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2024年05月11日20:45:19 娱乐 1568

中新经纬5月11日电 近日,备受关注的爱奇艺自制剧《我的阿勒泰》开播,播出第一天CVB数据就登顶,并以10.671%的收视份额遥遥领先,豆瓣开出了8.5分,大结局后涨至8.6分,成为今年国剧市场的收视和口碑爆款。《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高人气同名散文集,原著质地纯粹,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

作为一部京产剧,《我的阿勒泰》首次挑战了散文影视化改编,是剧集行业一次里程碑式的大胆实践。该剧播出前曾入围第七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在法国戛纳和北京电影节进行过两轮点映,受到媒体和观众诸多好评。5月7日正式播出后,《我的阿勒泰》陆续得到了大量业内专家、学者、影评人的关注,不妨具体听听文艺界专家们都是怎么说的。

李京盛:久违的自然感,如老友久别重逢

看《我的阿勒泰》,给人一种久违的自然感:人物和故事,都从大自然中走来,环境和景物,也完全是纯天然的原样,仿佛尝到了一口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粮食,让人咀嚼到了一种天然谷物的醇香。

没有精心搭建的造景、没有靠灯光营造的氛围,更没有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人造戏剧元素。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在自然中“自然”地生存着,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草原、河流、山峦、羊群、马匹、与人的生存状态,水乳交融地构成和还原了一种原生态关系。

散文化的表达,也让观众获得了一种随性而自由的观赏心态。这种观剧感,在内心深处已沉睡许久,《我的阿勒泰》将其唤醒,就像遇到了久别的朋友,有着些许的欣喜和意外。(作者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尹鸿:带有现实烟火气的人间“桃源”

剧集越来越走向形态的多样化、叙事的审美化,《我的阿勒泰》这样的走“散文化”之路的电视剧也能做得如此精致、澄净、意味细腻,这可以看作创作者和生产传播者审美自觉的一种体现。

虽然不能说多么惊天动地,但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高云淡现性情,不仅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呈现了大美新疆,更是在喧嚣世界里描绘了一个带有现实烟火气的人间“桃源”。

大鹏滕丛丛马伊琍周依然于适的主创组合,也各自奉献了独特的艺术多样性。(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牛颂:突破单边叙事,民族影视的创新作品

我对剧集《我的阿勒泰》这样的作品,已经盼望很久了,对民族影视有创新。中国是多民族的,各民族是有交往的。但以往写不同民族之间共同生活、心灵交流的好作品太少了,太不敢表现了,单边叙事多。感谢这部作品,展现了天高地远中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人们的守望相助,心心相印的温暖。它完全可以作为拓展民族影视创作前路的样本来讨论。(作者为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总监)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龙耘:一幅超越民族、语言标签的清新画卷

这部拥有电影质感的短剧集,试图展现一幅超越民族、物种、身份、语言的清新画卷。 “不通语言但通人情”的对话,悬挂着动物头骨的大树,经历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双重洗礼、困于现实但内心仍不乏爱与力量的角色……高超的视听技术隐藏在人与人、人与万物彼此依存、纠缠的关系背后,淹没于“去生活,去爱,去受伤”的故事之中。(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戴清:没有程式化,不期而遇的自然感动

一部别致的迷你剧。剧中,人烟稀少的偏远山村,生机勃勃的夏牧场,不时挂在天边的美丽彩虹,牛、羊、骆驼悠然游走,淳朴的哈萨克牧民……作品把自然质朴的新疆阿勒泰的村庄带到我们眼前,从乌鲁木齐黯然返乡的汉族少女怀揣着滚烫的写作梦想在萨伊汗布拉克(指“美好的泉水”)不经意间感受着爱与生活的滋养,大自然静谧而有力量,不同民族的生活观念交流融合、质朴的亲情自然流淌……没有印象中的程式化,让人不期然地感动,点点滴滴,又有些猝不及防。

风姿绰约的马伊琍饰演张凤侠这个角色,粗粝而善良,生命活力、生活智慧都让人物很特别很动人。女儿——周依然饰演的李文秀,一个边远乡村的文青形象,主打一个自然;于适饰演的哈萨克青年巴太造型表演也都颇成功……(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周黎明:类型高级,富有美学,值得细品

三代汉族女性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经营小卖铺,涉及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融。原著描写的年代远没有现在那么富裕,甚至可以说相当艰苦,但你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一面,并被深深感动。

欣赏这样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不被喧嚣和纷扰所干扰;需要懂一点中国文化重意境的美学,不以情节剧的标准来套用更为高级的类型,细细品味那些情节之间的微妙。(作者为双语作家、国际知名影评人)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李星文:久居尘网中,复得返自然

十几年前在北疆有过一次十天的游历,剧里的夏牧场,一下把我带回了绿草、清水、丛林起伏的当年情境中。

“小卖部姑娘”李文秀久居尘网中,复得返自然。巴太一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这种天地辽阔中的相向而行,散淡而美好。

这部剧还让我想起了《南行记》。戏剧性少少的,生存状态多多的。这样的戏不能老出,但必须有。(作者为知名影评人、剧评人)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牛梦笛:淡化宏大,轻盈而细腻地触摸人生

《我的阿勒泰》的镜头语言就像一首散文诗,蓝天、白云、草原、野马还有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淳朴、善良、坚韧,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仿佛能够通过镜头触摸到那里的风,感受到那里的阳光,听到那里的河流在歌唱。

