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这3位明星“无底线”捞金的样子真丑陋

2023年09月28日23:35:03 娱乐 1127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引言:

虽然金钱无疑是重要的,但绝不能以卑劣手段来获取财富,因为中国人一直重视面子。为了一时的微薄利益而背叛自己的原则,欺骗那些关心自己的人,这类行为和传销组织一样卑劣。这种行为从身边的人开始,渐渐毁掉了自己的声誉,最终沦为“众矢之的”。明星们也有利用名气不择手段地追逐财富的例子,甚至连自己的尊严都可以放弃。

一、林志颖:童颜男神的商机

林志颖被赋予了“童颜男神”的美誉,拥有一张永不衰老的脸庞。站在郭德纲旁边,谁能想到他们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呢?

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这3位明星“无底线”捞金的样子真丑陋 - 天天要闻


大家都知道林志颖,也熟悉他完美的外貌。然而,他并未保守这张帅气脸庞,而是选择将其用于不道德的商业活动。林志颖一度迷恋于自己的童颜,看中了一个商机,开始宣传自己团队研发的“不老药”,并标价高达1080元。

明星效应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些药品迅速售罄,林志颖短时间内赚得了四百万。然而,很快一些使用者发现这些药物并无效果,方舟子也指出这只是便宜的胶原蛋白制剂,而林志颖却大赚特赚。这一事件也引来央视的批评,林志颖在舆论压力下表示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但此后便再无消息。

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这3位明星“无底线”捞金的样子真丑陋 - 天天要闻


二、欧阳娜娜:品牌陷阱

欧阳娜娜似乎容易引发争议,不久前被曝光与翟子路的恋情,尽管官方未公开确认,但双方粉丝已经开始互相攻击。而后,欧阳娜娜的品牌nabi因其产品定价与质量不符而被推上热搜。

欧阳娜娜曾经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业历程,给自己的品牌打上了高品质、设计感十足的标签。然而,后来有人揭露产品原料其实只是廉价的聚酯纤维,整个系列的产品都是单调的白色,唯一的设计亮点是“nabi”商标。更糟糕的是,一条浴袍竟然售价近一千元,购买者拿到的却是一块普通的毛巾布,令人大跌眼镜。

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这3位明星“无底线”捞金的样子真丑陋 - 天天要闻


欧阳娜娜的“割韭菜”行为着实让人愤怒。尽管她是大提琴公主,自小生活无忧,但这种不合理的定价纯粹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让顾客为明星效应埋单。

三、陈赫贤合庄的兴衰

陈赫也是靠“明星效应”来赚钱的例子。他的贤合庄开业时,邀请了众多明星助阵,一时间名声大噪。由于当时陈赫的声誉还不错,粉丝也愿意支持他的事业。

然而,他的火锅店屡次出现食品问题,声誉日益受损,而贤合庄的价格定位也不合理,价格高昂。随着陈赫被曝出出轨丑闻,他的“好男人”形象破裂,贤合庄也开始了下坡路。

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这3位明星“无底线”捞金的样子真丑陋 - 天天要闻


现如今,贤合庄早已不再归陈赫所有,但他的声誉已经难以挽回。

结语:

明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是金钱的代言人。他们应该成为时代楷模,树立正面形象,真正为粉丝和社会作出贡献。金钱虽重要,但名誉更加可贵。我们期望明星们能够以积极的榜样影响社会,不仅仅是为了追逐财富而不择手段。这不仅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也对整个社会有积极影响。

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这3位明星“无底线”捞金的样子真丑陋 - 天天要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