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剧中奶奶高英逝世!80 年代顶流女星,用一生诠释 ' 戏比天大 '

2025年03月22日22:52:06 娱乐 1129

3月22日的南京飘着细雨,江苏省话剧院的走廊里静悄悄的。谁也没想到,曾在这里执掌多年的老院长高英,会在这个春日的上午永远离开。消息传来时,不少同行望着墙上她的旧照,恍惚间还能听见她指导年轻演员时的声音。

吴京剧中奶奶高英逝世!80 年代顶流女星,用一生诠释 ' 戏比天大 ' - 天天要闻

  1956年出生的高英,人生轨迹在1977年拐了个弯。那年她进入话剧团,在专业老师的打磨下,很快显露出表演天赋。次年冬天,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桑弧到南京选角,正在排小品的高英被一眼相中。

这部名为《她俩和他俩》的电影,后来成了国庆30周年的献礼片。镜头前,高英一人分饰孪生姐妹方方和园园,一个活泼直率,一个温婉细腻,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被她演绎得活灵活现。电影上映后轰动全国,23岁的高英捧着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的奖杯,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吴京剧中奶奶高英逝世!80 年代顶流女星,用一生诠释 ' 戏比天大 ' - 天天要闻

  紧接着,她又在《等到满山红叶时》里饰演护林员吴素琴,在《燕归来》中塑造隐忍的中年妇女陆燕。尤其是《燕归来》里与达式常的对手戏,她将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深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不少观众在影院里跟着她悄然落泪。那几年,高英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大众电影》的封面上,选票如雪片般飞向百花奖评委会。

  事业如日中天时,高英却选择回归话剧舞台。1990年代后,她将重心转向江苏省话剧院,不仅主演了《再见了巴黎》《甲申纪事》等多部话剧,还挑起院长的担子。同事回忆,有次她拍影视剧拍到一半,听说剧院有重要演出,二话不说推掉片约赶回排练场。"舞台是演员的根。"这句话她常挂在嘴边,即便后来担任行政职务,依然坚持每年至少出演一部话剧。

吴京剧中奶奶高英逝世!80 年代顶流女星,用一生诠释 ' 戏比天大 ' - 天天要闻

  2017年,61岁的高英在《人民的名义》中客串陆亦可的母亲吴心仪。戏份不多的她,用一场为女儿婚事操心的戏征服了观众。镜头里,她戴着老花镜翻看相册,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慈母的温柔与无奈。许多年轻观众这才惊觉,原来这位老戏骨,竟是当年红极一时的银幕女神。

吴京剧中奶奶高英逝世!80 年代顶流女星,用一生诠释 ' 戏比天大 ' - 天天要闻

  退休后的高英深居简出,偶尔参加朗诵会或去高校讲学。江苏省话剧院院长解涛说起她时,语气里满是敬意:"高院长对舞台有种近乎虔诚的热爱。"在物质生活上,高英始终保持着淡泊。年轻时拍戏没有片酬,靠工资生活;后来片酬上涨,她却因坚持话剧很少接主角。但她从不觉得遗憾:"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吴京剧中奶奶高英逝世!80 年代顶流女星,用一生诠释 ' 戏比天大 ' - 天天要闻

  如今,南京街头的海报还贴着《人民的名义》的剧照,菜场里仍有人在讨论"陆亦可妈妈"的演技。高英走了,留下的却是一串扎实的脚印:从《她俩和他俩》的灵动少女到《燕归来》的成熟女性,从话剧舞台的坚守者到提携后辈的引路人。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戏比天大",在喧嚣的娱乐圈里,活出了一份难得的纯粹。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