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想要在娱乐圈混出头来,很多时候往往都需要凭借过硬的背景,有些知名艺人的家世其实相当惊人,只是不太为外界所知。
在《中国好声音》火爆全国的时候,就有一个人的出身被媒体报道了出来,而他其实成名已久,是一位著名的歌手、摇滚巨星、音乐导师。
但在此前几乎没什么人知道,他的家传渊源极深,祖辈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是名将,到了民国时期,更是出现了一位著名的革命将军,一家兄弟三人皆是近代赫赫有名之风雨人物......
1883年,正值晚清时局变幻莫测,在中国西南部的偏远小镇墨江县碧溪出生,这里位于云南普洱,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镇。
庾家在这里并不是什么大族,但来历可不同凡响,庾恩旸的先祖在南北朝时便已是名将,世代都生活在湖广之地,后来到了大明洪武年间时,又出了一位骁将,此人跟随着大名鼎鼎的西平侯沐英前往云南平叛,而后也就和沐家一样定居在了云南。
从庾恩旸的曾祖父开始,家中就没有人再从政、从军,所以家道也逐渐中落,到了他的时候,父母又经商失败,在他十四岁之前,两人便已双双亡故,家中的五个兄弟也有两人夭折,只剩下了身为三弟的庾恩旸和大哥庾恩荣、四弟庾恩锡相依为命。
为了生活,大哥自然全力以赴,幸而他能力过人,把家族生意的烂摊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很快复苏了过来。
有了这样的条件后,庾恩旸才得以进入学堂读书,而弟弟庾恩锡选择了跟随大哥学习经商,而当时的他们或许都不曾想到,在很多年以后,兄弟三人会被并称为“庾氏三杰”,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负先祖。
庾恩锡
庾恩旸读的自然是新式学堂,他选择读书,当然是因为喜爱,所以在校时,成绩一直非常出色,被老师分外看好。
读到中学后,庾恩旸进入昆明高等学堂,当时留洋风潮也已传入了云南,省内第一次选派公费留学生,庾恩旸便以一等的成绩通过了考试,随后远赴日本振武学校,开始转而接受军事教育。
众所周知,晚清最后的时段里,日本是一个革命党人聚集的重要基地,庾恩旸先后转入日本广岛第五联队、陆军士官学校,结识的许多同学都是革命党人,他们思想让庾恩旸大为赞同。
于是在1905年时,经人介绍下,庾恩旸便毅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感召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二年,庾恩旸便和一些同志成立了同盟会的云南支部,又创立了《云南》杂志,这个时候英法两国正在努力想要争夺云南的开矿权力,令庾恩旸出奇愤怒,后来云南的河口起义又爆发,许多人纷纷赶回国内,庾恩旸也在日本组织了一场声势极为浩大的游行活动进行声援。
直到1909年时,庾恩旸才正式回国,之所以在日本逗留许久,并非是因为他不敢和同袍一样舍生为国,而是需要打下坚实的军事基础,才能为革命做出贡献。
庾恩旸选择了首先前往桂军任职,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觉得革命如要成功,必须争取部分清军的支持,但很快滇军又向他发出了邀请,在庾恩旸成长的道路上,家乡给了他很多帮助,他怀着感恩之心立刻回到昆明,进入陆军教起了自己最了解的炮兵知识。
当时云南在操练新军,庾恩旸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了一支非常过硬的炮兵队伍,上面对他极为信任,为他的部队配备了很多新德式大炮,这可是别人无比眼红的待遇。
在全方面的筹备下,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震惊全国,而云南的革命党人同样不甘落后,庾恩旸和蔡锷、唐继尧等人积极取得联系,而且东奔西走争取到了云南讲武堂在校生、巫家坝驻军和多方的支持,他亲自率领的炮兵队伍则被列入了起义军的主力。
原本这次起义的时间被敲定在当年的10月30日,而真到了前夕,许多人都纷纷退缩,想要以各种理由推迟,但都被庾恩旸坚决否定了。
不过没想到的是,到了30日这一天,因为有下级士兵发生失误,导致起义不得不提前爆发,庾恩旸紧急率队直冲总督署衙门。
当时夜色浓郁,清军的反抗也颇为激烈,庾恩旸亲自走到最前线,手把手教士兵们如何用先进的夜间瞄准法开炮,结果连续几炮击中总督署,在炮火的强力掩护下,这个清政府云南最高行政机关被起义军直接拿下。
1911年11月1日,在辛亥革命的钟声里,大众化云南军都督府在五华山成立,在全国享有盛名的蔡锷将军理所当然被推选为了总都督,而庾恩旸则被任命为了参谋部部长,成为了整个“新云南”数一数二的人物。
庾恩旸此人不仅精于炮兵,不仅军事过硬,还堪称一个全才,当东南方的清军残余势力大肆作乱时,他受命率军南征,非但平定了叛乱,还在沿途应百姓的请求剿灭了江川地区的一股巨匪。
1912年时,死马当活马医的清政府抬出了袁世凯,想要挽救自己的江山,庾恩旸再次临危受命,以总参谋长身份率滇军三千准备出战,然而当时广西境内匪患极其猖獗,滇军不得不先行入黔帮助剿匪。
