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春运“夫妻档”,共同坚守演绎“硬核浪漫”

2025年01月20日20:40:37 娱乐 4259

“90后”春运“夫妻档”,共同坚守演绎“硬核浪漫” - 天天要闻廖茂源和连慧蓉是基层一线相濡以沫的“执法蓝”。“90后”春运“夫妻档”,共同坚守演绎“硬核浪漫” - 天天要闻夫妻俩同时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

“90后”春运“夫妻档”,共同坚守演绎“硬核浪漫” - 天天要闻廖茂源在工作中。

“90后”春运“夫妻档”,共同坚守演绎“硬核浪漫” - 天天要闻连慧蓉(右一)在工地现场。

  2025年春运今天启幕,又是一年回家路,“执法蓝”一如既往地在一线护航。上午,市交通执法支队湖里大队中队长廖茂源就忙碌在春运一线,在高崎客运站开展“两客一危”检查。

  他和爱人连慧蓉是市交通执法支队“90后”夫妻档,每到春运的时候,就是他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记者走进他们,为您讲述基层一线相濡以沫的“执法蓝”,守护万家平安路的故事。

  把最后一名旅客送出站点 一天工作才算结束

  昨晚,市交通执法支队湖里大队与机场公安部门开展夜间联合执法,查处非法营运、网约车巡游揽客等违规行为共7起。接下来的40天里,他们将继续迎接春运“大考”,为广大返乡旅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今天上午,市交通执法支队湖里大队中队长廖茂源正在高崎客运站开展“两客一危”检查,忙碌在春运一线。

  “旅客不走,我们不走。”廖茂源说,自2020年调入市交通执法支队驻厦门北站执勤点后,每到春运及国庆、元旦等假期,廖茂源就把“家”安在了厦门北站。“只有把北站每天末班车最后一名旅客送出站点,我们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廖茂源还记得,2023年国庆假期旅客激增,高峰期厦门北站一天进出量接近20万人次。中午到站旅客熙熙攘攘,廖茂源一边要及时发布巡游出租车车辆调度指令,召集车辆第一时间解决疏运问题,一边要在路口实时关注到站客流情况。“回到执勤点时,一般已经下午一两点了,从食堂打包的饭菜都凉透了。”廖茂源说。

  2024年7月,廖茂源调入了市交通执法支队湖里大队担任中队长。执法检查、普法宣传、联合约谈、提示告知和诚信教育……廖茂源和同事奔走于湖里辖区各家道路运输企业之间,平均一个月要走访30家以上,多举措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提升行业安全。

  据悉,除了日常的路面执法外,市交通执法支队自2024年起施行“一个平台、两类事项、三级对象、分级监管”的新型分级分类执法监管机制,通过对一般违法情况较多的b级企业实施增量执法,对违法频次高、危害后果严重、风险较大的c级企业实施重点管控,达到源头执法监管更加精准高效。去年,支队开展分级分类企业执法检查534家次,对发现的问题立案查处146起,强化督导帮扶,有力推动运输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有效提升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水平。2024年我市道路运输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2023年同期下降52%和33.3%,实现“双下降”。

  安抚司机情绪送老人回家 温情守护八方旅客

  交通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有情的执法更有力量。查处非法营运时安抚乘客,和违法司机讲清法理和情理,也是廖茂源的日常工作。

  2023年12月,廖茂源在厦门北站查处了一部非法营运的小轿车,车辆被扣后驾驶员李某情绪低落。“我发现他情绪不太对,就带回执勤点,边给他倒了杯热茶,边开导。”廖茂源说,他和现场民警一起讲清非法营运的危害和可能给司乘双方带来的安全隐患。一番耐心宽慰和诚恳谈心下,李某认识到了错误,表示今后将依法依规,做一名合规营运的司机。

  执法过程中,暖心的事每天都在上演。“谢谢交通执法人员!帮我找到了回家的路!”2023年5月,正值旅客出站高峰时间,一位独自坐上出租车的老人突然忘记了目的地,为难的司机向正在执勤的廖茂源求助。原来,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一时间忘了回家的路。经过和派出所的多方联系,廖茂源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并将其送回家妥善安顿。

  廖茂源还带领队员以厦门北站爱心交通驿站为服务阵地,温情守护八方旅客,仅2023年、2024年两年,执勤点就向151名有困难的旅客伸出援手,帮助旅客找回手机、笔记本电脑、行李等贵重财物89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超50.4万元。厦门北站执勤点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

  既是风雨同舟的爱人 也是齐头并进的战友

  廖茂源调入厦门北站执勤点后,基本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同在市交通执法支队的妻子连慧蓉十分理解,她比丈夫小1岁。“刚进单位时,我俩都在海沧大队基层,需要出外勤时,偶尔遇到一些危险的情况,他都会挺身在前。”连慧蓉说,“我们都在交通执法一线工作过,他的辛苦和忙碌我都明白。”

  2021年,连慧蓉调入市交通执法支队质安大队,承担全市交通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不仅是“护路者”里少有的“巾帼女将”,更需要兼顾后勤保障、宣传等诸多工作。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她啃起工科“硬骨头”,常常利用下工地的机会向质安大队的工程质量安全专家、工程师请教,学习晦涩的工程类知识。对夫妻俩而言,虽然岗位不同,但钻研业务、提高本领都是一样的。

  2021年初,夫妻俩共同备考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5个月里,在哄睡了2岁的女儿后,两人就把客厅和卧室变成了自习室,一起挑灯夜战。“他法律好,我英语好,考题都是互相指导着做。”连慧蓉说。

  2021年5月中旬,夫妻俩一起走进了考场,双双考上了法律和文化社会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并于去年7月毕业,在同一处礼堂里穿着毕业服留下合影。“希望能通过学习弥补执法工作中薄弱的地方。”廖茂源说,2023年6月他还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文/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傅秋萍 图/受访者提供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