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2024年11月02日16:13:09 娱乐 1191

国产剧又开始卷了。11月1日单天两部爆款定档赵露思虞书欣这两个顶流女星同天首播,这次是真的要卷出个胜负来了。

不过说实话,这波扎堆上映的剧集水平堪忧。数量是上来了,但质量却成了一个大问题。超过70%的剧集都在玩”颜值+流量”的老套路 ,剧本质量却越发不受重视。

看看这些新剧的制作班底就知道了。《珠帘玉幕》《永夜星河》这种自带顶流buff的剧,光宣发预算就占了总投资的三分之一。这钱要是用来多请几个好编剧,或许就不会出现”演员演技在线,剧情却像小学生写的”这种尴尬情况。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翻看这波定档的剧集名单,更让人不得不说一句:资本市场的审美还停留在十年前。34部待播剧中,古装剧占比达到45% 。同质化严重就算了,还在用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老掉牙剧情。

市场上倒是也有几部像样的作品。《小巷人家》请来闫妮蒋欣这样的实力派,《暗潮缉凶》有陈建斌这样的老戏骨坐镇。但这种注重演技、重视剧本的作品反而成了小众货。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现实题材剧本该是最受欢迎的,结果倒好。36部热播剧中,现实题材还不到20% 。那些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好剧本,编剧写出来了,制片人却说”不够爆款”。

视频平台开始疯狂布局短剧市场,这事儿表面上看是为了迎合用户的碎片化观看需求。实际上是成本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一部短剧的投资额度,还不到常规剧集的三分之一。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再说说这些剧的演员阵容。老戏骨和流量明星强行捆绑在一起,看着就别扭。一个是演技派,一个是流量担当,这种”双保险”策略纯粹是在糊弄观众。

现在的视频平台都在喊”内容为王”,但看看他们的投资方向就知道了。营销费用占总投资的40%以上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难怪观众一次次被”割韭菜”。

制作方都在用大数据分析观众喜好,结果做出来的剧集却越发脱离现实。动不动就是”豪门恩怨”、“天降奇缘”,普通观众的生活故事反而无人问津。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剧集。制作方总觉得”观众喜欢什么就给什么”,却不明白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近半年的剧集口碑,85%都在及格线以下

各大平台争抢排播权,付费会员却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观众用钱包投了票。与其花钱看注水剧集,还不如去看点国外的优质内容。

这些问题不解决,国产剧市场就永远停留在”量产”阶段。平台、制作方、投资方都在互相甩锅,最后受害的还是观众。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对于即将开播的新剧,观众的期待值倒是挺高。但从以往经验来看,开分9.0最后稳定在6.5 的情况太常见了。

这波新剧能不能打破”高开低走”的魔咒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好的内容生态,再多的营销也只是面子工程。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最近热播的剧集收视率一路走低,各大平台坐不住了。可他们想的不是提高质量,而是研究怎么让数据好看点。

产业环境如此恶劣,观众该如何选择?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平台方、制作方和投资方该坐下来好好想想了。

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 天天要闻

(参考信息来源:《10月31日追更定档日历,1部首播6部热播,明日有2部新剧开播》)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