等到剿匪结束后,南北已经议和,庾恩旸便回到了昆明,先后担任了云南讲武学校校长、都督府高等顾问等职务,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在当时的环境下竟能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属实难能可贵。
而庾恩旸甚至还是一个水平相当高的文人,他在1915年前后写下的著作《云南普防》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如何建设、整治云南地区的想法,受到了诸多闻人极高的评价。
到了1915年袁世凯撕毁协议而登基后,庾恩旸立即被重新召入军中,投身“再造共和”运动,而在这一时期,他又写下了《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再造共和:唐会泽大事记》《中华护国三杰传》这三本著作,让今天的我们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当时的革命经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民国的风云激荡,时间来到1917年时,张勋复辟又失败,段祺瑞叛变革命,护法战争兴起,滇军自然要重出江湖,庾恩旸很快被任命为任靖国第三军总司令官,驻军于贵州的毕节行营。
当不久后唐继尧带领主力部队进入四川地区时,他下令调庾恩旸兼任联军总司令参赞,但就在一段时间之后的1928年2月28日,庾恩旸忽然在毕节行营内遭人刺杀而身亡,享年仅三十五岁。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怪案”,别说现在,当时就引起了外界的议论纷纷和各种猜测,其中最为主流、合理的说法,矛头直指他的上司唐继尧,而庾恩旸和唐继尧之间的问题,竟然又出在他的妻子身上。
庾恩旸家境不错,很早便结了婚,他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人,只娶了一个老婆,名叫钱秀芬,这个女人早年间便已经靠着绝美的外貌名动云南,然而此时的庾恩旸不仅少年得志,长相同样十分英俊,自然便是一出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了。
但实际上,他们两人并非是自由恋爱,而是通过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组成的家庭,虽然二人在婚后相处得也十分融洽,并未有什么矛盾,但从庾恩旸的经历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他身负重担,长期奔走于革命前线,哪里出事去哪里,公务格外繁忙。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如此貌美的妻子被长期搁置在家中独守空房,心中难免生出寂寞,她曾经追求者无数,现在当然颇为不平,而这个时候有另外一个人悄然来到了她的身边。
此人正是后来的云南总督唐继尧。
唐继尧和庾恩旸可谓关系匪浅,两人不仅是同乡、世交,还是多年的同学和战友,但唐继尧为人一直非常好色,他始终身在昆明,对钱秀芬这样一个绝世尤物怎能视若不见?
就这样,两人很快厮混到了一起,但纸包不住火,有一次庾恩旸提早回家时,刚好撞上两人在行不轨之事,自然雷霆大怒,但他心怀大局,知道此时如果与唐继尧不死不休,势必引起整个云南大乱,于是只能强压怒火将此事搁置。
但放在唐继尧眼中,却让他夜不能寐,始终以为庾恩旸要对他施以报复,而这位滇军老将人脉非常深厚,在军中也一呼百应,为了永诀后患,唐继尧只能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贵州毕节行营中,庾恩旸乃是最高长官,而且其中基本都是他的心腹,只有唐继尧才能先将他调动,然后利用早已埋下的一名勤务中士李炳臣将其刺杀,然后还将脏水泼到川军身上,说自己乃是川军的间谍。
就这样,年仅三十五岁的庾恩旸将军英年早逝,他得到了空前的厚葬,军衔被追授为陆军上将,灵位被列入“忠烈祠”,遗体被葬入昆明的鸣凤山,中山先生亲笔为他写下了“应为鬼雄”四个大字的墓表,以彰显其精神。
虽然表面上极尽哀荣,庾家的三弟庾恩锡还被唐继尧任命为云南水利局长,但他当然清楚自己的哥哥正是死于这位云南总督之手,在假意接受后,很快便辞官不做远赴上海经商,等风头过了才重新回到家乡。
一直到全国解放以后,庾恩锡已经先后创办了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公司,开创了“重九牌”香烟,还曾担任过昆明市长,一家人为昆明乃至整个云南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只是在1949年的时候,庾恩锡的儿子庾家麟执意跟随国民党残部逃往了台湾,此后便在那里安家落户,而不成想过了几十年以后,他的儿子投身音乐界,很快成为了两岸家喻户晓的摇滚明星,还登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担任导师,此人便是歌手庾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