剧中的故事呈现了生命的探索过程。主角李文秀在大城市中遭遇坎坷,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寻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另一种可能。在李文秀的视角下,我们得以细腻地触摸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

《我的阿勒泰》并未刻意灌输沉重的价值观,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轻喜剧的笔触,轻柔地淡化了那些宏大的人生议题。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讨巧,更是对原著精髓的深刻诠释和致敬。(作者为《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许莹:审美高级,散文改编的宝贵范例

剧集《我的阿勒泰》用清晰的叙事线串联起作家李娟散文集中出现的诸多细节,将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展现寓于生活点滴与个人化情感体验,为散文体裁的影视改编贡献了宝贵经验。

该剧确立了一种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的审美格调。当前许多剧集创作存在调色过亮或过暗的倾向,以刻意制造一种高级质感。什么是高级?高级是不刻意,是我拥有我所看、所感受、所爱的能力,剧中枯枝是美的,风沙是美的,演员风尘仆仆的造型同样是美的,它不矫饰一切存在的意义。

该剧实现了很多“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剧集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放在国产剧集发展进程中去看,看到的便不止是今天,更是未来。(作者为《文艺报》艺术评论部编辑、北京评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卞芸璐:不美化,不猎奇,多重面相的流动影像

《我的阿勒泰》从李文秀的视角打开,是一篇在流动生活中显影理想的成长记;从巴太的视角打开,是一段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游牧民族心灵史;从母亲张凤侠的视角打开,是一幅女性生命力在苍凉旷野中迸发火光的肖像图;从牧民视角打开,是段浓缩无垠草场和绵长日头的延时摄影。

它对阿勒泰的生活没有美化,它对游牧民族文化没有猎奇,有的是对地阔天长的直观,对生活日常的敬畏。《我的阿勒泰》有神奇感召力,我看剧时眼睛一秒也不想离开屏幕。(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剧评人)

专家、影评人点评《我的阿勒泰》:艺术价值无可替代 - 天天要闻

(中新经纬APP)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8部豆瓣评分低的烂剧,《临江仙》《桃花映江山》上榜 - 天天要闻

2025年8部豆瓣评分低的烂剧,《临江仙》《桃花映江山》上榜

《桃花映江山》猫眼热度三连冠豆瓣才5.5分?这届观众真难带。白鹿曾舜晞《临江仙》特效五毛剧情注水,播放量居然压过刘宇宁新剧。古装剧最近集体翻车,权谋戏逻辑崩坏仙侠剧六十多集注水,穿书题材《书卷一梦》开局7分现在也撑不住了。刘学义孟子义被吐槽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 天天要闻

杨少华去世,留下2个未解谜团

2025年7月9日,一年中最热的盛夏季节,94岁的杨少华老爷子走了。网上热议提到最多的桥段是,当天上午他冒着酷暑参加一个饭店的剪彩仪式,下午身体出现不适抢救无效去世。虽然这一点遭到网友吐槽,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晚年比得过老爷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 天天要闻

张译《以法之名》结局烂尾,演员到底有没有“免死金牌”?

《以法之名》终于大结局,憋屈到最后一秒。查到最后洪亮发现全家都是狼,万海也死得莫名其妙,还因为烂尾上了热搜。导演发微博承认不足,说演员选择失误正在反省中,这是在说谁呢?剧烂尾编剧导演锅更大,但刚开播时张译演的检察官就不是所有人买账,有观众说张译怎么又来查案,有点腻了。《狂飙》才播出2年,按理说“安欣...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 天天要闻

同样演“纨绔子弟”,把章煜奇与吴刚儿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扫黑剧中的“纨绔子弟”,向来是块难啃的骨头。演得太浮,像贴了层“嚣张”的标签,演得太沉,又失了那份不谙世事的骄纵。可偏偏有人能把这类角色,演得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真少爷”。当然,也有人用力过猛,成为全剧晃眼的“假靶子”。《以法之名》的章煜奇与《狂飙》中吴刚的儿子,分别演绎出不同的效果。把两人放在...
《以法之名》大结局,欠乔振兴一个追悼会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大结局,欠乔振兴一个追悼会

《以法之名》最后四集拍得太仓促了,结局戛然而止。最后一幕,功过相抵的洪亮继续留在十一部任职,也终于被其他同事认可,这让他受宠若惊。可是最后不仅没看到犯人落网后接受审判的样子,很多人很多事也都欠一个交代。
尴尬!特朗普再现“雷人雷语” - 天天要闻

尴尬!特朗普再现“雷人雷语”

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来自加蓬、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非洲五国领导人。 但是在频繁表示对非洲大陆兴趣的同时,特朗普的种种举动却又在时刻展现他对非洲的“漠视”。 据多家外媒报道,在9日会晤开始前,特朗普致欢迎辞。随后,他请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发言,并称后者为“杰出...
62岁歌手黄安回应“退圈出家”:虽不是真的,也有那个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遗言清点遗产 - 天天要闻

62岁歌手黄安回应“退圈出家”:虽不是真的,也有那个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遗言清点遗产

近日,歌手黄安发文回应“全面退出娱乐圈并出家”传闻,他说虽然不是真的,“但也有那个意思”,并坦言自己已经不再关注娱乐圈、不在意自己歌曲的排名等情况。此前黄安称自己过去30年来曾两度面临病危,更谈到死后的安排。去年,黄安通过微博晒出了多张医院诊断报告,并发文表示:“这是我每天要吃的‘解药’,吃了不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