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2024年02月10日18:25:04 娱乐 188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匠心独运的歌舞创编、暖心真挚的节目表演、充满科技感和时代感的视觉呈现,为海内外受众奉上了一道心意满满、暖意融融的除夕“文化大餐”。截至2月10日2时,总台春晚全媒体累计触达142亿人次,较去年增长29%,其中15-44岁年轻用户规模占比达51.59%。收视传播人次等数据创下新纪录。

全屏看春晚,境内新媒体端实时直播收视传播人次等数据创下新纪录。截至2月10日8时,春晚新媒体直播用户规模达7.95亿人,新媒体端直播收视次数16.89亿次,比去年增长15.13%。“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4.23亿次,较去年提升48.14%,连续3年创新高。春晚相关视频点播播放量43.63亿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8.19%。春晚合作项目互动总人次达553.21亿次。

电视端,全国电视市场直播总收视份额达75.61%。其中,总台转播频道总收视份额46.06%,创近9年收视新高;综合频道(CCTV-1)收视份额30.84%,创近11年收视新高。

春晚话题持续霸榜,全网好评如潮。社交媒体话题讨论量267.77亿次,较去年增长49.76%。1072个春晚相关话题轮番占据各平台热搜榜,50个话题斩获热榜榜首。海内外网友纷纷留言肯定:“真是一场全民联欢,春晚让我看到了家国情怀,看到了国泰民安”“湖南长沙的耀眼烟花,陕西西安的盛世场景,新疆喀什多民族和谐和乐的场面,东北红红火火的喜庆,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欢乐和希望”“人民子弟兵的军歌很燃很热血”“锦鲤好灵动,美到震撼心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完《争春》和《咏春》,华流才是顶流”“传统纹样服装秀展示了中国式美学,好喜欢”“高质量的春晚节目真的会勾起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昨晚

西安分会场惊艳亮相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作为一个三次“牵手”

总台春晚的城市

这是独属于陕西人的

骄傲和自豪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龙年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导演张敏是陕西人,来西安踩点时被这里的诗意所震撼,萌发了创意。几个月的准备时间中,她一直被一种感动充溢着:长安三万里,扶摇上九天,诗意的长安,夜色斑斓。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导演张敏(左一)在彩排现场。

当观众们跟随节目

“穿越”千年,追梦入长安

这场专属于西安的极致浪漫

是如何打造而成的?

背后还有哪些亮点

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对话导演张敏为你揭开问题答案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说起自己的家乡,张敏颇为动情:“西安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走进西安走进陕西,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总台第三次选取西安作为分会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体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今年春晚的主旨是‘人民的春晚’,选取西安作为分会场之一,就是看重这里的烟火气和这里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惬意,而且这里的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表现了出来。”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陕西西安分会场总导演 张敏

第三次成为央视春晚分会场

西安为何屡受青睐?

作为全国观众的“熟面孔”,西安已经第三次成为央视春晚分会场。这座千年古都究竟为何能够屡次受到春晚舞台的青睐?张敏给出了不少关键词:亲切、传统、现代、烟火气、幸福生活……

张敏告诉记者,本次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旨是“人民的春晚”,而西安正是一座传统文化与国际现代巧妙融合,男女老少来了都会倍感亲切的大都市。“西安分会场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民心,因为西安的烟火气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都是人们熟悉的场景。”把观众的这份亲切感及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科技手段加以呈现并传承下去,正是节目组考虑的一个方面。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古都

但又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用科技创新的手段承载

将科技和传统

科技和文化

科技和市民生活融合在一起

创新和融合点之一

就是把舞台设置在了大唐不夜城

把大唐不夜城镶嵌在街景之中

严丝合缝而且恰如其分

大唐不夜城街景成为舞台的一部分

是如何构思的?

本次西安分会场的主舞台设置在了海内外游客都格外熟悉的西安地标——大唐不夜城。当灯火璀璨的城市街景成为舞台的一部分,并承载了炫酷的陕派说唱、唯美的高空水袖、庞大恢弘的东仓鼓乐和西方交响乐等节目,突出“思想+艺术+技术”的特点,可谓城市与舞台、内容与表演环环相扣,让屏幕前的观众都仿佛置身西安一样,感受到了城市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次我们选择大唐不夜城来承载舞台,把舞台镶嵌在整个街景中,又设置了三个小舞台,用来表现不同的文艺形式,突出了整个节目的融合性。”张敏告诉记者,如此构思舞台设计,也意在表达全民互动、台上台下有机融合的关系,是整体节目的一大亮点。

“第一次来西安踩点时我就被这里的诗意震撼了,因为诗词的概念随处可见,无论是地铁上、菜市场,还是在大唐不夜城、商场,诗意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谈及创作初衷,张敏指出西安虽然是举世闻名的古都,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会发现这里是非常年轻的,体现出了蓬勃的朝气,“所以我就想用诗词这种方式作为引子进行串场,用科技创新的手段承载,再加上和市民的互动,将科技和传统,科技和文化,科技和市民生活融合在一起。”导演张敏表示。

动画李白与实景人物的交互

运用了哪些科技手段?

