船长战死,共1328人丧生。那时,本杰明感受到了战争的残忍。

1945年5月,本杰明回到了家乡。1945年5月8日,德国在东西两线夹攻下败降,欧洲战场结束。

几个月后,本杰明与父亲相认,不久后父亲去世。这时本杰明决定去纽约找黛茜。黛茜在舞团工作,事业正在上升期,身边有同为舞者的男友。这场突如其来的到访,导致了两人争吵。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冷战序幕。

1962年春天,本杰明43岁,黛茜37岁,她回到了家乡。他们乘帆船沿佛罗里达群岛,驶入墨西哥沿岸地区。在这里,他们看到火箭升空。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1962年2月20日,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乘“友谊7号”绕地球3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轨道。

1968年,两人的女儿降生,取名卡罗琳。孩子出生前,本杰明始终惴惴不安,担心孩子像自己一样——也是一个“怪胎”。本杰明在担忧中,迎接新生命。

1968年这一年,世界局势同样风云诡谲。美国非虚构作家马克·科兰斯基专门写了一本书《1968:撞击世界之年》。

图书摘要上,有这样一段话:

1968,改变世界的一年。

1968,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淖,数万人丧生。

1968,世界多地的学生们走出校园,在街头游行。

1968,“上帝也许撤除了对美国的保佑”,罗伯特·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遇害。

1968,比夫拉大饥荒,100万平民死于饥饿。

1968,先锋戏剧与现代女权运动蓬勃兴起。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理想主义破灭。

1968,墨西哥发生了大屠杀。“阿波罗8号”绕月飞行。

1968,这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让人激动,令人难忘。

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全景式地记录了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世界的变化,年轻人的选择,由此构筑了当今世界的面貌。

1968年令人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全世界难以计数的人们都拒绝对世上诸多不平之事保持沉默。如果别无选择,他们会走上街头,呐喊示威,这给世界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希望,即哪里有不公,哪里就回有人揭露它,并试图改变它。

                                      ——马克·科兰斯基

1969年,女儿一岁,还没到认识人的年纪。本杰明意识到,愈发年轻的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父亲,不能给女儿一个正常的家庭。他变卖了别墅、纽扣厂、帆船,把财产留给黛茜,自己骑着摩托车,离开妻女。

1969年,世界仍处在混乱之中。3月15日,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9月1日,卡扎菲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9月11日,日本恐怖组织“赤军”成立。

1981年,女儿13岁,本杰明回来一次,看了长大的女儿和日渐衰老的黛茜,再度离去。

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本杰明回到了少年时期,脸上长了青春痘。本杰明不记得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被儿童福利局送回养老院。黛茜看到本杰明弹钢琴,可本杰明已经不认识黛茜。这时大概是1990年左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大概是2000年,本杰明成了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黛茜抓着他的小手,两人在林荫下散步。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以此同时,世界进入21世纪,新世纪也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2002年,火车站取下了大钟,换上了新的电子钟。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2003年春天,本杰明以婴儿的姿态,在黛茜的怀里离世。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虽然局部地区仍然紧张,但总体而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历史进程的主旋律。

带有一战烙印的大钟被取下,换上了电子钟——象征着世界进入了新时代。

“婴儿”这一意象,则象征着希望。

03

另一个本杰明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

3年后,这位作家写出了一部让真正他蜚声文坛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集《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立信会计出版社)收录了6个故事,第一篇就是《本杰明·巴顿奇事》。

虽然是同名,但电影和小说完全是2个故事。

小说背景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本杰明在医院出生,刚一出生就会说话,祈求父亲带他离开医院,因为“这里简直太吵,这可无法让我睡好觉”。

父亲没有扔掉本杰明。

他去商场买了一件16岁少年穿的舞会装,帮他穿上衣服后,带他回家。

婴儿时期的本杰明,会偷偷抽父亲的雪茄,溜到楼下书房看《大英百科全书》,总之言行,举止都像一个老人。

5岁,本杰明上幼儿园,18岁通过了耶鲁大学入学考试,20岁在父亲的五金批发公司里上班。

原著里有这样一段话:

在这20年里,巴顿先生同自己的儿子越来越亲密了,也很愿意与他一起同行,现在外人看来,50岁的自己和那个不再染发的儿子如同一对兄弟般。

1880年8月,20岁的本杰明在舞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将军的女儿希尔嘉·蒙克瑞福。

6个月后,两人订婚。

结婚后,妻子产下了一个儿子。

本杰明开始经营公司,15年间家族财富增长了15倍。本杰明赞助岳父出版了12卷的《南北战争史》。

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对衰老妻子愈发不满的本杰明参战,被授予上尉。退伍后,看起来年近20岁左右的本杰明,进入哈佛,完成了学业。

1920年,本杰明的第一个孙子出生。5年后,祖父本杰明和外孙一起上幼儿园。

“这时的本杰明非常喜欢绘制图画,制作链子,在他眼里,这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游戏。”

几年后,本杰明以婴儿的姿态去世。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据说,菲茨杰拉德的灵感来自于马克·吐温的一句话。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在80岁的时候出生,然后慢慢走向18岁,那生活将会幸福无比。”

Life would be infinitely happier if we could only be born at the age of eighty and gradually approach eighteen.

