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苍茫,身负重伤的我方侦察员亮亮,被放置在旷野明显处。狙击五班奉命前往,试图将亮亮抬回。不料对面隐蔽处冷枪连发,敌狙击小队队长以亮亮为诱饵,伏击我方狙击小队的“围点打援”行动瞬间爆发。强敌当前,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骤然开始。双方均是实战高手,经验老到,一丝一毫的差池,都事关性命。见招拆招、引蛇出洞、赶鸭上架、刨土诱敌、滚动换位、见火再敲、后发制人和声东击西等临场战术应时而生……
电影《狙击手》以抗美援朝战争中意义重大的“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用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讲述“狙击五班”和美军精英狙击小队斗智斗勇、激烈对决的故事。随机应变的调度部署和精准快捷的行动节奏,营造出直观逼真的时空氛围,极具现场带入感,把志愿军战士“以气克钢”的顽强精神和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展露得生动形象。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为了大量杀伤和消耗“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志愿军发起高密度、低强度的小规模袭击和猎杀狙击,或利用炮火伏击坦克、守备工事等大型目标。“冷枪冷炮运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成效显著。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的张桃芳,曾在三十几天里以400余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参加狙击战,对当事人的射击技术、身体机能和空间概念等,都有较高要求。电影中,刘文武对大永说:“没得哪个比你眼睛快,你娃只要手不慢,你比我厉害。”准确客观的技术评价,给大永增添了勇气自信,帮助他协调情绪,积极创造冷静制胜的时机,为后来大永独立作战并机智取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术指导。
“淡极始知花更艳”,《狙击手》的色调以黑白灰为主,追求写实记录感,力图以小见大,从一个无名的战斗角落、一个战斗集体、一个独特的角度呈现战争全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彰显爱国主义宏大主题,诠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影片细节刻画简洁精致,场面调度、镜头语言、双方战术和动作配合都干净利落、明晰清楚,让“冷”字的多重内涵得以渐次显露。冰天雪地,环境冷酷;敌手狡黠,形势冷峻;战局无情,呼唤冷静;别无选择,冷枪制胜……
“远去的脸庞,像婴儿般安详;清澈的眼睛,闪着温暖的光。围在火堆旁,看老照片,记忆停在家乡。带上母亲的托付和渴望,远去的记忆,仿佛还在身旁。南来的脚印,像鸿雁排成行,告别了北方,回家的路依然漫长。带上父亲的心愿和希望,天上星星排成行,在目送孩子回家乡,林木健朗,风雪逐浪,年轻的生命在路上。人间岁月山水长,是热血让青春闪光。天涯滚烫,落日金黄,孩子的牵挂,永远是家乡。”电影片尾曲《回家》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炽热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影片中,那些年轻的脸庞,似乎就是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万家灯火里,依稀闪动着英雄们的坚毅神情和清澈目光……