张敏表示,这段节目呈现的确是技术含量最高且最有难度的一次尝试,“李白出现在舞台是通过动画AR的形式实现,而整个节目则是按照分镜头脚本和影视化拍摄一帧帧对位调试出来的。”张敏告诉记者,该内容的构思在节目组前期调研瞰景时就确定了,“诗词在西安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唐不夜城看到诗词长街上,很多年轻人穿着汉服,发自内心地吟诵、对诗,就让人感受到西安和西安人都很年轻的一面。于是就想通过文艺节目和科技手段,把这一面展现出来。”

以古人李白的视角看当下西安胜景用张若昀代表的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去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西安文化传承的喜爱除了《山河诗长安》龙年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开场和零点时分与主会场的互动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零点钟声敲响后

为何选择用秦腔向全国人民拜年?

作为今年春晚四个分会场中首个亮相的城市,西安从开场30秒的“快闪”亮相,到层层递进的主节目内容,再到零点后的拜年环节,无不展现着陕西元素和三秦儿女的精神气脉。尤其是新年钟声敲响后,西安分会场用铿锵有力的秦腔秦音向全国人民送上了新年第一声问候,把“老秦人”的性格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为何会如此设计呢?

“‘西安美不美?美!嫽扎不嫽扎?嫽扎咧!’这几句陕西话一说出来就会让人感觉很亲切、很粗犷,也有着很强的包容感。”本身就是陕西“乡党”的张敏介绍,节目组运用“一人和千人呼应”共吼秦腔的方式向全国人民问好,能够展现三秦儿女独有的精神状态,也更加融合过年的喜庆氛围。

张敏说:“我自己来到这里也感觉到回家了,不仅是我,甚至是整个团队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西安人热情好客,这里也更加包容和开放,我一直充溢着骄傲和自豪。”通过文艺元素将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用现代手法、科技手法展现,也将自己浓浓的乡情融合到节目中来。

古代诗词融合现代西安发展景象

蕴含着哪些情感共鸣?

无数高楼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疾驰而过、秦岭高山巍峨壮丽、“长安号”跨越国境、“大国重器”飞向苍穹……《山河诗长安》节目尾声,一句句特邀配音的古诗词配合西安现代发展景象,将观众情绪推至高潮。如此通过笔墨诗词营造写意的现代景观,让无数西安人倍感自豪,也让万千观众看到了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之所以能够营造这样的情感共鸣,少不了张敏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意。“作为一名陕西人,我深知家乡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如今的西安已经不单是属于西安百姓,也属于全国人民,属于八方来客。所以我们以诗词对垒的形式,邀请陕西籍的文化界名人来吟诵,同时展示发展成就,这里面融入了大家对陕西的深深情感。”采访尾声,张敏动容地表示。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导演张敏还表示:“我们的参演团队大多是西安本地演员,我们在一起磨合了一个多月。今年天气寒冷,几度寒潮中,我们都在辛苦排练。我们的节目比较特殊,白天要检修舞台,天黑后合光合景,经常轮轴转,各个团队都没有叫过苦。”张敏告诉记者,很多演员的衣服特别单薄,由于天气寒冷,还遭遇雨雪天气,很多人冻得打哆嗦,这让她特别心疼,但每次一开工,演员们都拿出最饱满的精神。

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267亿次!2024年总台春晚创下新纪录!西安分会场导演是陕西人 - 天天要闻

交流中,张敏动情地说:“我们这个节目每一秒钟都融入了各个工种、各个演员的坚守和热爱,这个节目不是一个人的力量,离开谁都完成不了,但大家的苦没有白吃,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交出了这份全国观众满意的答卷”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

伴随着春晚舞台上

来自西安的这声新年问候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国人

天涯共此时,温暖情深

新的一年

欢迎你也来西安走一走

一起延续这份感动

感受这座城的美好

(来源:央视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