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6日这一天,“该用户违反法律法规,无法关注”,出现在了一个明星的个人社交平台上。
这行字很短,但分量却很重,而出现这行字的明星就是鹿晗。
编辑-晨
当时“鹿晗社交平台被禁止关注”的话题,迅速蔓延到了热搜榜的第一位。
一时间,猜测、震惊、疑问,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充斥了整个互联网。
而今天,7月5日,鹿晗那些曾经无法关注的社交账号,又突然重新恢复了正常。
整个过程,整整半年,没有任何官方的公告,没有团队的声明,更没有本人出来解释什么。
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仿佛半年前那场大风波,就只是人们的一场错觉。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半年前,一场直播里,鹿晗的状态似乎与平日里精心打造的偶像形象有些不同。
他在镜头前情绪有些激动,言语中夹杂着一些粗俗的词汇,甚至他还做出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带有冒犯意味的手势。
这些行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时情绪的宣泄。
但对于一个拥有数千万粉丝,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效仿的公众人物而言,事情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偶像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榜样的含义,他们的言行,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公共平台上展现出如此不加掩饰的负面行为,无疑是触碰了一条无形的红线。
这不再是所谓的“真性情”,而是在公共空间里,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或许正是这次直播间里的失控,最终引来了平台的严厉处罚。
网络社交平台对于现代明星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分享工具。
它是与粉丝沟通的桥梁,是商业价值的展示窗口,更是维持公众形象的重要阵地。
被禁止关注,对任何一个艺人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在他个人账号一片沉寂的时候,鹿晗工作室的社交账号却依然在正常运转。
会发布关于鹿晗相关周边产品的售卖信息的内容,与此同时,他本人也并没有从公众视野里彻底消失。
甚至还在线下举办了演唱会,可演唱会现场,鹿晗不仅暴瘦,甚至还有些瞬间衰老的样子。
一边是明星本人状态的不好,另一边是其商业价值的继续变现。
这种割裂感,似乎反映了流量时代里,明星生存状态的复杂性。
1990年,他出生于北京海淀区,成长轨迹和许多普通男孩没什么两样。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他2008年远赴韩国留学期间。
正是在首尔的街头,他被韩国顶尖的娱乐公司SM星探发掘,从此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成为练习生的日子是艰苦且枯燥的,每天都是无休止的训练,但在2012年,所有的汗水都得到了回报。
他作为男子组合EXO的一员正式出道,这个组合如同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亚洲。
鹿晗凭借着出众的外形和舞台表现力,成为了组合中人气最高的成员之一。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
2014年,他选择与SM公司解约,回国发展。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但他赌赢了。
回到中国后,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开启了所谓的“流量时代”,成为了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人物。
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他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个人首张专辑《Reloaded》,就拿到了国际唱片业协会认证的“白金唱天”销量。
主演的电影《重返20岁》《我是证人》,电视剧《择天记》,也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离开那个曾经成就他的平台,他依然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可也正因为站得太高,所以当风波来临时,才会显得如此瞩目。
在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里,明星们似乎总在两种人设之间摇摆。
一种是完美无瑕的精致偶像,另一种则是标榜“真实”的性情中人。
后者乐于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介意暴露自己的小缺点,甚至会刻意打破偶像的光环。
试图告诉公众:看,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的普通人。
鹿晗就更倾向于后者,他喜欢足球,会为了自己支持的球队在社交媒体上真情流露。
他会在综艺节目里,展现出放松和不拘小节的一面。
这种“真实感”,也确实为他吸引了很多欣赏他性格的粉丝。
但当他在直播间里的爆粗口和不雅手势的那个瞬间,他所展现的已经不是能被粉丝滤镜美化的“真性情”,而是一种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感受的漠视。
这次解封,与当初封禁时的轩然大波,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平静的几乎是悄无声息。
不知他未来的路,是否会更加难走,希望他能找回明星的责任感,好好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