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琅琊榜》里面,当年的赤焰军少帅林殊,化名江左盟宗主梅长苏,跟随萧景睿和言豫津来到了金陵城,借以养病的名义,开始了筹谋十二年的复仇行动。
在梅长苏的复仇行动里面,靖王萧景琰和禁军大统领蒙挚,是最重要的两位盟友,正是他们两人的绝对忠诚,才得以确保复仇行动的步步推进,最终为赤焰旧案沉冤昭雪。
直到电视剧《琅琊榜》快要大结局时,梅长苏才和静妃娘娘见面,而且在猎宫的营帐之中,静妃得知梅长苏身患火寒之毒、削皮挫骨之后,泪如雨下。
在梅长苏和静妃娘娘的对话之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大惑不解:梅长苏为什么称呼静妃为“静姨”?
众所周知,静妃早年为林燮所救,带着这位民间医女进入了林府,与林燮妹妹林乐瑶情同姐妹。
后来,林乐瑶嫁给梁帝萧选进入皇宫封为宸妃娘娘,在宫中一直体弱多病,静妃便以医女身份入宫陪伴乐瑶左右。
林乐瑶是林燮的妹妹,也是林殊的姑姑,静妃和林乐瑶情同姐妹,按照礼俗应该称呼为“姑姑”。
而林燮娶了梁帝萧选的妹妹晋阳长公主,林殊的妈妈是梁帝萧选的妹妹,因此梁帝萧选也是梅长苏的舅舅。既然静妃是皇帝的贵妃,那么梅长苏也可以称静妃为“舅妈”。
但是,在电视剧《琅琊榜》里面,梅长苏既没有称呼静妃为“姑姑”,撇开了林乐瑶嫁给梁帝萧选的这一层关系,也没有称呼静妃为“舅妈”,撇开了梁帝萧选妹妹晋阳长公主嫁给林燮的这一层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梅长苏在和梁帝萧选划清界限。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深究:为什么静妃要选择入宫?
很多人会说静妃和林乐瑶关系密切,入宫是为了照顾这位体弱多病的好姐妹。但是论医术,金陵城内皇宫之中的御医毫不逊色,对于宸妃娘娘的医治也更加名正言顺。
那么,背后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电视剧《琅琊榜》里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当时的大梁国,除了皇室纳妾,男女地位很平等。
电视剧《琅琊榜》中的女性,都有施展才能抱负的机会,比如:
霓凰,手握重兵,一方霸主;夏冬,悬镜司掌镜使,位高权重;秦般弱,滑族遗民,掌控红袖招,以谋士身份辅佐誉王;宫羽,精通琴艺,经营妙音坊,名动京师。
可见,在这种大背景下,哪怕是个女子,只要有一技之长,完全是可以独立自主的。
而静妃的聪慧自不用说,一手高超的医术,只要她愿意,自立门户开一家医馆或药铺,看看病人收点诊金,日子过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她为什么要入宫?
从后来的芷萝宫门前的石楠树来看,静妃其实是无法割舍对林燮的情意,即使被迫离开林府,但是她也不愿完完全全离开林燮。
所以,一旦离开林府后,静妃要做的,就是寻找办法,继续留在林燮经常走动的“朋友圈”之中,和林燮的好友打成一片,是一条可行而又最为便捷的途径。
那在林燮经常有来往的好友之中,可供静妃选择的又有哪些?
言阙?言阙当时还爱着林乐瑶,无心娶妻,想想靖王萧景琰都比言豫津大好几岁,林乐瑶的儿子萧景禹更不用说了,从侧面说明言阙当时已经是大龄剩男了。
夏江?夏江的原配是同门师妹,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琅琊阁主?住得远,而且不一定认识。穆南王?也住得远,远隔千里。
所以,只有当时的梁帝萧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人在金陵,和林燮往来密切。
林燮作为赤焰军主帅,身居要职,必然经常出入皇宫议事,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静妃能够见到他的机率。
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解释静妃不受宠的原因:她对梁帝萧选没有感情,不争不抢,佛系度日。
靖王萧景琰和梅长苏年龄相当,所以晋阳公主嫁给林燮和静妃入宫被梁帝萧选宠幸两件事情,大致发生在同一时间。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静妃爱恋林燮,不管对外显露多少,这件事都必须在晋阳长公主嫁入林府前,至少在晋阳长公主发现苗头之前解决。
因为,在电视剧《琅琊榜》中,除了皇室能够一妻多妾,其他人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尤其是正面人物。
静妃以医女身份留在林府“报恩”,其实是仆从下人,当然不是仅仅为了报恩,只是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留下来罢了。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多个情节暗示静妃对林燮的一往情深,那么静妃和晋阳长公主的感情如何呢?
静妃看到萧景琰借过来的一本《翔地记》,无意中察觉梅长苏的注释中避讳晋阳长公主的闺名“萧溱潆 ”。静妃在帐篷和梅长苏相认时,说过一句话:"你父母若知道你这个样子,不知道有多心疼。"
晋阳长公主被静妃提及,是顺带和林燮一起脱口而出的,相比被静妃时常挂在嘴边的“宸妃姐姐”,对比不要太强烈!
因此,晋阳长公主在电视剧《琅琊榜》里的存在感,其实非常薄弱,很少被提及,几乎被同样未出过场的宸妃娘娘碾压。
我们甚至都有足够理由怀疑,梁帝萧选妹妹晋阳长公主和赤焰军主帅林燮的结合,多半是出自大梁朝堂之上的联姻。随着晋阳长公主嫁给林燮,静妃也必须从此离开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