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荒诞的群聊泄密事件成为了国际焦点。

图片来源于凤凰卫视资讯台
美国《大西洋》杂志3月24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国安官员把袭击也门胡塞武装的高级机密发送到一个通讯群组里,群里有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等18名政府高官。
同时,这个群组还错误地邀请了《大西洋》杂志总编辑戈德堡加入。
这导致3月15日美国在也门首都萨那以及北部萨达省狂轰滥炸两个小时前,这位媒体人早就知晓了袭击何时开始,什么机型参战,有几次轰炸。

图片来源于凤凰聚焦
但其实,本应罕见的政府丑闻,在美国并不算新鲜事。
2025年2月
特务名单泄露
美国中情局为执行裁员,误将间谍名单发给外部机构,导致多名特工身份暴露。
2015年3月
邮件门
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时期使用私人电子邮箱办公,处理政府机密时“极度草率”。
2013年6月
棱镜门
斯诺登揭露了美国监控全球的“棱镜”计划。
2003年7月
特工门
原美国外交官约瑟夫·威尔逊指认小布什政府为获得公众支持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故意使用虚假情报。不久,威尔逊妻子瓦莱丽·普莱姆的中央情报局特工身份被媒体曝光。
经过数次“信仰崩塌”的美国民众已是“百毒不侵”,所以他们能如此轻描淡写地调侃此次闹剧:

美国网友自制关于群聊泄露事件的梗图
半个世纪前的美国人面对丑闻时,反应可是截然不同。
1970年代,美国正经历着水门事件、越战失利、石油危机、女性主义和嬉皮文化的冲击,种种丑闻、谎言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他们原有的道德观念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人们开始盲目地追求自由与欲望,但事实上,没有人真正享受到了自由带来的快乐,光鲜外表下掩藏着精神匮乏与绝望。
中国导演李安在1970年代末赴美留学,亲身经历过时代浪潮的他认为:
“70年代的美国郊区就像宿醉将醒,不再有浪漫精神,不再有革命热情,代之而起的只有性与毒品——这是对旧文化秩序的根本性破坏。”
而这种空洞、虚无也由亲历者们传给了下一代。
以在家庭关系中探讨传统价值观与时代变革闻名的李安,将镜头聚焦于两个70年代美国中上层阶级的家庭,用小家精准剖析整个美国社会的病灶,拍出了冷峻、压抑的《冰风暴》。

《冰风暴》凤凰卫视电影台
4月18日 21:15即将播出
从古至今,“家”是个体与个体为了相互扶持而产生的,代表着温馨、安定和爱。
但在动荡的1970年代,“家”有时无法赋予情绪价值,甚至陷入混乱无序,让人对家充满渴望的同时,又往往为之所伤,因此失落绝望,一心想逃离。
电影开头,李安就用漫画《神奇四侠》来阐述了这层关系。

《冰风暴》截图
1973年11月出版的《神奇四侠》第141集中,神奇先生必须用反粒子武器对付他那个已经被毁灭王变成人肉原子弹的儿子,这就是《神奇四侠》中的典型困境情节。
从美国康涅狄格州本·胡德和吉姆·卡弗两个家庭便能看出,家如同冰一般,看似坚固,实则脆弱无比。
首先来看看本一家。

丈夫
本

妻子
伊莲娜

儿子
保罗

女儿
温迪
由于经济滞胀,身为一家之主的本只能终日沉迷高尔夫社交,但又始终无法晋升。他与妻子伊莲娜多年的平淡婚姻让这对夫妻之间交流所剩无几。处处不如意的他与邻居珍妮发生婚外情。看似肉体自由的他,实则精神反被束缚,情妇对他的冷漠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伊莲娜深知丈夫的出轨行径,她内心无比鄙夷卖力掩饰的丈夫,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又有何意义?她是个全职太太,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也没有勇气离开家庭。她渴望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身穿一袭红衣在路上骑车,却在压抑与矛盾中选择了自我封闭,置身于家庭之外。对于孩子和本的一切,她冷眼旁观,事不关己。
这对夫妻,在暴雨中甚至挤不进一把伞,最后只能独自冒雨前行。

