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2024年02月11日05:25:17 娱乐 1468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1980年第2期《大众电影》封面,《泪痕》(1979)剧照,李仁堂

李仁堂(1930-2002),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以扮演领导干部而著称影坛。但他拍电影可说是半路出家。

《青松岭》(1965)里扮演张万山的成功,使他从话剧舞台走上了银幕。

1980年,《大众电影》“文革”后首开百花奖,李仁堂因在《泪痕》(1979)中扮演县委书记朱克实而获第3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奖杯。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凭借《泪痕》(1979)获的第3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奖杯

李仁堂扮演的县委书记朱克实,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观众觉得可亲可信,观众说:县委书记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李仁堂因此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在创造性格鲜明的银幕形象的道路上,李仁堂正扎扎实实地前进!赵丹得知李仁堂获奖后曾热情称赞:在拍了四、五部影片以后,已能很好地掌握电影表演的特性,这是不简单的。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泪痕》(1979)剧照,李仁堂

李仁堂对朱克实形象创造成功的“秘决”,一是他对角色理解的推、深、透,二是他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基础。

他说,对朱克实的性格不能生硬地为表现而表现,也就是不能生硬地去‘演',而应该让他在事件中,在行动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偶然机会 进入演艺圈】

李仁堂祖籍山东诸城,1930年2月,母亲怀着他逃荒到吉林抚松,在那里生下他。父亲种人参发了财,开始经营起人参生意。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在北影厂的家中留影

从卖人参到经营杂货,生意越做越大,也希望他长大能继承家业。

但是,李仁堂认为经商不保险;他更羡慕医生,认为这是受人尊敬的高尚职业,也是个铁饭碗,因而立志学医。

初中时,他只身来到沈阳,考入中山中学,高中时,随学校迁到北京。

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李仁堂刚念完高中三年级,一个好友的来信,改变了他未来的生活轨道。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锁龙湖》(1976)宣传照,李仁堂和宋晓英

这个朋友是中学时的同学,早一年参加了东北鲁艺,此时被分配到热河文工团搞创作。

朋友的信中向他描述了热河老根据地充满生机的新生活图景,并且忠告他,如火如茶的斗争生活,才是青年锻炼的好场所。

于是,李仁堂决定放弃学医,1949年5月,他怀着革命理想,满腔热情地来到了热河文工团。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十月的风云》(1977)剧照,李仁堂

领导看他形象好、嗓音亮,适于登台表演,就动员他当演员,可是他执意不肯,而宁愿干些打杂的零碎活。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才开始了演员生涯。

有一回,文工团到乡下演出歌剧《刘胡兰》,扮演政委的演员有事未来,临时便由李仁堂代替。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别人给他简单化了化妆,就上台了。李仁堂初次上台腿肚子都转筋,连提词都听不见,不过演得还说得过去。

演出之后,竟意外获得好评,观众反映,他的气质像个政委。

艺术的种子,就这样偶然地落进了他心灵的土壤中,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他当演员的兴趣来了,此后,他便被正式编入了戏剧队。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创业》(1974)宣传照,左起:李仁堂、宫喜斌、张连文

偶然的登台,使他走上了演剧生涯。然而,迈开第一步,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是个得心应手的好演员了。

他作为正式演员登台后演出的第一场戏是独幕戏《杨小林》,扮演小林爹,一个60多岁的老贫农。

这时李仁堂刚刚19岁,年龄、生活和思想感情都与所扮角色差别悬殊,这使他一下子找不到角色的内心动作和思想情绪。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十月的风云》(1977)剧照,李仁堂(左)和张平

在老同事的帮助下,通过分析人物,理解这个角色,心中才有了底,排练起来,学会了迈步,走路也自然了。

那时的文工团是综合性的演出团体,是宣传队,工作队。为了及时配合党的中心任务,要求文工团员能用多种表演形式进行宣传,迅速把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1980年,第3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李仁堂、最佳女演员陈冲和最佳女配角刘晓庆举奖杯合影