两个版本保留了本杰明“逆生长”的设定,同样以战争为背景。

这与作家自己的经历有关。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1896年,父亲是家具商。1908年,由于生意失败,生活日渐拮据。

1917年,菲茨杰拉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退伍,退伍后当抄写员,同时业余进行创作。

无论是《本杰明·巴顿奇事》,还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中都带有战争的印记。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中的本杰明被遗弃,与黛茜的恋情曲折,生下女儿后再度离开。而小说中的本杰明没有被遗弃,结婚、生子一气呵成。

电影中的本杰明,一生挚爱黛茜,哪怕皱纹爬上她的额头。小说中的本杰明,对年老色衰的妻子心生厌倦,觉得妻子实在配不上容光焕发的自己,决心参战。

电影中的本杰明,在黛茜的怀中去世。小说中本杰明,妻子仇视,儿子视其为累赘,全权由保姆照料。

这就是另一个本杰明。

4

蜂鸟和时钟

电影中,“蜂鸟”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蜂鸟”第一次出现在俄罗斯,船长迈克向当地人讲述航海故事。

蜂鸟不是普通的鸟,它的心率是每分钟1200下,翅膀每秒钟振动80下。要是翅膀停止振动,10秒后就会死掉。

这段关于“蜂鸟”的表述,也成为经典台词。

“蜂鸟”第二次出现,是在船长战死后。

本杰明将一个救生圈扔到海面——虽然是一个无意识般的举动,但暴露了他的内心——他希望救一个人,丧生的船长。

救生圈砸起水花,这时,海面突然出现了一只蜂鸟——它本不应出现在这里。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可以理解为,船长化为了蜂鸟,生命以另一种姿态延续。

这个处理是浪漫的。

当蜂鸟出现,战争的残忍与冷酷,生离死别的伤痛,得到安抚。

类似的处理,我国的文学作品里也出现过,最经典的当属梁祝化蝶。生虽无法厮守,死后仍可相伴——符合我国古典爱情剧的经典模式,满足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心理预期。

事实上,蜂鸟和人互相映照。每一个用力生活的人,就像蜂鸟一样,拼命地煽动翅膀,只为活下去。

电影的最后,女儿走出病房。大雨拍打着窗户,一只蜂鸟在窗外扑扇翅膀。黛茜说了一句“晚安,本杰明”,闭上了眼睛。

这一幕出现的“蜂鸟”,可以理解为,本杰明来迎接黛茜;也可以理解为,黛茜也将化为蜂鸟。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有一种说法是,蜂鸟没有脚,一生都在飞行。

实际上,蜂鸟有双足。但双足只能支撑身体,不能行走,的确一生都在飞行。

这让人联想起王家电影《阿甘正传》中的“无脚鸟”。

传说有一种飞越森林的无脚鸟,因为没有脚,没有停歇,没有终点,累了只能在风中休息。无脚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死的时候。

本杰明的一生是不幸的,生母去世,被父亲遗弃,少年时期是一副老人模样。

但他又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善良养母。

那天晚上,身为保姆的奎尼,像大家庭的女主人一般,在大厅向所有人宣布:“大伙听好了,我们有一个新客人,要在这待一阵子。”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1930年感恩节,12岁那年,本杰明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黛茜。从那一天开始,本杰明永远忘不了她湛蓝的眼眸。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他曾经有过很多女人,她们如流水一般,来来去去。他也有过一生挚爱的恋人,以及女儿。

到了老年,他的身体愈发年轻,像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一样,周游世界、体验人生。

行将就木之时,本杰明被送回亲人身边,最终以婴儿的姿态,在爱人黛茜的怀里长眠。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幸福吗?

电影落幕时,废弃的大钟被遗弃在仓库里,大水上漫,时钟仍在倒转。

《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止讲了一个爱情故事 - 天天要闻

电影截图 | 来源:B站

水,象征着时间,滚滚向前,掩盖一切,包括那件带有“反战”意味的大时钟。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有无数种解读。当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请不要忘了,那个在电影一开始,痛失爱子的人钟表匠。

在众人面前,在高台之上,他曾经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

或许时光倒流,

战死的儿子们就能返回故乡,

种田、工作、生小孩,过着长寿、美满的生活。

也许我的儿子也能活着回来。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望海晏河清,再无战争。

写在最后

看完电影后,我上网看了一下影评,发现好多都没提到点子上。例如把大时钟倒转,以至于本杰明的“逆生长”,归结于“爱”,或是“爱的奇迹”。

这样的分析,并不能说服我,所以决定自己写一些。

为此,我还专门找来了原著读。

其实原著非常短,并且两者之间的故事大相径庭,只有“逆生长”和“富二代”的设定是一致的。这让我更加坚定。

最后的最后,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推荐大家看一看。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显眼包上线!邓超让五哈给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 - 天天要闻

显眼包上线!邓超让五哈给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

被最新一期《五哈》笑不活了!节目组将79年出生的邓超划入老年组。节目播出后,邓超麻溜跑去问deepseek,在确认自己属于中年后,通过社交平台喊话节目组,让其所有“给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超哥这波操作,简直是“显眼包”本包,太有梗了啊!
原来他们是夫妻,老公演技不输何冰,老婆演过《父母爱情》 - 天天要闻

原来他们是夫妻,老公演技不输何冰,老婆演过《父母爱情》

有这么一对夫妻,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是一对夫妻,他们就是刘天佐和方慧。刘天佐,最近在《刑警的日子》,演了赵大力这个名字,演技不输何冰。一直觉得刘天佐是胖子界最帅气的,没有之一,因为他在《盗墓笔记》里的胖子,给人感觉演的最入戏的就是他。
贾樟柯的电影里,藏着多少咱汾阳的回忆? - 天天要闻

贾樟柯的电影里,藏着多少咱汾阳的回忆?

从《站台》到《世界》,从《小武》到《山河故人》,贾樟柯的镜头始终聚焦着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普通人,而这一切创作的源头,都藏在他与汾阳这座“边城”的生命羁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