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是否留意到,《甄嬛传》剧中潜藏着一个颇为蹊跷的情节漏洞?
那便是,胖橘君为博甄嬛青睐,竟冒充果郡王之名,而甄嬛非但未识破,反而屡屡与之幽会。
试想,胖橘本性多疑,何故要以他人身份引诱自家嫔妃?且对甄嬛与“郡王”间的微妙情愫视若无睹?
甄嬛素来机敏过人,又怎会三番五次与一“郡王”共赏音律,互诉衷肠?就连贴身侍女流朱也提醒她,此人乃皇上胞弟。难道甄嬛真就情难自禁?
往昔,我总以为皇上此举意在试探甄嬛真性情,甄嬛则是因敢爱敢恨而为之。
然此番重温,却觉胖橘之心远非单纯,甄嬛亦非全然沉溺情爱。
他们情感的萌芽,非但不浪漫,反而步步暗藏玄机。
首先,胖橘假借果郡王之名,实则是为了检验甄嬛是否端庄自持。
剧中皇上声称,因恐甄嬛畏他,不敢亲近,故而冒充果郡王。但试想,若真是郡王,甄嬛岂不更应避嫌?哪位后宫佳丽敢与郡王私交?
因此,扮作郡王接近甄嬛,分明是一场试探,而非真心接近。
再者,胖橘亦欲借此探知民间对果郡王的拥戴之情。
皇上对果郡王心存芥蒂,曾故意挑拨道:“皇阿玛更偏爱你。”吓得果郡王惶恐跪拜。
他盗用果郡王之名挑逗甄嬛,实则欲窥探民心是否倾向果郡王。
然而,皇上却低估了甄嬛的才智,甄嬛实则早已洞悉与她共赏音律之人乃皇上本人。
一来,选秀之时,她虽未直视皇上,却对皇上之声记忆犹新。
二来,果郡王与皇上年龄悬殊,容貌亦各有特征,民间传说亦多有差异,极易分辨。
三来,甄嬛最恨轻薄之徒,皇上为她推秋千时曾搂抱于她,若非知晓其身份,甄嬛绝不会与之再有后约。
那么,甄嬛为何要佯装不知,配合皇上演这出戏码?
显然,她已洞察皇上之意,知晓此番试探非同小可,关乎个人品德。
于是,她顺水推舟,既大胆迎合,让胖橘心生爱慕,又举止得体,与胖橘保持距离,甚至刻意提醒“郡王请自持”,令皇上颇为满意。
此番高超的情商展现,让甄嬛在这场较量中大获全胜,也让皇上深陷情网。
后来,曹贵人得知此事,故意在皇上面前提及“十七爷乃皇上与莞贵人的大媒人”,一度引发皇上对甄嬛人品的再度猜疑。
幸得甄嬛及时表明对皇上的深情厚意,才消除了胖橘的疑虑。
伴君如伴虎,皇上终归是皇上,仅凭美貌便想赢得其爱,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国之君怎可轻易沉醉于温柔乡?所有的宠爱,皆需经过重重试探,深入交流后方可得来。况且,他心中真爱已献予纯元,其余之情,不过尔尔。
说到底,甄嬛在这场情感博弈中,终究还是未能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