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策划•这一年的TA|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用余生找回寻子24年失去的生活

2024年12月30日15:30:25 娱乐 3042

制作/王怡文

纵览新闻记者 刘世鹏

“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自己像个父亲。”郭刚堂在自己的书《在路上》中写道。今年10月,郭刚堂的新书《在路上》上架售卖,这本书是他对这24年的一个总结,无论是找孩子还是如今回归正常生活,自己一直都“在路上”。

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的大儿子,两岁半的郭振在山东聊城李太屯村被拐走。从此,郭刚堂踏上了24年的寻子之路,他将郭振2岁的照片放大,印在旗上插在摩托车后座,他走遍全国各地,跑了31个省,骑坏了10辆摩托车。直到2021年,郭振被找到,郭刚堂24年的寻子路终于画上了句号。

郭刚堂的这一年

寻子成功并不是结局,而是新的起点。2024年10月30日,郭振被拐案二审宣判,法院判定维持原判。郭刚堂走出法院时,脸上十分平静,但每次想起宣判的场景,仍然心有不甘。2024年,为了这个结果,郭刚堂奔走了一年。

2023年12月,郭振被拐案一审宣判,呼富吉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唐立霞被判处无期徒刑,两人进行上诉。那时的郭刚堂对着媒体的镜头大喊,“他要上诉,他还要上诉!”

在一审现场第一次见到唐立霞时,郭刚堂问她:“你认识我吗,你知道我这些年受的苦吗?”唐立霞脸上没有多少悔意地说,“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这一个添麻烦,不能和我们这些家庭20多年的辛苦画等号。”郭刚堂说。

年终策划•这一年的TA|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用余生找回寻子24年失去的生活 - 天天要闻

郭刚堂展示寻亲旗。(摄/刘世鹏)

郭刚堂想,如果能找到呼富吉和唐立霞更多的犯罪证据,是不是才能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一审后,郭刚堂四处走访了解到,呼富吉在河南安阳等地以投毒、女性诱骗等方式拐卖儿童。“没孩子找富吉,给几千块钱,过几天就会有孩子”,在呼富吉的老家河南林州,郭刚堂发现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认为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呼富吉拐卖的孩子肯定不止三五个,肯定还有更多没有交代的线索。

据极目新闻报道,根据呼富吉的作案手法,一条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对上了号,山东梁山的冯忠明就是因家人遭投毒迷晕被拐走。当郭刚堂将呼富吉的照片发给冯忠明的母亲,对方一眼就认出,拐走冯忠明的就是呼富吉。在二审宣判前,郭刚堂将这些证据提交给了法院。二审宣判前,庭前进行了沟通,沟通结果是对于新发现的漏罪情况,相关部门表示证据不清。郭刚堂寄希望于呼富吉能够反思,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的查证工作,但呼富吉没有说出相关的犯罪事实。

郭刚堂本想着如果呼富吉能说出更多被拐孩子的线索,哪怕结果是给二人减刑他也可以接受。“既然你不给自己机会,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你机会。”郭刚堂还会继续收集呼富吉的犯罪证据,直到他们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

郭刚堂和儿子郭振

除了追究人贩子的责任,郭刚堂还有自己的生活要去经营。郭刚堂用“心”总结了自己人生的阶段:孩子丢了,是闹心;寻找孩子的过程,是找心;当孩子找回来了,是定心;如何让郭振真正融入这个家,是修心。

2021年“团圆行动”正式启动,那一年有两万多个家庭找到了亲人,其中就包括郭刚堂。认亲现场,郭刚堂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3年多来,郭刚堂小心地维护着和郭振的关系,等待他适应身份,重新融入家庭。父子俩在一起时,郭振很少提起小时候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什么选择当老师。郭刚堂也从来没有告诉过郭振,这些年寻子路上的故事。

年终策划•这一年的TA|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用余生找回寻子24年失去的生活 - 天天要闻

郭刚堂和他的摩托车。(摄/王怡文)

想儿子了,郭刚堂和妻子就会到河南去。郭振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工作比较忙,有空了,就带着父母下馆子,出去逛一逛。郭振基本每个月都会回山东聊城一次,但郭刚堂并不希望孩子经常回来。

郭刚堂算了一笔账,郭振每个月挣四五千元,每次回来高速费和油费就要四百多元,郭振也不会空手来,每次来都拿点瓜果梨枣,回来一次就要五百多元,一个月回来4次,就是一半的工资。“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孩子一直惦记着我们就够了。”他说。

看到郭刚堂经常用自来水做饭,郭振给家里买了一个过滤器。郭刚堂的妻子腰不好,郭振给妈妈买了按摩枕。知道妈妈经常失眠,郭振在网上给妈妈买药。“虽然知道在网上买药不靠谱,但这是幸福的药,必须得吃。”郭刚堂说。