文工团员要能说能唱能演能跳,能演剧场中的戏,也能演野台子戏,能演歌剧、话剧,也能演二人转、扭秧歌,能说大鼓、快板书、莲花落,也能拉洋片……

总之,演员要拳打脚踢,十八般武艺样样都通。这就给李仁堂以多种锻炼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了表演技巧,熟悉和掌握了舞台规律。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1989年第6期《电影介绍》封底,李仁堂

1953年,为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文工团作了一次大的整顿,走向专业化和剧场化。

热河文工团改为热河话剧团,演出的剧目,也从独幕剧走向多幕剧,体裁、题材、风格都逐渐多样化。

当他在文工团稳定下来后,李仁堂收获了他的幸福,他和祝瑞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青松岭》(1965)剧照,李仁堂

祝瑞玉,东北长白山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的恋人。

结婚后一直相依相守。期间他们的感情也曾遭遇过考验,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共同生活了57年的时间。

婚后祝瑞玉安心在家里当起了家庭主妇,为李仁堂打理生活事务,还陆续为他生下了三个孩子,组建了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和妻子祝瑞玉

而在妻子的支持和理解下,李仁堂一直在安心发展他的事业,在他的努力下,他也慢慢发展了起来。

从进热河话剧团起直到1966年,他演了几十个戏,工、农、兵、干部、知识分子,正派,反派,今人、古人、洋人,他都演过。

如《胆剑篇》中的越王勾践、《以革命的名义》中的列宁、《战斗里成长》里的赵铁柱、《风暴》中的施洋等。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青松岭》(1965)定妆照,李仁堂

他的戏路子越演越宽,创作的形象幅度变化也越来越大。长期的话剧演出活动给了他很大的锻炼,为创造出成熟的银幕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断7年 继续拍电影】

1964年剧团演出《青松岭》(这时热河活剧团已改名为承德地区话剧团),演员到山区去体验生活,和农民群众生活劳动在一起。李仁堂在剧中扮演老贫农张万山。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青松岭》(1974)男主角李仁堂和《青松岭》再拍版女导演姜树森合影

1965年,话剧《青松岭》改编成电影,李仁堂仍饰演张万山,这一角色的创造获得了好评。从此,他开始了舞台和影坛的两栖生活。

从舞台跨上银幕,在表演分寸上有很大的差别。在话剧舞台上,为了让最后一排的观众能看得清听得见,常常允许一定的夸张。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青松岭》(1974)剧照,李仁堂

但电影则不同,演员在摄影机前,就仿佛后排的观众也都跑到你的面前,你只要有一点夸张的动作,哪怕是很微小的,也立刻会使人感到过火。

从这个特点出发,要求电影演员动作生活化、自然可信。在这方面,李仁堂有意识地要求自己,注意克服舞台痕迹,适应银幕的特性。

舞台和银幕,表演中也有许多共同的规律,这些,又使李仁堂大得助益。影片《青松岭》演出的成功,使他开始熟悉电影表演的特点。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青松岭》(1974)剧照,李仁堂

不幸的是,那个特定的年代席卷而来,谁也不能幸免。

到了1973年《青松岭》(1974)又被要求重拍成彩色片,李仁堂回到被文革中断了7年的影坛上来。

1974年,他又接受扮演影片《创业》(1975)中油田领导干部华程的任务。《青松岭》的经验,固然可以使他少走一些弯路,但却不能替代新片的创作。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创业》(1975)剧照,李仁堂和张连文

电影《创业》拍摄于“文革”的最后一年。这部影片不论在当时,还是几十年后以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样一部影片能在艺术水平上吸引观众是很不易的,即使在新中国建立后的长时期里,反映产业工人而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影片实在是凤毛鳞角。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创业》(1975)剧照,李仁堂