《冰风暴》片段
再看看吉姆一家。

丈夫
吉姆

妻子
珍妮

大儿子
米奇

二儿子
桑迪
吉姆常年工作在外,因为他为人过于老实规矩,从而在家中失去了一定存在感,外出回来时儿子对他的第一句话竟是“你什么时候出去的”。
珍妮则身心都得到了所谓的“自由”,隔三差五就在家人眼皮底下与本偷情。这一切看似极为“逍遥”,但表面的喧嚣填补不上情感上的巨大空洞。在夜深人静时,她只能像婴儿一般蜷缩在床上,以此寻求心灵慰藉。
代表着夫妻幸福的水床到最后形同虚设,甚至将她们越推越远。

《冰风暴》片段
大人们的荒谬,使父母权威在孩子们心中失效,疏于正常的爱与陪伴,四个孩子只能向外求索。
在懵懂的青春骚动中,他们无不例外变得叛逆、另类。
保罗迷恋上了以为跟他一样热爱文学的富家女,兴致冲冲地找她探讨文学,得到的却是一脸疑惑。他的朋友则带他嗑药、酗酒。

《冰风暴》片段
米奇在学校被孤立,他只好把精神寄托放在研究几何问题上。当弟弟桑迪问他数学作业时,他想告诉桑迪数学的奥秘,却又再一次被无视。

《冰风暴》片段
桑迪迷恋各类爆炸装置,在家炸坏了不少东西,面对儿子的暴力倾向,珍妮也只是训斥了几句就不管了。

《冰风暴》片段
温迪会与米奇、桑迪分别躲在角落观察各自的身体。
而温迪的越界行为曾两次被大人发现,珍妮严肃地告诫她:“人的身体就是他的神庙。”

《冰风暴》片段
父母辈自身行为不端,遇上子女错时,说出的言语再大义凛然,也毫无说服力,构成了本片最讽刺的桥段。
电视中不断播放的水门事件时刻摧毁着公众对权威的信任,成为国家的危机。

《冰风暴》截图
父辈的不道德行为也使家庭的约束力与凝聚力悄然消散,下一代的世界观在形成与崩塌中同时进行,逐渐瓦解着家庭信仰。
家庭内部情感无法流通,每个人忍耐压抑着,等待着天气预报所说的冰风暴的来临。
冰风暴席卷康涅狄格州的那晚,本和吉姆夫妇仍在桎梏中挣扎。
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和沟通的徒劳,他们不约而同参加了派对。

《冰风暴》截图
而就在关系接近破碎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如同冰风暴的洗涤一般,彻底唤醒了两家人的麻木不仁。
大人、孩子们都停下来思考对与错、荣与耻、善与恶。

《冰风暴》截图
导演李安曾纠结影片结尾那场本哭泣的戏要不要剪进正片,后来他还是决定放进去:
“他终于卸下武装的面具,向家人承认自己的脆弱及羞愧。没有什么比看到父亲在家人面前落泪更令人如释重负。一家人坐在冰封的车内,相互凝视,心中怀着对亲人无条件的信任与包容,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这是全片中他们第一次能正视对方。”
能看出,即使整个故事带有绝望的毁灭气质,但李安还是希望两家人都冰释前嫌,给予未来一丝希望。

《冰风暴》截图
但现实并不如他想象中那样发展。
1970年代的社会风波具有强腐蚀性,时至今日余震仍在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中随处能找出与《冰风暴》对应的原型。
只不过大家对空虚早已司空见惯,不再在迷茫中挣扎,而是在无序中有序地生存下去。
片中家庭成员围坐餐桌,无人交流的沉默震耳欲聋。而当代餐桌上的“低头族”乐在其中,形成跨时空的对照。

《冰风暴》剧照
本与伊莲娜对于参加派对,内心几度挣扎拉扯。但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越来越多人主动选择tinder式快餐男女关系,主动消解亲密关系的严肃性。

《冰风暴》片段
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社会情绪不安。如今政客在社交媒体上虚伪的表演成为了常态,对此网民们像抓住了无聊生活中的乐子,纷纷看破不说破,一个接一个在评论区造梗、抖机灵。

《冰风暴》片段
或许,需要一场更为猛烈的心灵冰风暴,才能洗刷这一切乱象。


来源:电影台
编辑:福尔魔歌、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