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2023年07月29日17:47:07 娱乐 1233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以微观叙事和宏观叙事交替切入的电视剧和角度多样的报道文本形成了对主线叙事和记忆的一种填补,对于受众而言。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实际上丰富了其对建党历史的各种面向的认知,实现了建党集体记忆、当时历史人物的个体记忆(当时历史人物的个体记忆如今被报道后形成了集体记忆)与现世受众个体记忆的交织,完成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协商、相互建构。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主流叙事的红色之光和个体记忆的微光共同对建党记忆实现照亮。

个体行动对集体记忆的再建构

个体记忆是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的起点,身处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行动者会依据不同的文化框架去采取行动改变集体记忆的内容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于我国是一个盛大的庆典,也是一个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契机,而如何发扬壮大则成了文化宣传界的首要议题。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觉醒年代》电视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建党集体记忆的建构不是止于剧片本身,被充分调动的个体记忆在党史记忆的更迭中承担起了自身责任,又加入对集体记忆的再建构之中。

蚁坊软件数据显示。

《觉醒年代》2021年3月19日收官后网络讨论热度有不减反增的趋势。陈独秀和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的火爆,带火了位于安徽合肥的“延乔路”。

据“清博舆情”数据监测可以发现,2021年06月28日07:25至2021年07月05日07:25,有关陈延年、陈乔年的相关舆情信息达14015条。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网站、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澎湃新闻等均予以关注。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前夕,一则“破防!时隔百年。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的微博在朋友圈引发刷屏,在07月01日达到波峰,在07月02日达到次波峰。

媒体对于延乔路和安庆市独秀园的报道,利用公众的集体行为进一步增进了集体认同感,从而完成了“集体记忆-集体认同-集体行动-媒体报道-集体认同-集体记忆”的集体记忆建构闭环。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其看到媒体报道的对建党人物的纪念性活动时,内心十分感动,且认为这类报道会增进整个民族的团结度。

(两个量表问题的平均数均为4.3)297名受调查者中,有254名对“《觉醒年代》电视剧和围绕其生成的报道文本是有(积极)力量的”问题持“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态度。

证明以《觉醒年代》为中心的报道文本对公众的传播效果尚佳。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有255名对“电视剧和报道产生的力量会让我们国家和民族变得更好”这个问题持“比较认同”“非常认同”态度;有260名对“希望下一代多多接受这样的党史教育”问题持“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态度。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如果说影视剧本身和媒体对历史的书写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历史叙事框架之下对个体记忆的规训,那么集体行动较之而言是具有丰富的个体情感的。

主流意识形态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其合理性的论证与强调亦需要个体的配合,民族认同感在此时作为群体黏合的纽带,经由集体记忆在个体间得到最大释放。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自发性行为又成为记忆再建构的源泉。在本质上,集体记忆可以被视为当前主体基于特定目标对个体记忆的整合和重构,个体作为集体的组成部分,能够在物化实践活动或物质形式中找到集体的身影。

建党集体记忆在媒体与公众间的互动巩固

在人们以往对媒体书写建构集体记忆的预设框架中,媒体作为书写者,掌握主动权,扮演主要角色,而其背后则隐喻着各种权力元素的斗争和妥协。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集体记忆与权力密切相关,其受制于权力,本身也是权力。《觉醒年代》的意义已然超脱出一般党史类影视剧所共同拥有的意义。

其作为重大纪念日的献礼片,在还原建党史实的内容意义之外,也有巩固国家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层面意义,集文艺意义与民族意义于一体。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本章前两节具体探讨了公众何以可能巩固建党集体记忆以及公众如何反作用于媒体以巩固建党集体记忆,本节主要从抽象的角度探讨作为媒介的个体与媒体对建党集体记忆的互动巩固关系何以实现。

作为主导的媒体的记忆巩固效用

媒体和权力是一个国家集体记忆的建构主体,在以往的集体记忆研究中,研究者们普遍这么认为。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有学者认为,新世纪以来,政治权力对革命历史记忆影像建构的规训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传播环境逐渐开放的当下,权力意志的单方面规训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协商规训。

在《觉醒年代》播出及播出后的一段时间,媒体以其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本生产,其背后实则是对文艺作品背景的历史真实性的作证。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电视剧及其报道文本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对建党记忆搭建了历史在场的舞台,媒体则将集体记忆内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思想。

电视剧的播出告诉了受众“想什么”,而作为巩固效用的报道文本则进一步设置了公众“怎么想”的议程。

主流媒体背后的国家意志还调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保证剧片播出后对征唤建构而成的集体记忆的巩固,除了安排其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外,还在各级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2021年10月1日国庆节的推文《你的名字看见山河》即以《觉醒年代》电视剧为切入点,对安徽省合肥市的两条道路进行了视频报道。

分别是以编剧龙平平的爷爷崔筱斋命名的“筱斋路”和以陈延年陈乔年命名的“延乔路”,报道以《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的个人角度叙事展开。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龙平平通过介绍自己的爷爷和“筱斋路”,与陈延年陈乔年在剧中的故事穿插并叙,讲述了崔筱斋个人为国、为号召农民而做出的贡献,从个体的视角上升到合肥这座城市以革命烈士命名道路的事件。

合肥市地名规划办公室专家、执笔人在报道中介绍到:“我们一开始想把陈延年、陈乔年命名为两条路,但是考虑到两条路(相隔)太远了。”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他们从参加革命,两个人一直是形影不离的,最后牺牲也都是在上海龙华牺牲的,这样把两条路分开,我们感觉到于心不忍,所以为了体现他们的兄弟感情,当时我们是这么有意为之的,实际上这个路名就是一座无形的纪念碑,只要这条路在,这个纪念碑就在。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报道最后播放了学生在延乔路的纪念革命先烈献花活动,“一个国家如果不崇拜英雄,这个国家是没有活力的”,龙平平在最后说到。建党集体记忆由媒体主导了“征唤、建构和巩固”的全过程,媒体的巩固效用体现在将征唤起的集体记忆于特定时间节点的再征唤。

电视剧《觉醒年代》,将化为个体记忆,勾通了主流意识和大众思想 - 天天要闻

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节日庆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建党记忆的再征唤是主流媒体集体记忆巩固的策略。主动设置,主动巩固,作为主导的媒体在集体记忆的巩固过程中同样起着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季世昌.做好纪念建党七十周年这篇大文章[J].视听界,1991(03):4

2.陈振华.集体记忆研究的传播学取向[J].国际新闻界,2016(4):114-115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