李仁堂在这部影片里扮演的华程政委,是他的第二个银幕形象,是非主要角色,他却以极大魅力征服了观众,树立了一个领导者感人的银幕形象。

李仁堂为了这个角色曾两次到大庆油田,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同石油工人和油田领导干部一起,同生活同劳动,接触到和角色相近的活生生的人,直接感受他们的言谈笑语和举止行动。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创业》(1975)剧照,李仁堂

从大庆这个艺术创作的“油田”中,李仁堂满载而归。他将这些收获同剧本中所描写的人物,和自己过去对领导干部的生活积累,三者融汇在一块,象捏泥人似的,在头脑里塑出一个可见可感的有生命的华程来:音容笑貌清晰到可以看得见听得着。一个角色就这样孕育成形了。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1980年,李仁堂在北京郊区给农民演出

这个形象与他的第一个银幕人物万山大叔的身份、环境、形体、内在气质全然是两码事。但他的扮演,都取得了成功,人们才发现他不是一般人物,也明白了小地方剧团也可能藏龙卧虎。

拍完《创业》之后的1975年,李仁堂被调到河北话剧院当演员,继续边演话剧边拍电影的生活。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十月的风云》(1977)剧照,左为李仁堂

【不当领导 调到北影厂】

“文革”刚结束,李仁堂便拍了控诉“四人帮”罪行的《十月的风云》(1977)和《泪痕》。

当《泪痕》导演李文化(1929-2012)约他扮朱克实时,他欣然答应,而且一头扎到山西农村,向生活请教。

在接触剧本《泪痕》之后,李仁堂感到朱克实是一个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土”干部。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泪痕》(1979)剧照,李仁堂

他想起了生活中熟悉的几位县委书记,头脑中便形成了朱克实的雏形——寸头、布衣、布鞋、风纪扣老敞着,常年在下面跑,回到机关爱蹲在凳子上…

李仁堂自参加革命后,多数时间是在农村度过,为农民演出,和农民一起生活,一道劳动,了解农民的疾苦,和农民群众有深厚的情感。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泪痕》(1979)剧照,李仁堂和谢芳

他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体验生活是演好戏的关键。”尽管他胸中装有19个县委书记的形象,这次他仍然花了1个月的时间到山西结识了许多县委书记,“在7个县里找到了他心中的“底”。

在拍摄时,李仁堂为了突出朱克实的“土”气,特别赋予角色以个性化的语言,让语言也带有泥土味,或在尾音上加个常用的语气词,或在感情冲动时让语言粗暴些,或是在语调上苦心琢磨,使之更富内在情感……这样,就加强了朱克实的个性。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泪痕》(1979)剧照,李仁堂和谢芳

在人物感情处理上,李仁堂根据入物不同情境、不同关系,时而让感情三泻干里,时而深沉险峻,真正做到情真意切。

正如导演李文化所说,李仁堂内心充实,眼神变化细腻,对人物刻划准确,是个经得起特写的好演员。

1980年,李仁堂离开了河北省话剧院副院长的领导岗位,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了个普通电影演员。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凭借《泪痕》(1979)获的第3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奖杯

然而在他拍摄的影片中却多是扮演各级领导干部。如《创业》(1974)中的党委书记华程、《泪痕》中的县委书记朱克实、《元帅之死》(1980)里的贺龙元帅、《蓝色的花》(1984)中的报社总编辑、《花园街5号》(1984)里的省委书记等。

之后,李仁堂又在电影《元帅之死》中艺术的再现了贺龙元帅最悲惨的一个特殊时期。李仁堂在片中饰演这位元帅。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和赵娜在研究《元帅之死》(1980)的剧本

贺龙是一位领导者、首长形象,地位更高一些,也有着华程、朱克实类似的爱党爱民之心和高瞻远瞩,雄才大略的气概。但他是又一种类型、且是“大首长”一类的人物。

影片中的贺龙,处在一种特殊的被羁押的困境之中。贺龙的性格刚烈不羁、时显火爆,忧国忧民,锥心泣血,而又身陷囹圄,如困狮犹斗。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元帅之死》(1980)剧照,李仁堂