对于郭振怎么融入这个家庭,郭刚堂希望能顺其自然,怎么对待老二、老三,就怎么对待郭振。每次郭振回家前,郭刚堂的妻子都会提前给他晒好被子。3个月前,郭刚堂的二儿子有了女儿,郭刚堂的妻子催促郭振,“你们怎么还不生。”

现在,郭刚堂的妻子在北京给二儿子带孩子,因为三儿子还在上学,郭刚堂一直留在家里。看着电视柜上的孙女照片,郭刚堂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就是他最幸福的日子。

 感恩之行还会继续

二审宣判后,郭刚堂去了新疆直播助农。近两年,他到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开启视频直播30多场,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靠着直播助农,上个月,郭刚堂把银行贷款全部还清。12月16日,纵览新闻记者见到郭刚堂时,他正在农场里和厂家沟通合作事宜,地上摆放的都是米、面、油等农副产品。郭刚堂的农场只种了两种作物,20亩的芹菜以及农场原主人留下的20亩中药。种植芹菜的大棚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郭刚堂打算以后就在这里直播,以自己的菜地为背景,卖自己种的菜。

成为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会长10年,交届期已到,郭刚堂辞去了会长的职位。但郭刚堂还会在公益寻亲的路上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他还想加入救援队,参加公益组织。郭刚堂的农场还没有雇佣员工,如果寻亲家长遇到困难,可以到农场来找他,只要愿意干活,就有饭吃,有地方住。

随着媒体的关注,郭刚堂的联系方式也被众多网友熟知,不少人找到郭刚堂,找人的、找牛的、想自杀的、艾滋病患者……郭刚堂像是一个“事务所”,倾听着其他人的烦恼,给他们分忧。

郭刚堂还惦记着24年来帮助过他的人。2022年,寻亲成功的郭刚堂骑着摩托车,开启了感恩之旅,他的摩托车后座上仍插着多面寻子旗。大家都说老郭的摩托车是幸运的,感恩之旅过后,被拐多年的解清帅、任攀、梅志强都被陆续找到,印有他们信息的寻亲旗,都曾插在郭刚堂的摩托车后座上。为了延续这份幸运,在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郭刚堂还要骑着摩托车再上路,为了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还会继续在后座插上寻亲旗,帮助那些未团圆的家庭。

年终策划•这一年的TA|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用余生找回寻子24年失去的生活 - 天天要闻

郭刚堂在农场。(摄/刘世鹏)

用余生找回那24年

郭刚堂的父亲刚过了85岁的生日,寻子的24年里,郭刚堂少了很多陪伴父亲、母亲的时间,他想慢慢去弥补。前段时间,郭刚堂的父亲得了脑梗,聊天时,父亲一直在怀念以前种地的日子。

因为拆迁,李太屯村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区,郭刚堂产生了包下一块地的想法,既能满足父亲的愿望,也能有地方接待找自己寻求帮助的寻亲家长。经过朋友介绍,郭刚堂盘下了一块80亩的农场,就在聊城的郊外,离家20分钟车程。已是入冬的季节,农场里落叶满地,农场入口处有3个小屋,郭刚堂就在里面喝茶、看书、会客。

在父亲的生日宴上,孩子们告诉了老人这个消息:他在北边包了块地,可以种菜、养鸭、养鸡,还能炖地锅。为孩子操心一辈子的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惊喜,更多的是担心,担心儿子这么多年不种地,会不会赔。

农场成为郭刚堂未来事业的开端。他的收入来源,还是带货,他想通过售卖农产品的方式,让家庭进一步殷实起来,给儿子还有孙辈一个更好的环境。2021年郭刚堂与郭振认亲后,不少商家看到了郭刚堂的流量,向他发出了代言邀请,还有人开出500万一年的价格,但郭刚堂选择了拒绝。郭刚堂知道如果带货食品、化妆品等产品会带来不少财富,但他希望自己能真正帮助到那些有需要的人,“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还在寻亲的家长,他们没有多少钱,需要的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1997年,郭振被拐前,郭刚堂27岁,正处在事业上升期。郭刚堂脑子灵活,能吃苦,喜欢闯荡,通过跑运输,他赚了一些钱,买了拖拉机,还攒下5万元的积蓄。那时,他还在计划着投资建设几百平方米的旱冰场,但一切都因郭振被拐而改变。

郭刚堂常说他觉得自己只有35岁,事实上他已经54岁,满头白发。在郭刚堂家的地下室里,停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车,这是他的“老伙计”,没事的时候过来看看,留个念想。

往后看是追忆,往前看才是人生。正如他在《在路上》书中所写:“用24年、50万公里找到孩子,再用余生找回那24年。”

年终策划•这一年的TA|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用余生找回寻子24年失去的生活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