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2023年09月16日23:40:05 娱乐 1544

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但题材之间其实也有受众差别之分。同样,题材与题材电影不能划等号,爆火的题材同样也会产生反响平平的电影。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发现同样是现实主题,《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而《孤注一掷》火出圈,关于金晨的各种梗图层出不穷。

《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 天天要闻

我们先来比较题材,尽管从性质上看,两部电影都是反映现实问题,但受众上却大相径庭,这本身就决定了传播力度的差异:

《我经过风暴》的受众,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以女性为主要受众取向。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女朋友带着男朋友去看这部电影,女生是比较感性的,自然是很容易代入到角色中,因此这部电影的基本盘就是女性观众,这也是可以预见的。

《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 天天要闻

但是,不是所有女性观众都能很好区分电影与现实的区别,可能有些人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你可别像电影里的某某某”,又或者说“你看,你有时候真的很像电影里的某某某”。众所周知,男女之间的纠纷是在所难免的,但这样有时候略显不理性的诛心之语,却很容易让另一半产生反感。基于这样的心理,即将这部电影真的不错,也很难会实现超出“基本盘”受众范围的其他受众的口碑传播。

而包括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在受众范围上明显要多得多,几乎涵盖了男女老少、贫穷富贵、高矮胖瘦。

《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 天天要闻

简单说,《我不是药神》关注的是医疗问题,特别是医药费问题,而是个人就会生病,难免会担心无药可医、无钱可医,自然能够调动大家的情绪,能够产生更多的共情。几乎所有观众,都可以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找到触动的点,能够和身边人分享自己对生死的看法。

再看问题本身的《孤注一掷》,关注的反诈问题,同样是男女老少、贫穷富贵都会面临的一种风险。无论智商有多高、多富有,多年轻、亦或者多老迈,都有可能诈骗分子眼中的“猪仔”,甚至可能成为“杀猪盘”的目标。因此,几乎所有观众都可以在看到这部电影后和亲朋好友提醒要小心被骗,或者和人倾诉自己被骗的经历,这样的受众岂不比《我经过风暴》要多得多。

《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 天天要闻

我们再来比较两部电影对题材的演绎,更会明白《我经过风暴》的问题绝不只是营销不如《孤注一掷》。其实,这里可以引用杜晓杰副教授对《我经过风暴》的评价即可:

(这部电影)在叙事设计中的主次失当,使得本具爆点的故事未能爆发出应有的冲击力,进而降格为社会新闻的肤浅挪用。

接下来,梅子用两个电影情节来说明:

《我经过风暴》虽然阐述了家庭暴力的“暴力性”,指出了女性诉求困境,但在角色塑造上却不太用心。比如电影中的孩子。按理说,孩子只是小,不是傻。孩子虽然可能稍微偏爱父母中的某一方,但却有着最诚实、最质朴的是非感,能够分清善恶。

《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 天天要闻

影片中的孩子看到妈妈被打成这样,还嚷嚷着要爸爸、要爸爸,这难道不离谱吗?要知道,这是反映家暴的现实主义片,不是高智商犯罪的悬疑片。

另外,《我经过风暴》聚焦徐敏遭遇的家庭暴力,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过度聚焦了。影片中对肢体暴力、语言暴力、跟踪威胁等多种暴力场景着墨过多,却对徐敏在摆脱家暴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阻力着墨太少,最终让这部电影只能做到流于表面,没有办法真正触及到核心的问题,比如社会公众、传统思想对夫妻关系的某些认知误区等。

《我经过风暴》反响平平,同为现实主题,为何不如《孤注一掷》? - 天天要闻

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因素,《我经过风暴》的不如人意,实际上是可以预见,且难以逆转的。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人生就像一部大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剧的演员 - 天天要闻

人生就像一部大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剧的演员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部行走的剧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天生就是主角,享受着鲜花和掌声;有的人则是配角,默默地在角落里付出。但不论主角还是配角,我们都应该明白,人生的真谛不在于你扮演的角色大小,而在于你是否能本色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