李仁堂极有分寸感地刻画出又一个领导者的形象,表现了那段非常时期中的元帅心绪,使观众为那位战功显赫的元帅的刚直不阿投以钦敬,为那位“铁笼中的困狮”的暴怒寄于同情,为那位人民功臣的惨烈辞世欲哭无泪。

为了扮好贺老总,他查资料,看照片,并且一次次地听取贺龙同志的子女贺鹏飞、贺小明对贺龙生前的生活细节的介绍。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元帅之死》(1980)剧照,李仁堂

特别是老元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在倍受折磨之中所表现的祟高信念和高风亮节,激起了李仁堂深沉的爱和祟敬。

他说:“这次演贺老总,担子太重了。不能光追求外形上一个‘象’字,我努力追求的是‘神似’,努力在人物的气质上和人物的精神境界上下功夫。”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生活照

【茅盾赞许 配角演得好】

李仁堂演领导干部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他身村高大,形体匀称,声音浑厚,台词清晰,表演技巧也比较成熟。

但他常说:“演员的表演,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是具体的。要把一个人整个地端到银幕上,就应当尽可能地接触到与剧中人物相近的活生生的人。亲自感受他们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波澜,脉搏的跳动。”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1982年第1期《上影画报》封面,《子夜》(1981)剧照,李仁堂和乔奇

在演《泪痕》时,他仍然满腔热情地一头扎到了农村,专门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到山西7个县深入生活,拜访和结识了许多县委书记。

李仁堂的“生活仓库”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这样,他每演一个角色,脑子里便会出现许多角色的原型。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动作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的表演中去。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1982年第2期《电影花丛》封面,《子夜》(1981)剧照,李仁堂和程晓英

除扮演领导干部和资本家外,李仁堂还扮演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角色,如《子夜》(1981)中的上海裕华丝厂总经理吴荪甫、《如意》(1982)中的老校工,《干杯,女兵们》(1985)中的煤气站站长,电视剧《请在这里签字》(1985)中的老工人等。

1980年,根据作家茅盾(1896-1981)著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子夜》开拍。由上影厂搬上银幕的这部“大制作”,集结了一批新老名牌演员。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子夜》(1981)演员们的定妆照

老演员有乔奇(1921-2007年)、顾也鲁(1916-2009)、张伐(1919-2001)、程之(1926-1995)、赵抒音、梁波罗等,崭露头角的演员有程晓英、龚雪、张闽、郭凯敏、马晓晴等。

李仁堂在影片里领衔演头牌人物吴荪甫。这部影片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部教科书式的文学经典作品,是唯一部全景式地描写20世纪30年代短暂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文学作品。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子夜》(1981)剧照,李仁堂

剧中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既是随着资本的产生应运而生的资本家,具有剥削、获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先天本性”,也有着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利益的“本能”,在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欺压、豪夺和并吞下,也有着种种酸甜苦辣,李仁堂在扮演这样一个对他来说完全新颖的复杂人物时,他调动了浑身解数,读了《子夜》及20世纪30年代关于资本家在中国的生存状况的资料。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子夜》(1981)剧照,李仁堂和程晓英

这个角色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但上影厂宁愿请一位“外来的演员”来当男主角,是因为在百废待兴的那段日子里,能掌握这类角色的演员厂里实在是找不出来,这才导致争议,“配角比主角更有时代感!”

何况建国以后,当时的年轻演员都已经没有接触过那个年代,老一辈的更是要“划清界限”,重新捡起来自然比较“生疏”。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子夜》(1981)剧照,李仁堂

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夜》拍出后,仍旧受到了当时还健在的茅盾先生的赞许。

【出席活动 突发心脏病】

李仁堂还有一部比较重要的影片是《如意》。这是由著名导演黄健中拍的一部描写“小人物”的影片,叙述一位中学校工和清朝贵族后裔朴实而深挚的爱情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故事。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如意》(1982)剧照,李仁堂

李仁堂和大有名气的话剧、电影演员郑振瑶(1936-2023),将这一对既普通又特殊的人物和情愫表现得十分感人,婉如一幅古城风俗画。

李仁堂在语言的塑造能力上也是很强的。“言如其人,言必由衷”是人们对他的称赞。比如他处理华程的语言是干净、精练,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有哲理性。处理张万山的语言朴实、浑厚,具有老农民的乡土气。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被告山杠爷》(1994)剧照,李仁堂

“表演求真人求实,半生蹉跎信不疑,录真觅实生活里,处处工农是良师。”这是一首自勉诗,反映了李仁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谁也没想到的是在1993年,他在范元导演的《被告山杠爷》(1994)中饰演男一号“山杠爷”一角,让他真正进入表演的巅峰。

为了演好山杠爷这个角色,李仁堂和剧组十几个人一起来到四川省采风。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电影《被告山杠爷》(1994)剧照,李仁堂

当时村民们都认识这个“大明星”,李仁堂还是坚持一连15天住到村民家里,白天和老乡们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和老乡们一起吃南瓜饭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仁堂由于把“山杠爷”一角色刻画得太过形象,在该片热映后,他一举拿下1995年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以及第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凭借《被告山杠爷》(1994)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影帝

业余演员出身的李仁堂,最终囊括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的三大奖影帝,这样的演员在中国影坛并不多见。

李仁堂曾对妻子祝瑞玉说,在他这辈子塑造的角色中他最喜欢“山杠爷”,因为,山杠爷作为李仁堂晚年的一部最重要的作品,几乎是他几十年演艺生涯和人生体验的一个总结。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李仁堂在北影厂的家中留影

在妻子祝瑞玉眼里,李仁堂还是个十分清高的人,从来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四处巴结人,而是踏踏实实地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吃饭。这让他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

在北影厂,他的朋友也不是很多,谈得来的也就是葛优的父亲葛存壮(1929-2016)以及于洋等几个人。但他和他们也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20世纪90年代,左起:李仁堂、葛存壮、于洋、陈强

千禧年初,北影厂刚给李仁堂家分了套大房子后,李仁堂和妻子祝瑞玉也只在里面住了一年多。

2002年,李仁堂给观众带来了他参演的27集反腐电视剧《绝对权力》(2002),该剧播出后反响热烈。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同年6月24日,酷爱书法和写诗的他,受邀前往山东出席活动时,可能是年纪老迈,路途奔波导致他的身体难以承受,加上忙碌的工作忽然觉得心脏不舒服。

他第一时间给接待他的人打了电话,遗憾的是,等对方赶到时,他已经倒在了地上,虽说被第一时间送进了医院,但还是因为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

半路出家的三大奖影帝!李仁堂不平凡的成名之路,与妻子恩爱一生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同框!贾乃亮与前妻合体带娃,与霍思燕一家出游 - 天天要闻

罕见同框!贾乃亮与前妻合体带娃,与霍思燕一家出游

活久见!杜江霍思燕一家和贾乃亮李小璐带娃同游,嗯哼甜馨同框太难得! 霍思燕比杜江大5岁这事,当初很多人都不看好。但结婚这么多年,杜江简直把老婆宠上天,现在看他们同框,哪像姐弟恋?分明就是偶像剧照进现实! 贾乃亮李小璐离婚后都没再找,有人猜是为了宝贝女儿甜馨,也有人暗戳戳觉得:这俩该不会还余情未了吧?不...
金赛纶遗作爆纠纷!投资方怒求偿2亿韩元 法院判决结果出炉 - 天天要闻

金赛纶遗作爆纠纷!投资方怒求偿2亿韩元 法院判决结果出炉

记者刘宛欣/综合报导南韩女星金赛纶于2月轻生逝世,年仅24岁。她生前拍摄的电影《我们每天每天》在2021年拍摄,不过她于2022年爆出酒驾事件,形象因而一落千丈,所有作品都遭受牵连,该作也因此延迟了上映,为此,投资方向制作公司提告,要求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